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喜剧情节形式简介_喜剧片论文

川剧喜剧情节形式简介_喜剧片论文

川剧喜剧情节形态概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说论文,川剧论文,形态论文,喜剧论文,情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情节?“作品所描写的由人物构成的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贯性就是作品的情节。”(前苏联文化理论家波斯彼洛夫的《文学原理》)情节的作用、灵魂是什么?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论》中有一句名言:“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不同人物性格决定了应有丰富多采的情节。俄国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说:“主人公是情节本身产生出来的,情节不仅仅是主人公的外衣,也是他们的驱体和灵魂,唯有在情节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这才有可能真正塑造出来”。

不同的戏剧风格,也制约着情节性质。喜剧或悲剧,对情节便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川剧喜剧情节必须具备能塑造出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喜剧人物的艺术功能。如果说川剧喜剧情节是川剧喜剧人物的“成长历史”,是哺育川剧喜剧人物的“温床”或“摇篮”,那么,川剧喜剧情节必备有使喜剧人物“存活”的“基因”,使人物鲜活的“血液”和“乳汁”。要能使川剧喜剧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强烈起来,川剧喜剧情节必须能营造出浓烈的川剧喜剧气氛、色彩、环境和境界。最后完成统一和谐的川剧喜剧艺术。

塑造鲜活的川剧喜剧人物性格,完成优美高雅的川剧喜剧艺术,川剧喜剧的情节形态,有着特别重要的、不可取代的艺术作用和艺术使命。川剧喜剧艺术家们对川剧喜剧的情节形态从艺术构思到舞台演出,有着深透的了解、出色的把握和成功的应用。所以,从川剧喜剧文学到川剧喜剧艺术,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便呈现出一个美妙瑰丽的艺术天地。我们之所以作以下分别研讨,仅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因为它们在川剧喜剧艺术实体中,或彼此锁连,或融为一体了。

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中的“拉”,别具神韵。典型的例子就是《拉郎配》。川剧喜剧艺术家们对“拉”进行了独特而缜密的情节形态构思:一要“拉”出人物,二要“拉”出喜剧艺术。皇帝张榜“选美”,钱塘县人都不愿自己的女儿被选进深宫贻误终生,所以都迫不急特地四处“拉郎”与女儿完婚。“文拉”,秀才李玉在外地读书回家途中,被说媒人董妈与员外郎王夏拉去与王夏的女儿小凤成亲。小凤难过而啼哭,对婚姻不满的李玉便翻墙而逃,又跳入了民间艺人张宣之家,张宣又拉李玉与女儿彩凤拜堂,又称“武拉”。虽然李玉与彩凤情投意合,但认为“背母招亲,则为不孝”,拜堂后李玉赓即深夜回家,途中又被钱塘县令夫人“女扮男装”再拉李玉回衙与女儿结婚。

这“三拉”的性节形态首先是递进的情势走向。由“文”到“武”再到“官”,不断“升级”;普通人、有钱人、有权人都逃避“选美”,这形象又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选美”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启人深思和联想。

在“重复”中不见重复,前后呼应,有递进层次的对比;不同的“拉”,形成了立体的艺术表现,促进人们在多向思维中产生综合整一的效应。“三拉”又“同中有异”(拉法的不同),又“异同趋一”(都为逃避“选美”),使“拉”摇曳多姿,营造成了不同情韵的喜剧氛围和喜剧效果。

川剧喜剧对“闹”的情节形态构思,在表现上既独出心裁,又表达了川剧喜剧艺术家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如果说情节形态的戏剧性要以真实的社会冲突和性格冲突为基础,那么,川剧《闹齐庭》便是“闹”的情节形态的代表作之一。《闹齐庭》展现了春秋时代在齐桓公病危时,“群姬”与“群公子”为争立而大闹齐宫。如从情节形态的角度去考查,它首先是“方阵式”的构建。齐桓公的如夫人长卫姬率子无亏,少卫姬率子公子元,葛赢率子公子潘,密姬率子公子商人,以及公子昭,他们各成“闹”的“方阵式”。无亏之毋长卫姬最得齐桓公宠幸,无亏年纪居长,又有雍巫、竖貂权臣的全力相助最有实力。公子昭虽有高虎重臣相扶,但其势弱小。其他“方阵”便等而下之了。其次,他们的“闹”又有“方式之异”和“浓淡之别”。长卫姬、无亏母子在齐桓公前闹得最凶,色彩最浓,形成“独闹”、“特闹”之势。其他姬、子,只能“伙同”而“群闹”。公子昭虽先去见齐桓公,他以“行孝”去“问病”,实质“正问”的是“江山大事”。“独闹”、“群闹”及“问病”的不同情态,表现了闹的人不同感情表达方式。三、齐桓公驾崩后,众姬、众子把“闹殿”与“闹丧”也“一锅煮”了。他们从披麻戴孝到互相争夺,从抢御案到大打出手,从率兵上阵到在金殿各据“一隅”……“闹”为现象,“权”为核心,“丑”为实质。《闹齐庭》这种对为封建皇权的你强我夺、明争暗斗的众多丑恶现象,最本色、最本质的透视和表现,这不能不归功于这种“闹”的情节形态的独特性、生动性与深刻性。

