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杭州语言景观现状研究论文

面向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杭州语言景观现状研究

许文强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结合Ben-Rafael关于语言标牌的创设原则和Scollon & Scollon的语码取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杭州4个地区的多语景观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个抽样地区的标牌语言选择以汉语单语和汉英双语为主,汉语占据多语标牌的优势地位,英语次之,日语和韩语作为辅助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官方标牌的语言选择较为单一,主要受国家语言政策、民族身份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而私人标牌,尤其是商业店牌,受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标牌语言设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关键词: 杭州;语言景观;城市国际化;全球化

一、语言景观研究概述

近些年,“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重视。Landry & Bourhis(1997)将语言景观定义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

语言景观的构建并不是随意的,标牌语言的选择背后隐含着特定的思想、文化取向。Landry &Bourhis(1997)认为,语言景观具有两种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前者指的是语言景观可以反映某个地区的语言构成和使用特点。后者指的是语言景观能映射一系列社会现实,比如使用某种语言的群体在该地区的社会地位、官方政策取向、权势和身份等。语言景观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多语景观。大都市人流密集,语言接触频繁,多语景观得以集中展现。作为语言生活的一部分,都市多语景观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语言发展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是观察社会动态的一个重要、及时和敏锐的窗口[2]

国际学界将语言景观作为考察城市语言生态的重要研究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实证研究。研究地区包括东京市中心[3]、曼谷市中心[4]、荷兰和西班牙两个多语城市[5]、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唐人街[6]、东帝汶首都帝力城市[7],涵盖了英语传播、多语现象、语言政策、民族身份和民族语言活力等热点议题,并向纵深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国内学界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视角、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已有研究可概括为“语言景观的译写及规范”“行业领域的语言景观特征”与“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三个主题[8]。其中,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公示语和双语标识的译写错误和对策[9-11]。部分研究则对不同场域的路牌、街名、店名、交通标志以及行业领域内的标语、广告、匾额、对联等进行归纳和分析[12];仅有少数几篇文献梳理和探讨语言景观的研究视角、问题取向、分析维度、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13-16]。在语言景观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未能自成体系。如王克非、叶洪(2016)对北京三个路段的多语景观进行了考察,认为北京多语景观集中体现了处于历史发展关键时期的首都,其民族、文化、政治、经济身份所经历新的挑战和转型[2]。巫喜丽、战菊(2017)则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市非洲移民聚居区的多语景观现状,对434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该地区的语言景观多语现象显著,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语码地位[17]。总的来说,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多关注于标牌语言的翻译问题,对语言景观整体与社会语言生态之间互动的研究则较为忽视,特别是对多语景观背后所隐含的权势和身份等焦点问题缺乏深入探讨,而这恰是国际语言景观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杭州市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标牌的创设原则和语码取向对其多语现象进行解读,探究语言景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语言景观研究理论框架

在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都市语言景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语言景观变迁与政治、经济、地理、人口以等社会文化内因密切相关。因此,自语言景观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尝试从跨学科的视角提出指导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如:Spolsky(2009)提出的公共标牌语言选择理论[18],Scollon & Scollon(2003)基于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符号理论提出的“地理符号学”理论[19],Ben-Rafael(2009)从社会学的理论出发提炼出来的语言景观构建原则[20]以及Huebner(2009)基于Hymes(2009)人类言语活动的构成要素提出多语景观分析的SPEAKING交际模型[4]。本文的研究结合Ben-Rafael语言景观创设原则和Scollon & Scollon的语码取向理论,尝试解读杭州市多语景观现象。

调查发现,所有语言标牌中,纯汉语标牌比例为28.9%;纯英语标牌为2.8%;多语标牌比例为68.3%,其中66.6%为双语标牌(含中英文字+汉语拼音),1.7%为三语或三语以上标牌。4个抽样区双语和多语标牌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西湖景区(74.1%和8.6%)、延安路商业街(68.8%)、浙江大学及其创新创业园(67.4%)、春江花月国际化社区(52.6%)。4个抽样区双语和多语标牌比例与其服务群体密切相关,西湖景区流动人口数量巨大,语言群体最广,因此,标牌语言种类最全面。延安路商业街是主要购物娱乐地区,大量的双语标牌也能满足中外顾客需求。浙江大学及其创新创业园较其他三地纯外语比例最高(31.1%),作为杭州国际化人才聚居地,双语程度与其教育、文化和创新能力相匹配。与此相比,春江花月社区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纯汉语标牌比例高达47.4%,双语标牌比例为52.6%,低于抽样地区双语比例平均水平,双语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其“建设国际化社区”的理念似乎并不完全匹配,相关部门的语言管理和服务能力依然有待提高。

