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论文_何琳,杨娇,王双梅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西药剂科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 目的:规范化管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评价我院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部分病历进行点评,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配置及管理符合相关规定,2018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感染的科室病例数ICU排在首位,其次是呼吸内科;治疗病种主要以呼吸系统的重症感染为主;病历点评结果显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存用药不适宜情况。结论:我院仍需进一步严格落实和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药师;病历点评;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230-0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的抗菌活性,临床将其视为耐药或产酶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1,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多立培南和厄他培南,其中厄他培南对非发酵菌的作用较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只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一个品种,两个品规(1.0g和0.5g),现将2018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1.基本情况

1.1 2018年度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品规配置情况符合管理规定。我院抗菌药物目录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只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一个品种,包括1.0g和0.5g两个品规。全年我院共有216例患者使用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为住院患者。2018年全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未见门诊使用和越级使用情况。具体使用情况表1。

表1 2018年我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总体使用情况

2.总结

从本年度抽样点评结果看,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联合用药不适宜现象。患者接受丙戊酸合并碳青霉烯类用药时,由于药物相互作用,会导致丙戊酸浓度降低,使得丙戊酸浓度低于治疗范围,增加颠痫发作的风险,文献报道[3],即使增加丙戊酸的剂量也并不足以克服该类相互作用。因此一般不推荐亚胺培南与丙戊酸同时给药。如果必需使用本品,应考虑补充抗惊厥治疗。(2)未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送微生物培养的现象。(3)用量用法不适宜现象。本次点评病例中有患者在治疗中合并肾功能不全,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内生肌酐清除在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因此亚胺培南的日剂量应该为0.5g至1.5g之间,而该患者的日剂量为2g,剂量偏大,有加重肾功能受损程度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目前尚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开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物监管工作,有助于促进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Papp-Wallace KM,Endimiani A,Taracila MA,et al.Carbapenems:past,present,and futur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1,55(11):4943.

[2]张楠,夏文斌,陆红柳,等.某院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情况调查与用药合理性评估[J].中国药房,2014,25(32):2991.

[3]蒋正立,胡小铭,崔可,等.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特点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1):2179-2182.

论文作者:何琳,杨娇,王双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2018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论文_何琳,杨娇,王双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