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论文_孙若玉

家风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论文_孙若玉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

摘要:家风是传统社会宗法关系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重拾家风,通过运用家风中的优秀道德思想来强化家庭道德观念、优化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研究了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产生的问题,并探索研究运用家风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家风;家庭道德教育

一、家风促进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家风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1、新时期青年对家风的理解经常存在误区

新时期很多青年对于家风理解往往还停留在家风传统、封建的部分,缺乏对家风新时代内涵的正确意识。

2、家风使用不当将抑制家庭成员个性发展

在家风传承过程中,某些家庭的家长过于执着的固守自家秉持的家庭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对于子女个性上是否适应家风的考量,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个性长期得不到发挥,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子辈希望有权自己作出决定,而父母的传统观念越来越不被孩子接受,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反而有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家风的传承受家庭教育环境变化影响

内因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急速变迁,西方文化的涌入,传统中国家风受到强烈的冲击,西方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被很多家庭效仿;外因主要指的是家庭模式的变化。

4、家庭模式的变化限制了家风的传承

第一,大量的农民从农村迁徙到城镇,地理位置的疏离在多方面影响了原有的道德规范。第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颁布和广泛实行,子女数量骤减,独生子女家庭模式成为常态,传统大家族大家庭越来越罕见,很多家庭关系也随之逐渐没落,这种转变给家风的传承带来很大的限制。

(二)家风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中遇到问题的原因

1、家庭观念的弱化破坏了家风传承的纽带

首先是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转化为社会化养老。其次发生转变的是家庭生活方式,过去推崇的是传统礼仪道德和严格的行为约束标准,现在转变为理性的且将实际效益做为评价事物及行为的标准。最后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过去家庭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做为纽带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代与代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紧密,但现代家庭的代际关系却向平等互惠的契约化方向发展,家庭观念日益淡漠化。

2、家庭成员个性差异导致对家风接受度不同

传统社会子女顺从的个性特征为家风的传承提供了帮助,但当代社会很多家庭中子女都有惰性较强的个性特征,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必须经过三番五次的协商、强迫才能完成,独生子女模式使得现代孩子自私自我,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缺乏包容心,这些观念和态度与中国传统家风中的谦和、礼让的精神相冲突,这时的家风自然不会被子女主动的接受。

3、家庭重心的代际倾斜普遍存在

“代际倾斜”现象的存在,其最大的影响是上一辈的权力和权威日渐减弱,下一辈的经济等方面实力和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家庭的重心由家庭本位、长辈本位向子女本位、夫妻本位转变,外出发展使得双向抚养和赡养的平衡被打破,同时伴随着家庭养老问题的突出给代际关系中最底层后代产生巨大的压力。

4、亲子矛盾凸显以致家庭成员漠视家风

亲子关系在遗传学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具体指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对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但现代社会的亲子关系矛盾凸显,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处理不当,对于家风的传承和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的塑造十分不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运用家风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家庭层面,家庭道德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人是家庭的中心,也是教育的中心,人是道德的基础,也是道德的根本,所以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家风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首要原则,这对于实现人的终极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

面对传统家风我们需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家风的精华,去家风的糟粕,在认真比对、研究、了解家风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辩证的分析、多方面的考量家风的传承价值,在破与立完美结合的基础上,开创符合时代规律和特征的新家风,做到“古为今用”。

(二)运用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途径

1、推广家风典型事例加强家庭道德观念宣传

一方面,针对家风得到很好延续和传承的家庭的教育理念进行推广,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社会上反响强烈的反映家庭美德的事例和家庭道德失范的事例,探究家风对于正反两方面事例起到的影响作用。推广家风典型事例时,我们要先整合的家风典型事例,并以现代社会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在宣传方式上除了电视、广播、报纸、张贴广告等传统方式,更要加强新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度,形成宣传的统一战线。

2、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持续发挥作用

第一,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很大,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仅以典型示范的方式进行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经常会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产生一种疏离感,为了增强现实说服力,家长们应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此,在家庭道德教育转变方式方法之时,家长要严格注意自身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谨言慎行。

第二,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环境熏陶的作用。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有利于家庭成员心理氛围、情感氛围的发展,但当今社会,环境熏陶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不仅仅来源于家庭内部,家庭外界的道德环境也影响着家庭道德教育的成果。因此,家庭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应对环境熏陶加以重点关注,使家风对于家庭成员作用更持久。

3、家庭成员对自身是否适应自家家风做出合理判断

家庭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本身的人格特征不尽相同,比如秉性、性格、资质等,故而家风对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匹配度不尽相同。家庭道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通过家庭成员自身发生作用,应该从家庭成员本身的特点出发实施教育。因此,家庭成员在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形成之后,应对于自身是否适应自家的家风进行合理判断。

4、与时代同步丰富新的家风内涵

第一,家风在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建设中要摆脱束缚、发散视野。家风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应与时俱进地拓展新渠道帮助众人领略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精华,但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可避免。因此,家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抵制妄自尊大、盲目自信的狭隘主义倾向,同时也要抵制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的虚无主义倾向,只有摆脱这些束缚,才能便于人们理性的看待家风的时代化转换。

第二,家风在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建设中要注重实践性。在我国现代道德教育体系中,很大的比重的道德教育份额交由社会和学校承担,而学校对于受教育者的道德教育依然多以教条、灌输的、说教的教育模式,然而,道德教育真正植根的土壤却是日常世界,而日常世界充斥着各种道德教育环境。因此,道德教育特别是家庭道德教育应贴近日常生活、注重实践性,将站在空中楼阁的道德规范落实到家风中、落实到实际生活的情景中,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性回归,是家风增加时代内涵的必然途径。

第三,家风在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建设中要增添时代内涵。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上应融入现代元素的考量,将传统家风与现代道德风气相结合,这种结合会更加凸显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的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邦定国发挥到的功效。

5、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扬长避短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对家风传扬的道德内涵进行判断,对于家风中积极地一面大力的弘扬,对于家风中消极的内容果断的舍弃,使家风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做到扬长避短,将家风的道德内涵放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对家风的道德内涵进行判断,去伪存真,才能更有效的运用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徐运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2]汤致琴,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苏方,《颜氏家训》及其伦理内涵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杨立影,儒学思想在日本江户时期的传播与接受——以保科正之的《家训十五条》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29-135.

论文作者:孙若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家风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论文_孙若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