孔志浩没走多远,师直机动大队的人马就赶了过来,几个宪兵见了丢魂落魄的孔老一往后跑,二话不说,将他捆了个严严实实,孔老一也不言语,用死鱼白眼盯着他们。一个宪兵好奇,夺过包裹,一下被蛇咬了似的尖叫起来,衣服里的老三好像也尖叫了一声,滚出一丈多远。

语码取向是本研究的另一关注点。语码取向指的是双语或多语标牌上各种语言之间的优先关系[14]。Scollon & Scollon(2003)认为,多语景观中语言地位与其在物理空间中的置放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中心包围式中,处于中心位置的为优势语码;在上下排列式中,上端为优势语码;左右排列式中,左侧为优势语码(语言阅读方向从右到左的情况除外)[19]。此外,语码的突显性也通过字体大小、颜色等因素反映出来。本研究参考Scollon & Scollon(2003)的分析框架,主要根据语码置放方式及字体、配色来确定多语景观中的优势语码。

外向性问题行为指在课堂上比较容易被发现的问题行为,包括一些对抗性行为,如课堂上争吵、挑衅、和老师对着干等;还有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如随意说话、发出怪声、模仿老师说话、吃东西等;也有一些诸如玩手机、写别的作业、看课外书等行为。调查显示,外向性行为是中职生比较普遍的课堂问题行为。大多数学生无论学习好坏都表示自己或多或少存在外向性问题行为,只是轻重程度不同。

三、杭州市多语景观研究设计

2018年4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并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城市。《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从“产业国际化、城市环境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文化国际交流融合”等四个方面出发,正式将“城市国际化”确定为杭州市未来发展的首位战略。本研究重点考察全球化背景和文化大融合环境下,目前杭州市语言景观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

分层教学法顺应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形势的变化,符合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初中英语老师应通过创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节、充实英语阅读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等途径来实现满足学生英语能力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研究问题

为了进一步考察语码类型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将标牌按其主体性质,分为官方标牌和非官方标牌两大类,杭州各抽样区语言标牌种类及多语标牌比例的统计,如表4所示:

可以说,多语标牌中汉语占据主导地位,是与我国的语言政策密不可分的,语言景观在国家现行政策和地方条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影剧院、商场、医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展览馆、机场、车站、码头、风景旅游区、博物馆以及城市道路、公共厕所等,应当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公共信息标识。需要设置双语或者多语标识的,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已有国际通用标识的,应当优先使用国际通用标识。”可见,杭州市语言景观呈现的汉语——英语——日语——韩语这一语码地位关系,充分体现了国家语言政策的指导原则和地方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3.杭州市多语景观如何反映城市规划?

(二)抽样区概况

本研究对能反映杭州“城市国际化”定位的4个地区进行了集中考察,它们分别是西湖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紫金园区、下城区延安路商业街、西湖景区、上城区春江花月社区。这几个抽样地区各有特点,浙江大学和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紫金园区教育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外籍人士众多,科技和教育国际化程度突出。延安路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商业街,休闲、娱乐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多语标牌数量众多,是反映杭州市公共环境语言景观、考察语言生态构成的代表区域。春江花月社区是首批杭州市国际化示范社区之一,社区语言景观能够很好地反映杭州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杭州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名片。据统计,2017年杭州入境旅游突破400万人次,西湖一带的游客占旅游总人数70%以上。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如表1所示,574块标牌中,汉语单语标牌共166块,其他各类多语标牌共408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8.9%和71.1%。标牌语言有汉语单语、英语单语、汉英双语、汉英日韩等4种呈现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牌语言类型依次为汉英双语、汉语单语、英语单语、汉英日韩四语,分别占66.6%、28.9%、2.8%、1.7%。其中,汉语主要以汉字和拼音的形式参与各类公共标牌上的构建,也有个别标牌使用繁体字。英语紧随其后,是该地语言标牌出现频率最高的外语。日语和韩语仅出现在10块标牌中,同为该地区的弱势语码,也间接反映了这两种语言族群数量在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处于劣势地位。各语码在标牌中出现频率如表2所示:

