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乐器的演奏及发展论文_蔡龙龙

广东民族乐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阮乐器的演奏及发展展开了探讨,对阮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分析了阮的乐曲创作和创新,并研究了阮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阮;演奏;发展

阮咸,简称为阮,是我国本土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发源于秦、汉以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阮的音质淳厚园润,柔美深沉。尤其是中、低音区的音色最为独特,弥补了弹拨乐中声部的不足。特别是中音区淳厚、柔美的音色更富于特色,是弹拨乐声部不可缺少的重要声部,在乐队里居中调和。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乐队的高音声部与其他中、低音声部相互补充,尤其对不应有的噪音能起到中和调解的作用。随着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准、高难度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其中不乏大量的困难片段,这些困难片段在促进阮演奏技巧的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对未来阮的演奏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就阮的演奏及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以适应未来更多高难度、高质量的优秀作。

1 阮在民乐队中的演变提高了阮的地位和作用

阮在民乐队中的首次亮相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把琵琶曲《夕阳箫鼓》改变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在合奏录制中使用了当时按照古阮仿制的宋代阮,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可以听到的最早阮的录制声音。自此,阮衰落几百年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现代阮在民族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了有益探索。

1.1 阮在民乐队中的辅助作用

1953年中央民族乐团成立了乐器改造小组,对包括阮在内的很多民族乐器进行改造,恢复了阮音箱上的音孔,增加了阮的共鸣,并把丝线改成了钢丝弦,提高了音响效果,还解决了经常断弦的问题。同时按照12平均律排列,由16个增加到24个,扩大了阮的音域,方便转调。这一时期,阮被用于《金色狂舞》、《下山虎》、《彩云追月》等大量的管弦乐合奏曲中。但阮在民乐队中还只是起到陪衬或加重低音的作用,演奏技法与其他乐器相比也很单一,右手基本以弹跳为主,普遍连续使用后半拍的伴奏形式。不可否认的是,阮的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并逐渐走向系列化。

1.2 阮在民乐队中地位的确立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器乐掀起了阮改造的热潮,各大乐器制造厂积极对阮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现在阮的样式。演奏技巧方面,阮在吸收其他同类乐器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适应乐器自身特点的技巧,逐渐向统一、规范化方向发展。 1981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次排练合奏曲《流水操》,其中一段是以大阮、中阮为主奏乐器,运用滑、揉等演奏技巧,完美地表现了乐曲内容,获得了好评。事实证明,阮不仅能够演奏小型的合奏乐曲,也能在大型的协奏曲中担任重要角色,大大提升了阮在乐队中的分量。宁勇先生认为:“阮的音质圆润清雅,音域宽广有层,音高准确和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可供左右手尽情创造和施展各种演奏技巧。阮既善于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又颇具独奏特色,深受历代贤士及乐人喜好。”现在,一些民乐队特别是在弹拨乐占主导地位的民乐队中,阮的使用和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甚至超过了琵琶等其它弹拨乐器。以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两大民族乐团的乐队编制

为例,就能看出阮在民乐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内两大民族乐团在20世纪80年代,60人的乐队中琵琶人数最多可达到10人,阮最多6人;而现在,在乐队总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琵琶人数反而减少了,最多为4人,阮最多人数却达到了14人,由此可见,阮在乐队中受到重视的程度。

2 阮独奏、协奏形式的流变催生了阮的乐曲创作和创新

乐器的演奏形式与乐曲创作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阮的独奏、协奏在丰富阮曲创作同时,对阮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的作用。

2.1 乐曲移植时期

现代阮一开始由于没有独奏曲,只能作为伴奏乐器,但随着阮发展的需要和催生,迫切要求产生阮的独奏曲。由于没有现成可以借鉴的曲谱,最初阮的独奏曲主要依靠移植和改编琵琶、古筝、古琴等流传下来的经典古曲和外国经典曲目。这些移植和改编的作品借鉴了其他同类乐器的演奏技巧及记谱法,不仅丰富了阮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对确立阮作为独奏乐器起到了积极有力地推动作用。经移植和改编的阮的独奏作品主要有《瑶族舞曲》《四方舞曲》《火把节之夜》《大浪淘沙》《渔舟唱晚》等。