《拉郎配》的“三闹”可以与其“三拉”比美。“闹家”是王夏与张宣到李玉家向其母要他们二家的“女婿”李玉;张彩凤“女扮男装”上街寻找李玉,却被王夏强拉他(她)作“女婿”,这便是“闹街”。“闹街”是王夏、张宣、县令都强认李玉一人为他们的女婿。这“三闹”:一,在呼应中对比“三拉”,有互补、互促、共进的艺术表现之妙。二,生动深刻而又光采照人地策划出了李玉、王夏、张宣、小凤、彩凤、县令、县令夫人对“选美”的无奈的复杂心态。三,最后完成了《拉郎配》既荒唐而又沉重的“悲剧喜演”的喜剧艺术。

《闹齐庭》与《拉郎配》中“三闹”的情节形态,思路不同,手法不同,目的不同,达到了不同的表现效果和艺术效果。一个宫廷的“闹”看似荒唐而实为沉重,一个为婚姻的“闹”看似轻松而实为苦涩。这种“闹”虽有明显的闹剧色彩,但这样独特而出色的“闹”,喜剧不仅不排斥反而会很好的在接纳中融用。

“藏”在川剧喜剧性节形态中,有圆润之灵,尽达练之熟。看似信手拈来,却有切贴之妙。《香罗帕》中有“两藏”:秀才欧阳子秀刚与未婚妻赵蕊芝在绣楼见面,岳母突然到来,迫于无奈,赵蕊芝只好把他藏在柜子里;赵母当天回家发现了柜子里的欧阳子秀,为了试探和惩罚女儿,自己便代替子秀藏于柜中。“藏”的艺术表现和喜剧效果便是由“开柜”的“反作用”产生的。第一次开柜子,是欧阳子秀羞惭得无地自容。如果把第一次开柜当成喜剧性的铺垫,那么,第二次赵蕊芝的开柜,便是喜剧性的蓄势。赵蕊芝在姨妈家贺生住了一夜便急忙回家上楼,以为欧阳子秀还藏在柜子里,一边向柜子喂“札包儿”,一边说了不少的情话。当开柜发现却是母亲,她一诧、一呆、一惊,令人捧腹。《柜中缘》是少女刘玉莲把逃难的岳雷藏在柜中,以免被官差所捉,被赶回家开柜取东西的哥哥淘气发现,误认为妹妹与岳雷行为有私,闹出不少笑话,喜剧效果很浓。

为什么这些“藏”(相对应的“开”)情节形态达到了极高的喜剧艺术水准?因为,开柜的人怎么也想不到柜中会藏有人,而且会藏一个“特殊的人”;观众早有喜剧的效应心理企盼,这一喜剧情绪的蓄势,一旦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得到宣泄和满足,这幕喜剧情节形态获得的喜剧效果极佳。

“错”在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中,不仅“歪打正着”,而且可算奇思妙想、新颖别致。“戏剧性的情节形态的开端作用不是随心所欲,它往往是当前行为的绝妙起点,是导向事件发展必然趋势的前奏,而且必将展开错综复杂的场面”(美国·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川剧的典型例子之一便是《鸳鸯谱》。这出由小说和传统戏脱胎而来的川剧喜剧开场的情节形态,便是在“错”字作出了绝妙文章的第一场“庙会”,是两对恋人在众目睽睽中,在胆怕、慌乱、匆忙之中“背靠背”地把彼此的信物交“错”了:秀才孙润应得刘惠娘的信物手帕,却“错”得徐文姑的手帕信物;徐姑应得裴政的信物白扇,却“错”得孙润题名的白扇。这“一错”,使下场的“托媒”便南辕北辙地“张冠李戴”了。开始的“一错”带来了以后的“多错”,并且一步步地“错”了下去,引出了妙趣横生的喜剧故事。