表1 各抽样区标牌语码使用总体情况

Ben-Rafael(2009)提出了4条语言标牌的创设原则:(1)自我展示:在林林总总的标牌竞争中,通过“标新立异”吸引公众注意力;(2)理性利益:标牌制作者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创设语言标牌,谋得实际利益;(3)集体认同:标牌制作者在标牌设计中凸显某种身份特征,唤起公众中某些群体的认同;(4)权势关系:在特定场域内,强势群体利用语言景观资源对弱势群体施加管控,从而反映不同群体的地位差异[14]。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创设原则在不同语言标牌种的凸显程度不同。比如官方标牌代表政府意志和行为,主要反映语言景观的“权势关系”。而私人标牌,特别是商业标牌,更加注重激发顾客消费需求,会特别强调“自我展示”和“理性利益”来吸引顾客。

这种“一路两名”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不同权力机构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对民族身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差异,由此导致了不同的翻译标准。城市交通管理者和外语学者从国际化的角度考量,提倡路名的通名部分应该英译。而地名学家和语言规划者则强调路牌汉语拼写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推行单一罗马字符拼写原则。而且,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同一权力机构在不同时期可能出台不同的政策法规,这些都造成了在公共路牌上不同译法并存的现象。

四、杭州市语言景观现状分析

(一)语码取向与语言政策、规划

2018年9月中下旬,我们对4个抽样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使用手机拍摄可视范围内的语言标牌(包括公共路牌、建筑名称牌、店铺招牌、宣传海报、广告牌、警示牌、信息标识牌、布告牌、横幅标语等)。我们采用Backhaus(2006)的“个体法”,将每一个有明显边框的语言标牌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两种及以上语言的标牌均视为多语标牌。4个地区共收集到574个有效样本,其中,延安路商业街173个,浙大及其创新创业园190个,春江花月社区95个,西湖景区116个。我们将标牌按照语码组合分为4类:纯汉语标牌、英语标牌、汉英双语标牌、汉英日韩4语标牌。4个抽样区的标牌种类统计如表1所示:

例如,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由群管理员邀请学生家长加入,使家校互动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在社会节奏极快的当下,学生家长要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便少有时间能够同教师和校方就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在校表现等进行沟通。而当QQ群建立之后,家长便可以通过这一线上沟通工具同教师、校方就子女的学习问题以及在校表现进行线上沟通,这样便缩短了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之间的距离。

表2 各语码在标牌中出现频率

根据Scollon & Scollon(2003)的观点,我们结合语码的置放顺序、字体、配色等,对多语标牌中的语码取向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多语标牌中,汉语大多位于标牌的上端或中心位置,字体大而醒目,尤其是碑刻和牌匾为代表的汉字,具有浓厚的中国书法特征,字体形态、线条富有质感,凸显性强。在382块汉英双语标牌中,93.2%的标牌以汉语为优势语码,英语作为优势语码出现仅占6.8%。在汉英日韩4语标牌中,汉语则百分百为优势语码。这均说明汉语在杭州市多语社区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英语紧随其后,配合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形象,已经成为该地区日常交流的第一外语。日语、韩语等作为辅助外语比例较低,主要出现在旅游景点的多语指示牌中,日语一般出现在韩语之前。有关多语标牌中优势语码的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多语标牌的优势语码

2.杭州市多语景观如何反映出全球化趋势?

第一,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合理调配研发资源,提升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型基础研究能力,同时推动企业成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的主体。

由图9可看出,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模型的模拟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拟合,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的水分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干燥模型对高水分小麦的干燥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语言景观与民族身份

1.杭州市语言景观的语码使用状况如何?如何体现语言政策和规划?

表4 不同主体语言标牌种类及多语标牌比例

杭州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创新活力之城,公共语言标牌的设计既要符合其国际化定位所要求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又要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身份。其中,以公共路牌为代表的官方标牌对语码选择、拼写内容和形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国家意志和权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杭州路牌存在两种英文译法,一种是“汉语拼音专名+英语通名”,另一种是完全汉语拼音。比如“延安路”有两种双语路牌,汉英夹杂“Yan'an Rd” 和完全拼音的“YANAN LU”。这与田飞洋、张维佳(2014)[21],王克非、叶洪(2016)[2]对北京市公共路牌的调查结果一致。

