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幽默感的培养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探究论文_陆菊芳

基于幽默感的培养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探究论文_陆菊芳

摘要:幽默感的培养对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可以提前预防、及早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别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分析、幽默感培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分析、幽默感培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探究以及幽默感培养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就基于幽默感培养来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 幽默感 心理健康水平 策略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约有10%-15%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压力,背负着教师、家长的期望和嘱托,思想负担大,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对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除了学校心理老师的辅导、接受专业心理机构的治疗等措施外,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也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幽默感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可以提前预防、及早干预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的情绪、自信的笑容,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

1.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从各类媒体的报道情况看,近几年高中生群体中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抑郁、厌学甚至轻生的新闻屡见不鲜。某精神科医院曾对某区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55.4%,其中焦虑阳性检出率32.15%,抑郁阳性检出率23.19%。中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检出率16.1%。某校高一新生进行MHT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发现高一新生中存在较多心理困扰、需要特别辅导的学生比率高达18.1%。这些数据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重视。

2.高中生心理自助能力有待提升

笔者曾对所在学校就“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应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己默默承受45%,与好朋友或者同学聊聊25%,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咨询10%,求助家长7%,求助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5%,寻求专业心理机构帮助3%,其他方式5%。从这个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选择自己应对心理问题的比例是最高的,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次之,学生去心理辅导室求助心理老师、求助家长或者班主任比例均不高。因此,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树立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幽默感的培养、积极心态的调整、情绪管理以及人际关系调适都可以提高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3.心育工作忽视发展性辅导

在学校心育工作中,有人认为只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才需要专门的心理辅导,而其他人则不需要,这其实是对心理辅导的一种误解。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升学压力以及处于未来迷茫、竞争激励的环境中,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往往是事后应对,重障碍、重矫治,承担“消防员”的角色而忽视事前的预防工作。学校的心理辅导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重发展、重预防的辅导。发展性辅导持有的信念是:辅导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辅导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最大的发展。在学校心育工作中,要更加侧重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幽默感的提升、情商逆商的培养以及压力应对能力的培养等。

 二、幽默感培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分析

“幽默”一词是英文“Humor”音译而来,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既是一种人格特征,也是一种特殊技巧,学会幽默、善用幽默,不仅能够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也会用幽默感染他人,对于个人形象的树立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积极作用。

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对于自我情绪的管理和克制能力较差,在与同学、教师、家长等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摩擦、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一方面是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闷闷不乐,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问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对于学习中、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误解矛盾,就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化解,达到了“一笑泯恩仇”的效果,避免了冲突升级和矛盾锐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让高中生相互之间变得更加宽容,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矛盾、小冲突,可以被直接忽略,而不会记恨在心里,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

高中生一方面是学业负担重、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遇到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好的担心成绩下滑,学习成绩差的害怕家长责骂,在这种紧张、高压的环境下,患得患失,更有甚者因为无法承受沉重压力而产生厌学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缓解来自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例如某次模拟考试因为试题的难度系数偏高,一名平时成绩较好学生的分数相比上次考试有所下降,产生了自我怀疑、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中,教师不妨用幽默感开导这名学生“分数就像心电图,有升有降才正常。”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会心一笑,神情也变得更加轻松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没有思想负担,下一次的模拟考试中可能会更加出色。

3.有助于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产生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能够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地选择有利的环境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同时调整自我以更好的适应,同时学习相关的技巧,提高应对的水平,这样我们就能较快、较好地适应环境,并且取得成功。

幽默感能够让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不会自暴自弃。高中生虽然涉世未深,但是具备幽默感、掌握幽默技巧,对高中生的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幽默感培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探究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团体心理辅导课、个别辅导或者小团体辅导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心态,幽默基础

教师在心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了:自身良好的心态是培养幽默感的基础和前提。积极乐观、心态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积极心态的作用下,更能引导自己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和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幽默的人无不具有乐观、豁达、豪迈的心态。教师不妨在课堂当中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苏轼作为例子讲解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他在被贬黄州时,作诗自嘲,他在生活拮据时,自创美食,东波肉至此广为流传。相反,消极悲观的心态会让人执着在阴暗的一面。要让学生知道幽默感是属于那些心胸宽广、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2.营造氛围,感受幽默

