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SWOT分析论文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SWOT分析论文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SWOT分析

宋健1樊鸿雁2

(1.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600;2.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强身健体、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优质教学资源。该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了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试寻求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有效运用的战略。

关键词: 武术文化 青少年体育教育 SWOT分析方法

1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1.1 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温力先生曾对武术文做出概念界定,但就武术文化的存在形态而言,物质形态有武术套路技术、武术用具、武术书籍等;精神形态有武术精神、武术品德、武术艺术作品等。武术套路的练习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改善青少年塌腰驼背等体态,而且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将有关武术的著名人物、经典故事等与技术教学相结合,从而激发青少年学习武术文化的热情,塑造中国传统武术所蕴含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威武不屈的气概。青少年通过学习武术文化、习练太极拳等武术项目进行体育精神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关键举措。

1.2 青少年是武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主力,也是武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培养目标群体。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是进一步开发塑造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要运用武术文化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为日后树立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起到一定的奠定作用。将武术文化与青少年体育教育有效结合,有利于造就身心健康品质高尚的接班人,更好地继承与传播武术文化。

《杕杜》是一首正宗族的诗歌。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是一味鼓吹宗族的重要性,而是讲有兄弟和宗族的人比无兄弟和宗族的人要好,并要求一般的人也象兄弟同宗一样相帮。 这就要厚重得多。

2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2.1 武术文化自身传播有限

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学校和民间两大途径。一方面,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大多数局限于初级套路,缺乏多样性的武术拳种。普通的中小学体育竞赛缺乏武术项目,致使其传承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民间传统武术主要依靠拜师传授和家族门派代代相传,在传统的武术传承模式中“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尊卑伦理观念根深蒂固,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由网络技术引起的新媒体和自媒体蓬勃发展,青少年借助媒体平台对NBA、世界杯、奥运会等体育明星产生一定的认知,对武术明星认知多数来源于电影和电视剧。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传播过程中缺乏对新媒体、自媒体的有效应用,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当前国内的大多数学校升学仍然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兴趣特长等很少被纳入升学标准。虽然在中考中设置体育考核,但武术习练水平暂没有被当作其考核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使武术文化难以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由于缺乏体育的专业课程和训练,存在很多“放羊”现象,武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青少年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为减轻自身的升学压力,青少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科学习方面,导致武术文化培养时间有限。

2.2 青少年对武术文化认同感不高

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还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工作忙碌、对武术文化认识浅薄、急于求成等原因使得其对青少年培养不充分,存在任由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现象,导致当下一部分青少年热衷于“网络快消文化”沉溺虚拟世界,缺乏体育运动锻炼。人们根深蒂固的偏颇思维认为以太极拳为主要代表的武术是老年人的专属运动方式,不适合青少年的运动训练。此外,青少年中还存在因害怕影响学习,而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现象。所以这些因素使得青少年对武术文化的理解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较低。

3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1 新时代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大力倡导全民体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代契机。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后备力量,健康的身体素质是青少年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物质基础。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培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诉求。

3.2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文化自信亟待发扬武术文化,武术的尚武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奋斗进取的自信,更是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武术文化所蕴含的重义轻利、尊师重道、孝悌正义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是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文化思想,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撑。

4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挑战(Threats)分析

4.1 流行运动方式对传统武术发展产生的替代威胁

传统武术的习练不仅需要日积月累的筋骨练习,也需要品行磨砺。以太极拳为例,“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就有十年太极不出门之说。就青少年课外运动培训班的选择而言,家长和青少年少有对武术课程的选择,而较多地选择当下流行的跆拳道、散打等青少年喜欢的课程。外来的流行运动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内容简单、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有较为准确的评价标准,这些因素恰好满足了家长急于求成、立马见效的心理需求和青少年乐于获得幸福感的需求。以跆拳道为例,其服装单一、黑白两色为主、腰带颜色不同则等级有别,青少年更愿意通过挑战而获得升级的满足感。而武术的服装种类繁多,大多数穿在广场练习的老年人身上,以致形成武术是老年人专属运动方式的认知。外来流行运动方式对武术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但对武术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威胁。

4.2 国内升学标准单一,武术文化培养时间受限

《大学英语课程指南》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与发展大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文本内容教学时,比较多的是关注文本信息的输入与注重文本的欣赏性,缺乏对大学生思维习惯培养的关注[6]。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早已淘汰,现阶段需要让学生课上与课下结合起来,课堂上“动起来”,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从本设计案例不难看出,多个活动和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如如何从文章中提炼概念,如何对比四篇文章的异同,如何通过文章评价女性的地位和自我意识觉醒,如何评价同伴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等。

5 结语

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明晰了武术文化在融入青少年体育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自身优势,更要注重外在机遇;既克服自身存在的劣势,也要积极应对挑战。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植入在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中,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在课程中渗透武术文化,也需要家长为青少年分配更多的时间练习武术技能学习武术文化,更需要社会重视优良武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学习和借鉴流行运动方式之所以被推崇的长处,抓住新时代赋予的契机,对青少年进行文化自信培育。

参考文献

[1] 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8-14.

[2] 冯素琼.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下新时代“文化自信”构建路径探索[J].广州体育学报,2018,38(3):49-52.

[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 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5] 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35(6):83-89.

[6] 王志学,刘连发,张勇.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时代特征与治理体系探究[J].体育与科学,2017,38(5):69-75.

[7] 王军伟,王震.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及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9):112-117.

中图分类号: G8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5(c)-0184-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5.184

①作者简介:宋健(1995—),男,汉族,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

樊鸿雁(1995—),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子群体{1,2,…,l}(l=1,2,…,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定理1成立。首先证明结论对子群体{1,2}成立。由等级群体的定义知L(2)=1,所以a21>0。因为智能体1匀速运动,易知系统满足引理2的条件,所以存在Q,P>0,不依赖于t, 使得E‖v(t)‖≤Qe-Pt1-2β。

标签:;  ;  ;  ;  ;  

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SWOT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