图1 杭州市延安路公共路牌图示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承接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经调蓄后分别泄入长江和黄海,是淮河水系最大的拦蓄调控淮河洪水的平原湖泊型水库。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完成,洪泽湖作为输水干线上的主要调蓄湖泊之一,必将充分发挥其在南水北调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现状水量调度方案的基础上,对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的洪泽湖综合调度运行进行分析,提出新的思路十分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官方性质的许多标语都使用了单一汉语书写或者汉语凸显度极高的双语标牌书写。浙江大学校训、校风是标语类语言景观的典型代表,彰显出其办学方针和教育理念。大学校训、校风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外化,是全体师生共同信奉并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标准,因此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通常来说,大学校训言简意赅,反映并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挥着激励、规范、导向和凝聚功能。因此,在浙江大学校训、校风标牌的设计中,主要通过汉字凸显民族身份特征,能够唤起广大师生对学校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体现了浙大在紧跟国际化教学和创新的潮流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图2 浙江大学标语类语言景观图示

(三)语言景观与全球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样区商铺命名的基本模式中,纯中文店铺招牌仅占36.3%,而纯外语或双语标牌的比例则高达63.7%。店牌招牌作为一种私人标牌,是标牌制作者对行业定位、消费者偏好、自身以及他者身份认同等多重因素权衡取舍的产物,其象征意义及潜在的经济价值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在商铺外语标牌中,英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延安路商业街随处可见纯英语标牌,比如:adidas(阿迪达斯)、innisfree(悦诗风吟)、GOVIVA(哥帝梵)、MAC(魅可)等。这些标牌大多是国际著名化妆品和服饰品牌,受到高收入和时尚群体的青睐,一般无需翻译成中文。因为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国际化的消费取向,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些中国品牌也使用纯英文标牌,如:Metersbonwei(服饰)、LE’SCOOP(饮品)、DAPHNE(鞋子),其主要目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品牌的新潮和国际范儿,以吸引时尚人群的注意力,从而实现经济利益。

在4个抽样区中,约63.7%的商铺采用了中英双语标牌,绝大部分为中国商标带英文翻译。以传统老字号为代表的中国商标,大多采用了专名(汉语拼音)+通名(英文翻译)的译法,比如:老凤祥银楼(LAO FENG XIANG JEWELLERY STORE)、吉祥香天堂丝绸(JI XIANG XIANG PARADISE SILK)、刚泰珠宝(GANG TAI JEWELLERY)、旗皇阁(QI HUANG GE RESTAURANT)等。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特色,也显示出老字号与时俱进的活力。作为中国品牌进军世界市场的重要载体,也有部分品牌采用了别具匠心的英译,比如:意尔康(YEARCON)、自家人(ONE OF THEIR OWN)、银乐迪(InLove)、雅戈尔(YOUNGOR)等,也表现出本土品牌与国际化接轨、走向全球化的战略意图。

图3 杭州市商业店铺招牌图示

可以说,多语商铺招牌从微观角度展现了经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互动。随着杭州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市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思维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许多本土企业主动跻身于世界经济舞台参与竞争,多语店牌的信息功能也渐渐朝着身份、品味象征方向转变,标牌的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除了创新的超微纳米气泡技术,东芝DGH-117X6DZ机身简白大方,宜室宜家。11公斤洗涤、7公斤大容量烘干,隐藏式的操控界面,与年轻懒癌用户的需求完美契合,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涌现,MUJI风方兴未艾的时下,东芝DGH-117X6D不失为一款明智之选。

(四)语言景观与城市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4个抽样区中多语标牌比例和语码构成情况略有差距,其中以西湖景区为多语标牌比例最高,语码构成最为复杂。其双语和多语标牌比例达到了87.9%,多语语码则有汉语、英语、日语、韩语四种语言。除了公共路牌和公共厕所等信息标识牌(100%),双语和多语标牌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展示牌(94.6%,这里的展示牌主要指景点名称及其介绍牌)、指示牌(81.25%)、建筑名(75%)、警示牌(71.4%)、布告牌(71.4%)、标语(66.6%)。

杭州西湖景区语言环境的形成不仅受国家语言政策影响,还与杭州城市规划政策有很大关系。《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施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推进旅游国际化,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依托本市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符合国际需求的旅游产品,建立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导游服务队伍和旅游环境。”在旅游景区,语言标牌不仅发挥着指示方向、规范游客行为和介绍景点历史等常规信息功能,还通过其他的象征功能来直接参与游客旅游体验的构建。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旅游景区,语言景观中的本土文字能够通过创造“异域风情”和“历史感”,使国外游客获得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杭州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西湖周边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古迹以及相关故事传说是杭州文化的重要代表。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之外,标牌上的汉字也是体现杭州文化重要的设计元素。西湖景区许多景点介绍标牌都采用石碑等可以长时间存放的材质,配合具有古典韵味的中国书法题字,营造出极具历史感的语言景观。这种基于游客文化情结的标牌设计往往能够吸引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国外游客,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图4 杭州市西湖景区语言景观图示