《胡链闹钗》中的胡链,把自己拾到“铜钗”自以为得意地“错认”为妹妹的“金钗”,在母亲面前告妹妹与他的书友龙相有不轨行为,闹出了一场误会。这一“错认”金钗情节,成了全剧的贯穿情节,并推动了全剧的发展,写出了胡链粗枝大叶的“马大哈”作风,刻画了胡母的认真和精细。《万先生算命》中的算命先生老万,在“算命”中错将女当男,错将少当老,笑话百出,嘲笑了算命先生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丑态。《评雪辨踪》中的吕蒙正,将雪地上的“钉鞋脚印”认为是“草履脚印”,错误地认为妻子刘翠屏不贞,闹出了令人啼笑皆非、心酸不已的喜剧。

这些情节形态的成功在于结构了故事,使戏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自然、流畅。特别是有了出色的“开头”,这犹如有了衣服之“领”,渔网之“结”,统帅了全局,让人物在这样“错”的情节形态中去展现自己的思想、性格,获得奇异的喜剧效果。

“奇”的情节形态,是川剧喜剧艺术家们在深刻挖掘人物思想、性格、行为的过程中,激发和开采出来的,既可以是光怪陆离,却又惊心动魄。《一只鞋》中,老虎诱毛大富“医伤”,请毛大娘为母虎“接生”。为酬谢毛大富夫妇,老虎又送玉坠给他夫妇却招来人命官司。老虎双双又到县衙公堂作证、辩冤。这不仅是“天下奇事”,而且更富有情节形态的神秘感。《借亲配》中的张古董,为了钱财,可以把未婚妻沈赛花“借”给表弟李成龙去原岳父母家中讨回妆奁。结果弄假成真,张古董“赔了夫人又蚀财”。庸医温德栋是《请医》中的人物,行医“四方”不敢走只能去“垮城墙”,他把药名编成为家人打招呼的语言,他站倒也睡着了,耗子从他的药箱跑出等等,这样的医生也可称为“奇医”。《五子告母》中五个被害死的儿子向阎君告整死自己的已亡的母亲麻鸟嘴。哪知阎君却是麻鸟嘴在人世间第一个“情人”。也由于阎君为她开坏了头,也才有她不断被人怀孕又不断为遮羞而不断整死亲生儿子。以后“母子团结”使阎君受骗披上猪皮去“变猪”。这是鬼戏,也是奇戏,又是寓言戏或哲理戏。这也正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中所说:“情节的设计——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的设计——是需要才智的,它最好是具有高度有序状态和富有哲理性行为结构”。

这些情节形态的“奇”,既是“一箭多雕”,又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精神和灵魂、展现了稀奇古怪、荒谬不经的“奇事”,写出或偏执或怪僻的“奇人”,在奇异的故事中使喜剧有了“奇趣”,在“奇趣”中深蕴了不少“奇理”。

“男人女扮”,“女人男扮”,在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中也是别具艺术天地。《鸳鸯谱》中,秀才孙润“男扮女”代姐姐珠姨嫁给病入膏肓的刘璞;刘惠娘女扮男代哥哥刘璞与“嫂嫂”孙润拜堂,后才有孙润与刘惠娘的结合。《拉郎配》中张彩凤为寻李玉,“女作男扮”上街寻访,才被王夏误认强拉为“女婿”。《乔老爷奇遇》中,乔溪为打抱不平,才“男扮女”成黄丽娟一时瞒过蓝木斯,使黄丽娟母女脱险,并与蓝木斯的妹妹成亲。《打城隍》中,丁七虎兄弟等人,为逃避修筑万里长城,逃入城隍庙躲藏,他们脱下城隍的蟒袍穿上,假扮成城隍、判官、小鬼,差役追进庙中,不见其人,怒斥城隍无用,挥棍痛打,丁七虎等人露出真相,终被擒获。这也是“人扮神”的喜剧。这些错位的扮,便衍敷出不少优美的喜剧。

这种“扮”的情节形态,首先营造出了各种“迫不已”喜剧情势,使“男扮女”、“女扮男”既出于无奈,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自然、流畅、圆熟,有情合理。其次,这种“假扮”造成的喜剧气氛,在真相大白前的喜剧效果最浓、最佳。第三,川剧喜剧艺术家们在把握和运用这种“扮”的情节形态上,渲染性和分寸感处理得恰当,讲究推敲。

