天麻素治疗眩晕症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进峰

王进峰

(阜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 阜宁 224400)

【摘要】 目的:探讨天麻素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添加天麻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72%,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脑血流速治疗前后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天麻素治疗眩晕症可改善脑血流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天麻素;眩晕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64-02

眩晕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空间定位能力上的障碍,从而引发患者产生位置与动性的错觉状态,也可以将发病原因集中在前庭、视觉与本体感觉的三联系统中受到刺激或者产生病变。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内科与耳鼻喉科患者中分别有5%与15%的患者会有过眩晕症情况。天麻素对于该病主要是可以达到镇痛、镇静、血管扩张等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头痛与眩晕等疾病症状[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32岁至68岁,平均年龄值为(50.2±4.1)岁;病程时长范围为0.5至48h,平均时长为(6.2±1.5)h;疾病类型中,耳源性者1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者12例,高血压性17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34岁至67岁,平均年龄值为(51.6±3.7)岁;病程时长范围为0.4至46h,平均时长为(5.7±1.1)h;疾病类型中,耳源性者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者11例,高血压性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如止吐与补液,注射利多卡因与山莨菪碱注射液。利多卡因1mg配伍25%葡萄糖40ml做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1疗程为14天;山莨菪碱注射液每天用药1次,每次10mg肌注用药,1疗程为3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添加天麻素注射液,将600mg药液配伍5%葡萄糖250ml做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1疗程为14天。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脑血流速的差异。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主要依据症状程度改善情况而定,症状程度分为0至3级,1级为无眩晕,1级为自觉性头晕,2级为轻度的眩晕,无法稳定走路,3级为严重性眩晕,需要卧床与闭眼才能缓解症状。显效标准为治疗后症状程度减少2级及以上;有效标准为眩晕程度减少1级;无效标准为症状没有改善,甚至严重化。治疗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患者群体的总比例[2]。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情况

如表1所示,在脑血流速治疗前后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情况(x-±s)

*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眩晕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产生异常障碍而导致一过性缺血引发的眩晕,例如颈椎病、动脉硬化、血液高粘稠度引发的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降低,此外还可能是因为增生所导致的相关椎基底动脉组织受到刺激而引发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进而促使去甲肾上腺素与交感胺的大量释放,进而引发椎基底动脉的异常痉挛,导致眩晕的发生。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改善脑血流状况,同时做好抗血小板集聚性治疗。天麻素可以有效的让外周与中央血管得到扩张而减少血管阻力,提升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调整脑组织血液循环。同时可有效的达到镇静与抑制兴奋中枢功效,改善神经衰弱等问题;可以改善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提升神经组织的分辨能力[3]。

【参考文献】

[1] 王光亮.用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5):149-150.

[2] 曹丽萍,苏建华,林伟等.天麻素治疗眩晕症对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6):466-468.

[3] 贺家庆.天麻素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333-334.

论文作者:王进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天麻素治疗眩晕症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进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