幽默可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格特征,但是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而严肃、拘谨的环境氛围下,必然无法让人们掌握幽默的真谛,因此为学生营造一种相对轻松的、开放的环境,让他们真正感受幽默、学习幽默和运用幽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鼓励他们放下思想负担,可以与同学、与教师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并告诉其他人,不要过于较真,要有包容心态。另外,在整个校园内,也要求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配合,课上或课下都可以适当的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交流,真正将幽默内化为个人的一种技能。

3.理解内涵,适时运用

虽然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幽默感培养在帮助人们掌握幽默技巧、化解生活矛盾、减轻心理压力等方面作用显著,但是对于这群思想还不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正确培养幽默感,准确理解幽默的含义,仍然是一项教学挑战。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高中生,很容易将“幽默”误解成“贫嘴”。例如,个别学生在教师讲课时,私底下打闹、聊天。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提出批评时,他们不以为耻,反而嬉皮笑脸,甚至以此为荣。为了杜绝此类问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必须要详细讲解“幽默”的具体含义,以及可以运用的场合。

4.储备知识,提升技巧

幽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需要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习得幽默的便捷方式可以是“拿来主义”,即向幽默的人偷师学艺,记住他们的经典话语。周恩来总理当被外宾问及是否见过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时,他幽默的回答“见过,是我夫人,在我家里”。可以从名人趣事的精华中学习幽默的技巧,当然电视、电影或者综艺节目也会有很多搞笑的台词或者幽默的表达方式,可以记下来,前期通过模仿的方式来提高。智能时代,接触网络日益方便,在生活闲暇时,浏览一些有趣的东西,做个有心人,懂观察,爱思考,善总结。

5.情景再现,练习幽默

教师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的教授给学生一些幽默技巧,以便于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幽默化解一些问题,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活动,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他们置身于一些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例如被教师误解、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发生矛盾等等。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应对这些情况。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并将幽默的相关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还可以采用如此轻松、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训练中掌握幽默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没把握的情况下,拿家人做陪练,先在家人面前尝试幽默语言的运用,测试妙语是否会引起对方会心一笑。

6.树立榜样,观察学习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校集体环境中,不乏有智慧幽默的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幽默之人,仔细观察其幽默的语言和行为。这幽默之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幽默人士访谈”,在访谈前准备好访谈的要点,比如如何看待幽默、幽默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生活中如何培养幽默感等问题,身边的榜样力量更巨大、更可学、更有借鉴意义。

 四、幽默感培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注意事项

1.随意幽默、盲目幽默

幽默的表达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分场合灵活使用。例如严肃谈论原则的时候不要开玩笑或者涉及种族幽默的行为同样要避免。2018年一则“起筷吃饭”的宣传广告让人印象深刻,片中亚裔模特用筷子吃披萨令有些人捧腹大笑,但在国人看来是一个“辱华”事件,是一种失败的幽默感,很容易产生误会,甚至引发冲突。

2.掌握分寸、注意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越过了界限,往往会让人不愉快,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因此要做到幽默而不俗套,在表达幽默时,因人而异地了解清楚彼此的个性特点、说话方式以及对幽默的接受程度。一位皮肤黝黑的同学,当同学调侃其是非洲人时,如果他在意自己的肤色,可能就会引起不愉快。

3.勇于面对、敢于自嘲

幽默感的培养需要勤加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别人说无趣,不要灰心,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幽默感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快速就能练成,因此勤加练习、敢于表达、敢于自嘲,就会有好效果。

高中生由于同时处于学业紧张期和青春发育期,成为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技巧、幽默语言,可以让高中生原本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沉重的负担得以减轻。高中生掌握幽默技巧,还可以对矛盾、挫折和烦恼,做到自我消解,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更好享受学习和生活,进而实现成绩的提升和个人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莉莉,黄喜珊.积极心理学与高中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结合的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1).

[2]李晓红,黄喜珊,李莉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心育课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86(03):43-46.

[3]王雪宁,童辉杰,顾小妹.大学生不同人格特质对幽默风格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91-1393.

[4]李凤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新课程(下),2017(3):225-228.

论文作者:陆菊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基于幽默感的培养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探究论文_陆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