在西湖景区的语言景观中,英语作为第一外语使用,这体现了英语在杭州旅游语言景观中的主导地位,而日语和韩语则作为辅助外语出现在部分景点的介绍以及大部分导游指示牌中。旅游语言景观中的多语标牌还具有“好客”的象征功能:创造游客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体现东道主真诚、友好、宾客至上的态度[22]。在旅游景区的很多标牌上,以日语和韩语介绍景点或指引方向,也说明了日韩游客在杭州外来游客群体中比重较大,能使该群体心理上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不仅发挥着交际功能,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营销工具。从城市形象建设和经济层面出发,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将城市营销成一个独特而具有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增强杭州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吸引外商投资。

本研究调查了杭州市4个地区的语言景观,通过对构成语言景观的单语、双语和多语景观分类统计,运用语言景观构建原则和语码取向理论,考察了杭州市语言社区的语码地位并解读了语言景观与语言政策、民族身份、经济全球化以及城市规划的内在联系。语言景观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目前,杭州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持续发展、同时又保持自身特色的战略应对问题。因此,如何站在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科学规划各语言之间的权势地位和功能,如何规范和利用语言景观助力国际化城市形象建设,如何提高语言的国际化服务水平等,既是有关决策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Landry R.,Bourhis R.Y.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

[2]王克非,叶洪.都市多语景观——北京的多语生态考察与分析[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6,(1).

[3]Backhaus P.Multilingualism in Tokyo:A look into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1).

[4]Huebner T.A framework for the linguisitic analysi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A].Shohamy & D.Gorter,Eds.Linguistic landscape:Expanding the scenery[C].London:Routledge,2009.

[5]Cenoz J.,Gorter D.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minority languag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1).

[6]Leeman J.,Modan G.Commodified language in Chinatown:A contextualized approach to linguistic landscape[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09,(3).

[7]Taylor-Leech K.J.Language choice as an index of identity: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Dili,Timor-Les-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12,(1).

[8]章柏成.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当代外语研究,2015,(12).

[9]杨永林,程绍霖,刘春霞.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理论方法篇[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3).

[10]杨永林,丁韬,张彩霞.双语公共标识文本的跨文化研究——来自北京地区的报告[J].外语研究,2008,(1).

[11]杨永林,姜孟.双语标识译写研究——通告标识篇[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

[12]张留见.匾额的文化功能研究——以洛阳匾额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2,(6).

[13]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6).

[14]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

[15]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4).

[16]巫喜丽,战菊,刘晓波.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视角、问题取向及研究方法——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十年综述[J].学术研究,2017,(7).

[17]巫喜丽,战菊.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市“非洲街”语言景观实探[J].外语研究,2017,(2).

[18]Spolsky B.Prolegomena to a sociolinguistic theory of public signage[A].Ed.E. Shohamy,Gorter D.Linguistic Landscape: Expanding the Scenery[C].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2009.

[19]Scollon R.,Scollon S.W.Discourse in Place: 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M].London:Routledge,2003.

[20]Ben-Rafael E.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A]. Ed.E.Shohamy,Gorter D.Linguistic Landscape:Expanding the Scenery[C].London:Routledge,2009.

[21]田飞洋,张维佳.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4,(2).

[22]尚国文.宏观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旅游语言景观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3).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in Hangzhou City in the Context of C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Xu Wenqi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

Abstract: This studyinvestigates the multilingual landscape infour districts in Hangzhou Cit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perspective of Ben-Rafael's creation principlesand Scollon's code orientation.It is found that Mandarin-English is the main form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Mandarin is the absolutedominating language followed by English, Japanese and Korean are both at weak position as assistant language. The language selection of official sign is relatively simpl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national language policy, national ident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le private signs,especially commercial shop signs, are affected by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gn language design has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Hangzhou; linguistic landscape; c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ization

基金项目: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面向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杭州语言景观研究:现状与对策”

作者简介: 许文强,女,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  

面向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杭州语言景观现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