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马洪波

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马洪波

湖南省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卫生院 422200

【摘 要】目的:分析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研究,一共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取石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碎石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常规三项检测阳性率、细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并发症(血尿、发热、输尿管绞痛、输尿管轻度狭窄)。结果:(1)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尿常规三项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比较,观察组细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血尿、发热、输尿管绞痛、输尿管轻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二者相对而言,体外碎石更有利于避免术后尿路感染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体外碎石;手术取石;术后尿路感染;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

上尿路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结石位置在输尿管、肾脏,主要症状可表现为血尿、肾脏疼痛、肾积水、尿路感染等。目前,医疗技术已经得到大大的提升,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体外冲击波碎石、外科手术取石等等。据研究,经皮肾镜取石在治疗直径>2cm的结石方面疗效明显,而对于直径<2cm的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疗效更为明显,该方式创伤小,不需麻醉。根据不同直径的结石特点,体外碎石和手术取石各具优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研究,一共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30-59岁(41.0±3.5岁),结石部位:上段21例,中段19例,下段20例;单发32例,多发2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各组3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0-59岁(41.0±3.2岁),结石部位:上段10例,中段10例,下段10例;单发18例,多发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0-59岁(41.0±3.0岁),结石部位:上段11例,中段9例,下段10例;单发14例,多发1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对比,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取石的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体外碎石的方式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对患者的术后NIT、LEU进行检测,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患者术后尿白细胞(WBC)。并且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检测患者的细菌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常规三项检测阳性率、细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并发症(血尿、发热、输尿管绞痛、输尿管轻度狭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常规三项检测阳性率

对照组n=30:

NIT阳性10例(33.33%),LEU阳性10例(33.33%),WBC>25为9例(30.0%);

观察组n=30:

NIT阳性3例(10%),LEU阳性4例(13.3%),WBC>25为4例(13.3%)。

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尿常规三项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细菌阳性率

对照组n=30:

大肠埃希菌3例(10%),变形杆菌4例(13.3%),铜绿假单胞菌3例(10%),肺炎克雷伯菌2例(6.7%);

观察组n=30:

大肠埃希菌1例(3.3%),变形杆菌1例(3.3%),铜绿假单胞菌1例(3.3%),肺炎克雷伯菌2例(6.7%)。

两组比较,观察组细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n=30:

血尿3例(10%),发热4例(13.3%),输尿管绞痛4例(13.33%),输尿管轻度狭窄3例(10%);

观察组n=30:

血尿1例(3.3%),发热0例(0%),输尿管绞痛1例(3.33%),输尿管轻度狭窄0例(0%)。

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血尿、发热、输尿管绞痛、输尿管轻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存在很多化学物质成分难以代谢,因此不断在身体内沉积,进而引发多种疾病,例如高尿酸、泌尿系统结石等等。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取石方式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据研究,手术取石方式给患者术后造成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尿路感染最为普遍。尿路感染是由于细菌对尿路造成侵入所导致的炎症疾病,一般伴随菌尿或脓尿,其中菌尿占比高达90%,通常由单一细菌所致,例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泌尿系统手术后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如果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对病情造成延误,甚至于进展为慢性尿路感染、肾积水,对肾脏的功能造成损害。同时,尿路感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患者的心理、经济都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对术后尿路感染进行控制。

本研究显示,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尿常规三项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细菌阳性率(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血尿、发热、输尿管绞痛、输尿管轻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体外碎石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从而对避免尿路感染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二者相对而言,体外碎石更有利于避免术后尿路感染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宋昌泽,岳长久,刘致中.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02):92-94.

[2]黄旭锋,杨水法,林晓翰,杨恩明,王世先.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感染病史患者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183-185.

[3]谢清灵,李逊,何永忠,李天,徐桂彬.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术用于肾结石并复杂尿路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9):57-60.

[4]许思怡,邓琴,蒙小琴,蔡文妍,商颖.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7):1565-1567.

[5]王智宇,杨锦建,魏金星.输尿管软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对比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21(07):529-532.

论文作者:马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体外碎石与手术取石对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马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