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中的“巧”,自然、合理、谐趣、传神。这种“巧”是出于“表现什么”和“怎么表现”的整体艺术需要来构建的。《借亲配》的张古董,把沈赛花“借”给李成龙,约定“当天去,当天回”。他久等不见人归,天色渐晚,便急忙出城去接,刚走进壅城时,被两个酒鬼无理纠缠,都被关在壅城中,进退两难,过了一夜。这才有沈赛花与李成龙在外成亲的事。这一“巧”,巧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出天方》中刘斗蓬夫妇,本想除夕夜“出天方”图个吉利。但,事与愿违。刘斗蓬翻看“皇历”,说“喜神在东方”,夫妇向东方求神拜天。又“巧”逢李四、赵五为钱财打架而来,竟“借用”他们的香烛睹伤心“咒”,弄得刘斗蓬夫妇十分懊悔;他们又转了方向,正在跪拜,又“巧”遇到别家死人“出丧”,孝子端灵,和尚手拿水叉,又取刘斗蓬的香蜡做“开路”,气得刘斗蓬夫妇捶胸顿足。这些“巧”,有着极深厚、极普通的生活根据,人们极不愿遇见的人与事,又往往“万分之一”的“可能”碰着,往往使人哭笑不得,异常尴尬。俗语云:“无巧不成书”,反映了生活的必然性中寓藏着偶然性;生活中的偶然性;生活中的偶然性是生活中必然性的反映。在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中的“巧”,是艺术家们为彻底地揭露生活的矛盾、人物的性格的内在核心,是用最独特的形态表现他们的艺术构思的。这需要他们善于从广泛的生活现象中,去提炼出一个既是意外、又是必然的情节,最尖锐、最正确、最彻底地体现出生活最根本的特征,并且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以叩动人们的心灵。“巧”之所真,具有特殊的表现力量,一要符合生活真实逻辑,二要有艺术的内在的符合情理的逻辑。川剧喜剧情节形态的“巧”,在这两个方面可算出类拨萃,匠心独运。

“吃”,这是人们最普通、最常见、最不能分离的生活现象。就是这样一个“吃”,川剧喜剧艺术家们做出了好戏。

《乔老爷奇遇》,不少人又叫做“乔老爷吃酥饼”。第五场就叫“吃饼”。乔溪坐在黄丽娟的轿中,他一动便抖落了吊在轿上的酥饼,他大口吃着酥饼乐而忘忧的说:“乔老爷只要有酥饼吃,随你把我抬到天上去都要得!”正因为乔老爷有酥饼吃,这才有以后的喜剧故事,又刻画出了他迂酸而正直的勇敢性格。《借亲配》中的张古董,在酒店吃酒,为追捡一掉在地上的酥碗豆,才碰见了李成龙,也才有“借妻”的荒唐事儿。这一个“吃”,不仅表现出了张古董有钱而吝啬的性格,为他图财而“借妻”的性格依据,而且把人物关系接连起来,有了一个好的喜剧开端。《香罗帕》的“吃”也别有韵味。赵蕊芝从姨妈家住了一夜匆忙赶回家中,以为柜子内还藏着欧阳子秀,她一边喂“札包儿”(点心),一边内疚地说:“郎君,真对不起,把你委曲了,你都饿坏了”,当她发现柜子中原是母亲时,不知所措了……“吃”在这里把人、把物、把神、把趣点染得维肖维妙、别致生动,使人笑口大开。《九流相公》中的九流,是个骗吃的无聊之人。通过“吃”,把九流贪吃、吃欺头的作为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吃”,九流与书友们“吃”出了不少笑话和打油诗,又表现出了九流的一些“歪才”。贯穿这出小戏中的“吃”,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调侃像九流这样的荒诞人生,蕴藏着鲜明的褒贬内含。

我们对川剧喜剧情节形态作如上的梳理,目的基本上有两个:第一,为川剧艺术家们提供一个这方面的大体概貌,看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作了哪工作,取得了什么令人赞叹的成就,他们又是怎样构思和怎么表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促进,等等。有利于川剧喜剧在情节形态方面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进而繁荣和发展新时期的川剧喜剧创作和演出。第二,为川剧研究工作者(或戏曲、戏剧研究工作者)提出一个研究的想法,意在说明,在这方面不仅有新的、有意义的、广阔的研究天地,而且可能获得优佳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  ;  

川剧喜剧情节形式简介_喜剧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