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水域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论文_孙昱平1,张哲1,鲁俊江2

1 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2 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摘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促进了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探究大桥的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以及环保部门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为基础,对比历年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中对于海水水质监测的数据,发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必然会对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小,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水水质;水质监测;港珠澳大桥;可持续发展;

港珠澳大桥承载着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促进港澳地区与大陆深入交流合作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下,要把大桥建设过程中和运营期间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置于关键位置。本文依据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水质数据,浅析大桥的建设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关部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1.港珠澳大桥项目简介

1.1工程介绍

作为连结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旁的香港口岸人工岛,西跨伶仃洋,连结珠海与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项目总投资1269亿,兼顾战略性、环保性、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文化性及景观性。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理论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和30万吨撞击[1]。

1.2战略意义及环境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有效打通了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促进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运营使用,标志着港澳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港珠澳大桥在施工建设中及投入运营后所产生或带来的污染物,造成了水体污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2.水质数据资料与研究分析

文章引用2010-2013年间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附近海域水质数据的统计结果,并以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为基础,对比历年水质数据,分析工程建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海水水质数据的变化来探究环保部门实施措施的有效性。

2.1海水标准分类与水质监测数据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农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和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2]。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为第一类,其施工和运营期的环保工作必须十分重视。

表1水质监测数据[3]

2.2数据对比

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对比2010年到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1)发现:海水浊度在2011年达到高峰,而2012年和2013年明显下降。四年间海水溶氧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均符合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的含量没有出现大幅度变化,但始终是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三倍,远不符合国家水质要求。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含量都没有出现大幅度变化,并且都在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内。生物需氧量在2011年超出了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但在随后的两年内呈下降趋势且恢复到标准之内。悬浮物含量虽在四年内没有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但都已超出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分析表明,在大桥施工期间海水水质确有所下降。某些污染物含量大幅超出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2.3成因分析与危害

海水浊度变化主要受到施工阶段的影响。一是建设初期需要铺设海底基槽,一旦基槽开挖,海底泥砂不可避免地被搅动扩散,造成海水浊度激增;二是人工岛的建造,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的建造采用的是钢圆筒造岛:海底清淤,钢圆筒入海以及注砂工作,都会持续扰动海底泥沙[4]。

悬浮物包括泥沙、粘土、无机物等,一旦含量超标,会降低光的穿透力,抑止水中光合作用,导致氧气含量低,影响生物的呼吸与代谢,同时还会弱化水的自净能力。造成悬浮物含量超标的最主要原因是施工期间产生的工程垃圾与工人的生活废水废物的不合理排放。

无机氮的含量是评价海洋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海洋污染源分为陆源污染、大气污染与海上污染,而陆源污染是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施工过程中的大量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等有机物进入海洋并在近海聚积,造成无机氮严重超标,破坏海洋生态,制约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海水污染管理办法

3.1施工期

管理部门在施工期创新引入环保顾问咨询团队,定期对海水进行监测,评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施工部门严格把关,对生活废水和垃圾、施工用水和工程垃圾的排放系统进行全方位管理检查;建立了HSE系统,从健康(Health)安全(Security)生态(Ecology)三方面确保施工“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

3.2运营期

在运营阶段,大桥海域水质将会受到车辆扬尘、生活污水及桥面雨水等方面的影响。大桥管理局在营运期将继续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持续开展环保工作。要求污水出水水质符合GB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以回收用于岛上绿化。桥面、隧道及东西人工岛将24小时实时监控,以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存在或临时产生的污染源,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5]。

4.研究结论

港珠澳大桥对海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施工车辆扬尘、桥隧及人工岛的水下施工以及设施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等;二是运营期间人工岛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冲刷桥面后的雨水、通行车辆扬尘等。

面对复杂污染源,施工方与运营方针对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选择了最佳方案,如清洁的施工用料与技术工艺、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实时高效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等,有效的将污染降到最小,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港珠澳地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人类活动必须首先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可以预见,未来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将会以港珠澳大桥为新的助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平标.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M].花城出版社,2018.

[2] 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

[3]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期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R].广州: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2014.

[4] 宋雪梅.港珠澳大桥树立生态环保新标杆[J].珠海特区报社,2018.

[5] 陈泽南.港珠澳大桥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D].美国东北大学学位论文,2014.

论文作者:孙昱平1,张哲1,鲁俊江2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港珠澳大桥水域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论文_孙昱平1,张哲1,鲁俊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