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全面深化改革

李晶晶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 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判定决定了一定时期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根据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探索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为依据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本质上就是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

一、社会主要矛盾形成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提出物质世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历史观应该是唯物的,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进而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1](P516-519)现实的个人,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他们一定要进行活动,因为人的活动是为了人的生存生活。而“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P519)生命是人的存在的前提,生命要维持下去则要满足肉体需要,人的肉体需要与人的生命是同一的,而肉体需要就是吃喝住穿的需要。为了这个需要,人要进行活动,而这个活动一定是联合起来的活动,因此则形成了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第一种需要,即“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为了个人的生命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了人类历史的第一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这与动物不同,因为“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P519)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这也是人之为人的依据。

本环节的教学,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倾向,鼓励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把重点放在从条件入手分析上。再通过画示意图、列表等方法分析数据和数量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强调要抓“相关联”的两个条件。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老师,我发现‘单价’是关键。”“我也有新发现……”相信学生从分析数量关系开始,就建立匹配的“模型”,这对于他们“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笔长期受用的财富!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作为一个人的修养,当我们不断割掉自己特别主观的部分时,会对外界有越来越敏锐的感知,接近真相,捕捉到他人真实的情绪、情感,更好地做出回应。一个生命和生命相互联结、相互激发、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去除那些表面的、有形的迷惑,进入一种生命的真相。因为生命不能够说谎,它可以披上一些外衣迷惑我们,但生命本身只能也只会诉说真相。

现实的个人的第二种需要是人需要延续人的存在,要进行人自身的生产,即繁殖,这就产生了家庭。人的男女两性关系就是人的关系,人类历史进入了家庭关系。“家庭关系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1](P532)人类的第二种需要产生了人类的第二种生产。即为了自身延续的需要而进行的人的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方式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1](P532)“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1](P532-533)由此可见,“生产力”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需要则要生产,生产又是人的共同活动,这种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即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特定的共同生产活动。因此,“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才组织起来的人的共同活动方式。“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1](P533)而这种组织起来的活动一定是多个人的共同活动,因此就存在一定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1](P72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人拥有“自由意志”,人的想法、人的共同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一旦确立之后,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则保持不变,这就产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过程中,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论述了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人的需要,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人的需要,为了满足现实的人的生存生活的需要,现实的个人必须组织起来才能使人生存,组织起来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在共同活动中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一个整体,即社会的生产方式。因此,需要与生产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运动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依据

上一次转变发生在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当时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贫穷,与社会主义的思想并不相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判定这个主要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牢牢把握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带领我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的实践进程,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领导集体直至习近平同志的第一个任期。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到胡锦涛同志执政初期,我国已经基本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供给相对充足,但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趋势开始显现。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适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在此期间,金融体制的改革最为突出,银行全面开放向私营企业和公民个人的金融服务,从而促进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顶住压力,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推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保证了我国经济在此期间,仍然以平均每年10.7%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

每个历史时代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主要社会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判定,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依据当时社会的特征和状态,分析判断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主要矛盾的纲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过数次重大的转变。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环境生态治理、国防军事建设实现了同步协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2018年已超过90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 228元。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恩格尔系数也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其中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7.7%。2003年这个数字分别是37.1%和45.6%。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28.4%,按照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经从贫穷阶段进入到相对富裕阶段。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全得益于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定和几代领导人的牢牢把握,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历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旧有面貌。从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到生产能力过剩,我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今社会的客观状态,不再适应指导当前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宣告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P14)并提出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论断。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首先统一全党认识,他倡导实事求是,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落后的生产力是第一要务,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面临着没有改革开放的经验可以遵循,邓小平一边摸索规律,一边大胆地实践,“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面临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邓小平始终坚持其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以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毫不动摇。

江泽民同志执政初期,我国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国内和国际环境相对严峻。江泽民同志及时推出了“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宗旨,对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保护私有财产。对外扩大开放力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开展研究,结合某山区高速公路试验段,深入探讨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并对施工完成后试验段平整度、渗水系数、压实度指标以及施工完成3年后试验段车辙深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长大纵坡试验段施工完成后路面平整度、渗水系数和压实度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路面施工完成3年后的车辙深度较低,路面具备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BGM是美国NCEP(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集合预报系统采用的一种初值扰动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Toth and Kalnay,1997):

1.从需要的改变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在经济发展层面,针对经济刺激方案遗留的问题,及时推出了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削减公共债务总额、压缩过剩产能、降低金融杠杆等稳定经济的措施。确立不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以追求高质量高增长为核心的新常态化经济发展原则。在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外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推出“一带一路”国际公共服务产品,为我国今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更广的空间。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出现取活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所取132份标本均符合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的要求。90例术前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其中88例术后病理检查,未见到恶性肿瘤细胞,符合术前诊断;另外2例患者术后确诊为恶性肿瘤,误诊率为2.2%。术前诊断为肿瘤的15例患者术后有3例病理结果未见肿瘤细胞,其误诊率为20%。105例患者的132节椎体均完成PVP手术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至末次随访均无临床症状;

在校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 ………………………………………………………………………………… 何登录(1/75)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也大幅提升,截至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 645亿元上升到519 32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从1 132亿元上升到117 254亿元;在此期间,我国社会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形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制度改革、高校扩大招生等政策的实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等民生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43元上升到26 95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33.6元上升到7 916.6元。居民家庭资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居住条件的改善到出行的便捷,从互联网的普及到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各方面都充满活力,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写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版)》中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比例为74.2%,倾向于不幸福的仅为12.3%,这些数据反映出人民受益于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评价。

