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资源_市场经济论文

论信用资源_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信用资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信用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维护都离不开信用道德准则对人们市场行为活动的规范作用。笔者认为,信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而且是市场中的一种支持性资源。充分开拓这种信用资源将会有力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传统信用道德的价值认识

诚信是中国古代哲人极为重视的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儒家把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孔子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信誉才能立身于社会,而且把信用提到“民无信不立”,“人以致去兵,去食,宁死必信”。[1]孔子还强调:“言必行,行必果”,[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孟子把“朋友有信”作为五伦之一,荀子视“言无常信”为小人。民间“人无信不可交”的训诫以及“然诺则千金不易”的准则不绝于史。可见,讲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注重在朋友、亲戚、邻里之间或较为熟悉人之间的一种人情人伦关系。同时,传统的诚信观还主张诚信与义利的统一,以符合义的行为方式取利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传统的诚信观突出了信与义的统一,体现为重义精神。朱熹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盖信不近义,则不可以复。”[4]但是,在传统道德中,也相当重视在“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求索过程中,讲究“人人有贵于己者”的慎独精神,倡导人们“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将取“利”的功能价值与伦理价值结合在一起。所以说,传统道德讲诚信并没有完全忽视“利”的价值,而存在强调以“义”基础的诚信中实现“利”的一种主张。可见,传统的“信”与“义”、“信”与“利”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统一的。这为我们今天探讨信用这一道德资源提供良好的理论借鉴意义。

二、西方工具理性的价值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信用价值理性。相反地,西方文化更注重伦理信用工具理性。在西方文化中,伦理信用是一种必须追求的财富,这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富兰克林曾指出“信用就是金钱”,他说:“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是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相当可观。”马克斯韦伯指出,伦理道德对社会政治的经济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性资源”,他强调了信用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一种美德。[5]既然伦理信用是一种能够带来的财富的资源,那么在市场经济活动就必须努力追求伦理信用,充分发挥这种“支持性资源”的工具功能。

三、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一种合同式契约经济。信用道德在市场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种一般的基本的内在道德信念和基本价值尺度,而且成为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人才交流、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中,应当共同遵守的起码的道德规范。在各种利益冲突和道德选择中,市场经济必须有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开竞争等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来支撑、维护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体现这种内在道德律令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实现市场主体间商品货币及劳务等价交换的基础和保证。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翰·穆勒指出:“信用以信任心为根据,信任心推广,每个人藏在身边以备万一的最小额资本亦将有种工具,可以用在生产的用途上。”“如果没有信用,换言之,如果因为一般不安全,因为缺乏信任心,而不常有信用,则有资本但无职业或无必要知识技能而不能亲自营业的人,将不能从资本获得任何利益:他们所有的资产或将歇着不用,或将浪费消减在不熟练的谋利的尝试上。”所以,“设社会则由较良的法律及较良的人的品性,使人互相信任,只自己的品性就可以担保自己不会侵占或瞎用别人的资本,这种利益的收获还会更大得多”。[6]可以说,信用是确保市场经济活动有效性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个要素。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道德规范体系,倡导人人讲信用,守信用,保信用,必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道德活力,带来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对企业而言,信用不仅是一种经营文化,而且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里,每一个企业家及其企业界都十分注重保持自己的信用形象。这种企业信用形象表现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如质量信用形象,只有产品质量有保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广告信用形象,就是广告要实事求是,不搞欺骗;服务信用形象,即做到“秤平斗满尺码足”,童叟无欺;履行售后服务的承诺;合同信用形象,即遵章履约,遵守合同,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等等。缺乏起码信用,企业界将无法生存。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在大众心目中有良好的信用形象即信誉,会给它带来超常的利润。所以,信用能转化为资源,或者信用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无形资产。例如,山东海尔集团始终追求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守着产品质量不折扣、售后服务不折扣的承诺,将市场做大到全世界。海尔从两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到我国一流的电器企业,固定资产增长219倍,达到10亿元。在海尔集团总资产的74亿元中,无形资产高达36亿元。海尔是我国企业追求良好信誉资产的典型范例。相反地,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它应有的信用,就可能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减少,甚至可能使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如去年,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少数企业因不讲信用逃废银行债务,而被银行列上“黑名单”公布于众,这些企业不仅受到地区金融机构的联合制裁,而且社会信誉也大大降低,企业的无形资产大大流失,陷入赔钱付本的困境。

五、开拓信用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富而忘本,或魂不守舍,成为忘乎所以者。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套贷骗贷,今天向这家金融机构借款,明天又向那家金融机构申请。待贷到款后,他们又千方百计逃债废债,视银行信用为儿戏,说话不算数,签字不认帐,举债不想还。这无疑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关系和国民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银行出现“恐贷”现象。究其实质在于硬资产、软负债的不协调性和高求贷、低信用的不对称性。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起银行与个人或商家的信用关系,开拓银行、个人或商家的信用资源,搞好个人信用评估,使守信者如鱼得水,更好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使背信者失之交臂,自食其果。如何利用这笔巨款,启动信贷需求和消费需求,调解供需矛盾,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建立信用关系。特别是近两年来,纷纷出现了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结婚贷款、装修贷款等新品种,但由于个人信用意识薄弱,信用风险较难担保和化解。个人消费信贷仍是“叫好不叫座”。如果能建立信用制度,真正开拓信用资源,能使各项鼓励消费贷款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拉动内需,启动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标签:;  ;  ;  ;  

论信用资源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