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瑞霞

【摘要】目的 探究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进行护理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7.12月-2018.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气管切开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开展间接性滴药湿化护理,实验组患者开展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护理,对比两种方式对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14.71%)较对照组患者(38.24%)显著降低(χ2=4.836,P=0.02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方式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并发症;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间接性滴药湿化

人工气道的原理就是通过上呼吸道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在气管中直接插入导管,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气道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达到引出气道中的分泌物或者利用其进行机械性呼吸的作用,若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建立气管插管,就会使得呼吸道水分出现严重流失,主要就是由于其丧失了对气体的加湿作用,进而导致管腔被黏液及分泌物阻塞,患者的正常的呼吸受到严重的影响,显著的提升了并发症率[1]。本研究主要讨论了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进行护理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同时选择2017.12月-2018.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气管切开患者纳入实验对象,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7.12月-2018.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气管切开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7例,患者年龄均在21-65岁之间,均龄为(44.67±2.6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18例,患者年龄均在22-66岁之间,均龄为(45.77±2.66)岁。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伴有精神障碍及异常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间接性滴药湿化护理,主要方式如下:40000U的糜蛋白酶+50ml 0.45%氯化钠溶液+5mg地塞米松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对患者行滴注,时间为1次/2-3h,2.5-5.0ml/次,滴注时间控制在4-5min之间。

实验组患者开展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护理,主要方法如下:用50ml注射器吸取40000U的糜蛋白酶+50ml 0.45%氯化钠溶液+5mg地塞米松混合液,并进行静脉头皮针连接,将其4-6cm插入气管套管切口中,在外部用胶布进行有效的固定,之后对患者进行微量持续泵入,速度控制在4.5-5.5ml/h之间,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有效的观察,按照其性状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方式对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影响,并发症主要包括:气管黏膜出血、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值为χ2,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14.71%)较对照组患者(38.24%)显著降低(χ2=4.836,P=0.02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人工气道的原理就是通过上呼吸道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在器官中直接插入导管,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气道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达到引出气道中的分泌物或者利用其进行机械性呼吸的作用。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人工气道操作占有重要的地位[2]。但是此种方式的应用会改变气体进入呼吸道的形式,进而使得未经过过滤、加温、加湿处理的气体直接由气管插管进入人体,此种情况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应用湿化的方式对气体进行处理,进一步确保气道黏膜功能正常。在对气体进行湿化时,避免出现湿化不足的情况,因为湿化不足及未湿化的气体都会对患者的纤毛运动产生影响,使得患者出现缺氧、呼吸困难、排痰困难等情况,对炎症具有加重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的顺应性[3]。

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的方式主要包括:间接推注、直接滴注、湿化器湿化、雾化湿化、微量泵持续注入、恒温湿化等方式。但是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效果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研究中主要讨论了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此种方式存在着以下优点:能够尽量减少对气道产生的刺激、不会使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症状、符合生理需求、滴注方式均匀、能够使痰液自然排出、尽可能的避免了气管黏膜受到损伤而发生出血的情况。能够对护士的工作量具有显著的降低的作用,湿化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能够有效的减少感染现象的出现,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14.71%)较对照组患者(38.24%)显著降低(χ2=4.836,P=0.02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可知,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方式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护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模式更加符合机体生理需求,并且此种方式湿化的效果较为良好,不会使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症状,尽可能的避免了气管黏膜受到损伤而发生出血的情况,能够对护士的工作量具有显著的降低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月, 马晶晶.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浙江医学, 2017, 39(7):583-584.

[2]翁洁清. 两种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4):571-573.

[3]杨盛红. 微量泵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v.10(14):195-196.

[4]孙哲, 王晓静, 王冠朋,等. 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12(7):655-657.

[5]许芬.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与护理[J]. 当代医学, 2017, 23(20):173-174.

[6]杨盛红. 微量泵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v.10(14):195-

论文作者:周瑞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