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论文_李京宝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论文_李京宝

莱芜市规划局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村庄规划作为关系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居民福祉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村庄规划;影响因素;措施

1.前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2.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资源禀赋因素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要素。资源的稀缺性是村庄规划的直接动力,尤其对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较大,制约着村庄的规模与布局。山地、丘陵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而平原地区,一般人口居住稠密,聚集效应和辐射效益较显著。

2.2建筑布局因素

村庄建筑布局应遵循区域布局完整,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及尽量少占耕地等原则,可以采用分散集约和集中集约两种模式。分散集约模式,由于地形的限制形成的农村建筑适度分散,可以达到农村用地的社会、生态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约利用。集中集约模式,是指村庄的适度集中布局,利用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发挥聚集效益,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2.3社会经济因素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村庄规划的关注投入水平,一般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往往也较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农户需求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及其配套设施等要求也逐渐提高,收入的增加使得农民的建房实力增强。

2.4人文因素

村庄规划的建设和使用主体都是农民,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固有观念都影响着村庄规划。农民传统的生产是农业生产,因此居住的区位多靠近农田,导致农户住宅的分散布局。随着农村的耕作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部分农民在就近企业就业,村庄规划集中居住就成为必然。同时,受农村固有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认为应先建新房后拆旧房,娶媳妇要先盖新房,从而占用了大量农田、耕地;部分农民认为老宅属于私有财产,不居住也不愿意出售和转让,造成大部分老宅基地的闲置;甚至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其使用,就归其所有,在自留地、承包田里随意搭建房屋。

2.5制度因素

目前,我国仍有相当部分土地的利用没有纳入市场调节范畴,缺乏有效配置机制。如,政府对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对户均占地面积标准、建房位置等的限定,对环境、交通、军事保密设施有影响的农户建房的限制规定等,这些行政干预,可能会扭曲土地市场供求关系,改变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村庄合理规划。

3.完善村庄治理规划的若干对策

3.1以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为立足点,重塑政府公共服务形象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只是帮助、指导、协助农民建设新农村。村庄治理规划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实现农民由从属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在村庄建设示范点的试行中,建立“自主申报、动态管理”工作机制。“自主申报”即确定村庄建设示范点时,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而是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由村民集体签名申报,有积极性的先开展,没有积极性的暂缓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动态管理”即通过自主申报,自然村落被确定为示范点后,引入竞争机制,纳入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调度考核。对依赖性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及时进行调整,并补充增加、优先建设真正有积极性的示范点。

3.2以编制客观的规划体系为突破点,凸显时代和地方特色

村庄建设规划先行。有关部门应在保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依照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教育卫生设施分布情况,本着以人为本、集约用地的原则,结合现有人口规模、居住特点、发展潜力,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分区详细规划。做到“四个坚持和两个体现”,“四个坚持”即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做到有利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征求农民意见,在充分收集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等资料基础上反复论证;坚持土地有效使用的原则,保护耕地,节约使用土地,避免盲目贪大,以土地价值规律为理论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用地布局;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布置村庄内部的生态绿地系统和村庄周围的绿化调节地带,有效地调节村庄气候,改善村庄环境。“两个体现”就是村庄规划应体现时代特征和乡村特点,即科学规划村庄的选址布点,完善配套服务实施规划;根据不同地形特点,结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继承传统设计基础上,吸收现代住宅建设的理念,设计出不同的住宅样式,满足农民不同的住宅户型需求;借鉴现代城市建筑的成果,注重改进住宅的使用功能;充分保护好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使房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提倡修建庭院、庄园和果园,发展养殖、花卉等,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

3.3以搭建规划实施平台为着力点,拓展村庄治理规划途径

要将规划落到实处,首先需要通过舆论宣传、政策鼓励、激励社会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采取“六个一点”,即财政拨一点,挂点单位出一点,涉农支农资金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政策优惠减免一点,建立多元、集约、稳定的投入机制。其次,要加大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管理措施。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彻底的清查,清查中对影响规划的,要坚决拆除;建立完善的土地动态巡查制度,经常深入农村各个居民点,清理违法违章建房,特别要加强对干线公路的巡查,杜绝依附公路两边非法占地建房行为;严格按规划审批建房,坚决打击违反规划乱批乱建行为,认真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整理置换闲置宅基地。再次,加快农村用地、建房规划和适合农村实际的房地产管理法规的制定,充分发挥土管、建设、司法等职能部门作用,使农村住宅市场走向规范化、合法化。最后,应注意积极探索新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的新途径,如成立村庄建设理事会,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处理矛盾纠纷,协调服务,协助上级工作;开展文明村庄建设活动,移风易俗,打造健康文明社区;在解决部分群众建房资金不足和建设程度不一的问题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建筑商带资建房,农民以果园等抵押,实行分期支付房款等。

3.4以挖掘地方人文内涵为支撑点,建设和谐文化村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所体现和传承的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村庄建设治理规划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如赣州可发展红色旅游和客家旅游经济,打造文化村庄。如瑞金叶坪和沙洲坝、于都贡江等,应以“红游”为主题,深入挖掘苏区红色文化底蕴。龙南关西、赣县白鸳等地,应发掘和弘扬客家文化,以研究客家文化为契机,建造客属游览的知名村庄。更重要的是,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保护好乡村中的文物、历史遗迹、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等乡村古迹,保留乡村浓郁的历史文化韵味。

4.结束语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到我国七亿多农民利益和福祉的大事,新农村规划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大事。虽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上下一心、真干实干,充分考虑到规划中各村的不同点,细心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就可以充分调动农村居民自身的主动建设作用,建设出美丽和谐的新村庄。

参考文献

[1]徐建华.基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农村建设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36.

[2]蒋国河.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角色与功能[J].中国农村经济,2015,(05):22.

论文作者:李京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问题探讨论文_李京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