2.2 阮独奏作品的初创时期

阮的独奏曲是从移植其他同类乐器作品开始的,但随着阮在独奏中的优势逐渐显现,一些阮的工作者开始尝试创作阮的独奏曲目。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乐曲的风格都是为阮量身定做的,更适合阮的表现力,开创了阮曲创作的先河。最早创作阮曲的是王仲丙先生,其主要作品有《瑶族长鼓舞》《龙灯》《引水上山坡》《山歌动心弦》《拉萨舞曲》等。王仲丙先生不仅创作乐曲,还在舞台上展示阮曲独奏,让阮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出来,推动了阮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阮乐工作者林吉良先生在创作中新增加了一些阮的演奏技法,使阮的韵味更浓,音响更优美,其主要作品有《草原抒怀》《兴国风情》《游泰山》《流》等,有些作品还被文化部几次定为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阮专业的规定曲目。

2.3 阮独奏作品的成熟期

阮曲初创的成功吸引了更多阮的工作者开始尝试阮曲创作,一些专业作曲家也加入阮曲创作行列。此时,阮独奏曲有了量和质的飞跃,乐曲风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仅有传统风格的乐曲,还出现了打破阮传统乐曲节奏形式,将西方摇滚、爵士等音乐元素融入传统演奏方式相结合,运用现代手法创作的独奏曲,进一步丰富了阮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作品有《侗歌》《山行》《闲云孤鹤》《丝路驼铃》《拍鼓翔龙舞》等。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阮曲创作还诞生了新的演奏形式——协奏,出现了各种风格的大篇章、大气魄的协奏曲,主要作品有《云南回忆》《满江红》《山韵》等。其中刘星先生创作的《云南回忆》被誉为中阮第一协奏曲,并于1987年在中国艺术节上首次演出以后引起轰动。《云南回忆》是一部现代风格的作品,全篇分为三个乐章,着重突出了中阮优美的音色,并运用现代手法作曲和配器。之后大量协奏曲的出现和被广泛认可,不但取得了演奏形式上新的突破,而且还巩固提升了阮作为有影响力的独奏乐器的地位。

3 系列阮演奏形式扩大了阮发展的空间

阮在乐队中的使用奠定了现代阮发展的基础,阮独奏、协奏确立了阮在现代音乐界的地位,系列阮的产生及其演奏形式变化则开辟了多样化阮发展的新路。系列阮,或称阮系列,又俗称“阮族”,是指用大小规格品种不同、各自高低音乐范围不同,而共属同一阮类的一组系列乐器。系列阮主要由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组成,演奏形式可分为重奏、合奏和协奏。阮族的主要作品有《闲云孤鹤》《西域行》《新酒狂》《异想天开》等。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阮。现代系列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张子锐先生参照古代阮咸的样式,调整阮的尺寸,初步制成了由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组成的“系列阮”,并且演奏了由张子锐先生编写的以系列阮演奏为主的笙阮六重奏《小骑兵与木偶兵》。整首乐曲的演奏音色纯净、丰满,高低音平衡,层次分明,整体协调统一,这套系列阮被称为“张氏系列阮”。1987年,宁勇先生设计制作了包括由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阮五个品种组成的新型系列阮,定名为《八七型改革微调系列阮》,被誉为“宁氏系列阮”。1988年,由9人组成的阮族乐队演奏了《排鼓翔龙》,这是阮族艺术直接与观众见面的首次舞台亮相,以新颖的演奏形式和颇具特色的音乐效果,博得了观众和音乐界同仁赞扬。八七型系列阮的诞生,提高和扩展了系列阮的音域、音准和音质及艺术表现力,改变了阮以往的独奏与伴奏形式,开辟了阮演奏艺术的新领域、新形式,为中国系列阮奠定了基础,使具有悠久历史的阮乐以群体艺术形式登上了舞台。

4 结语

综上所述,阮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洗礼,并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阮乐器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才能继续适应社会的形势而得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昕.阮乐器在乐队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J].乐器.2015(11).

[2]李岳.浅谈中阮的演奏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5(09).

论文作者:蔡龙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阮乐器的演奏及发展论文_蔡龙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