3.十八大以来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习近平同志执政的第一个任期,我国社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些变化和调整,基于时代的特征,依循市场的逻辑。

(2)现在散户种植面积很小,主要都是由种植大户承包。种植大户们经过多年的种植,积累了很多经验,并且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尤其是雨水的影响,减产现象很普遍。近年种植成本也在增加,化肥农药价格上涨,但是粮食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价格偏低,农民的收益较低,甚至有亏损现象。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期间,我国用了三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历程,我国经历了从贫穷型社会向温饱型社会的转变,已经处于向小康型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量变到质变,从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到不仅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一些基础行业还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

4.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果

1.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前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社会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判定,就是对社会基本特征的探究,就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核心问题的断定。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则需要充分认知矛盾的两个方面: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

2.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前的发展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前提是个人生命的存在,人为了生命存在首先要满足吃喝住穿的需要,并且“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满足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P531)需要推动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反过来提供满足需要的物质。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的,不仅有生理需要,即满足人生命存在的物质生活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生存需要只是人的低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还具有发展性,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横向上对需要对象类别的扩展和质量的提高,还体现在纵向上需要层次的不断提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系统分析了这种变化,其核心观点是人的需求分为五种,从下到上分为五个层次,即对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人类需求如金字塔形状,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物质匮乏的贫穷阶段,人们收入的大部分用于食物的支出,剩下的就是日常消耗品、医疗卫生以及婚丧嫁娶等支出,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结余。这种状态下的需要就是以维持生存为主要目的的低层次需要,当这种低层次的需要是社会普遍现象的时候,这个社会也相应地处于贫穷落后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工资收入每年都在增加,在满足原有的基本需求之后,接下来是更高级别的需要。如今,我国人民的食物平均支出只占收入的30%,人们有了更多的富余资金用来满足个性化需要,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好的文化产品,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好的生态环境,总之,就是“美好生活的需要”。

2.从生产状况的改变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生产和人自身延续下一代的生产。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有相关阐述:“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3](P15)这里主要阐述了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的生命的生产。而人却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对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还具有意识,人有精神的需要,要满足精神需要就要进行“精神的生产”,“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P533)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应该包括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命的生产和精神生产。但是,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的生产活动会不断拓展,生产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

MESH网络即“无线网格网络”,它是一个无线多跳网络,是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在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无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无线MESH可以与其它网络协同通信,是一个动态的可以不断扩展的网络架构,任意的两个设备均可以保持无线互联。MESH无线网络是一项极有前途的技术,被誉为下一代无线因特网,使普通无线技术过去一直存在的可扩充能力低和传输可靠性差等问题迎刃而解。由于网络中大量终端设备能够自动通过无线连成网状结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具备自动路由功能,每个节点只和邻近节点进行通信,因此是一种自组织、自管理的智能网络,不需主干网即可构筑富有弹性的网络[3-4]。

向100 mg的干基淀粉中加入1 mL的无水乙醇和9 mL的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100 ℃条件下加热10 min让其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将淀粉溶液稀释至100 mL。向其中取2.5 mL与25 mL的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加入0.5 mL的1 mol/L醋酸溶液和0.5 mL的0.2%的碘液,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到50 mL。使用UV-3802型分光光度计在620 nm波长下检测。根据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纯品制作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每个样品测三次。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的生产状况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落后的社会生产”并不会单独存在,与其相对应的必然是低层次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的升级必然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升级转型。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相应地要求生产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但社会生产并非与社会需求完全同步,有时会提前,有时也会滞后。提前的表现就是产能过剩,滞后的表现就是供给不足。当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足和过剩的情况会不断地交替出现,反映到市场行为,就是商品价格的波动。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的需要也会相应地提升。社会精神产品的供给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精神产品的供给基本由政府主导,在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精神产品的供给往往更加具有滞后性。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发展速度上,而其他方面问题的解决则容易被拖延滞后。

经过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从横向来看,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居全球第二,放眼全球,风景这边独好;从纵向来看,我国人民团结、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4]但同时,沉积下了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四、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平衡不充分是一种在每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社会发展的制约程度也是变化的。对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针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沿正确方向推进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2](P14)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过程中,统筹推进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以及生态文明改革。战略的目标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党和国家从全局上进行谋划。经济方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保持经济稳增长,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政治方面,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满足人民更高的文化需求。社会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提高人民收入,全面建成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通过提高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生态文明方面,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让人民呼吸新鲜空气,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通过每一个人的自身行动,建设美丽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正确的方法就是要求具体执行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相关部门,必须掌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分析各自部门管理领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牢牢抓住各自领域的主要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多数次要矛盾也会随之解决或逐渐淡化。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张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解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10).

The Main Contradic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LI Jing-j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Abstract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analysis and judgment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determine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focus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ll the leaders of the past dynasties have explored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based on this.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points out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our society. The process of resolving the major contradictions is essentially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way to solve the major contradictions is essentially to take the road of deepening reform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Key words :new era;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deepening reform in an all-round way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11.008

[收稿日期] 2018-09-07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项目编号:GBD1317017;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7KSD186;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7KSB037。

[作者简介] 李晶晶(1985-),女,黑龙江巴彦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9) 11— 0033— 05

责任编辑:魏乐娇

标签:;  ;  ;  ;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