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级科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_杨欢

浅谈五年级科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_杨欢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标准》(以下简称)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课堂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新理解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动力,是探索思维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 提问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而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多么重要。

但是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就拿我所教的五年级4个班的学生来说,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天生就具有提问的欲望,他们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去精心呵护和引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逐渐衰退以致消失,这就是年级越高,学生提问越少的原因。为此使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是我们在科学课堂上所关注的更多的。那么,问题从哪里来?

1、来源于教材。例如,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在一杯水中放入一勺食盐,搅拌之后食盐溶解了,又放入一勺食盐,搅拌之后又溶解了,加入第三勺食盐时,会怎样呢?这个问题是许多学生想问的问题,又是这节课中可以开展研究的活动。这个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来源于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心理学认为,内发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有一次,我在教五年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时,我为了创设情境,准备了一个水槽,加入水,准备了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等物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叫学生先猜测一下:哪些可能会浮?哪些可能会沉?学生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再去实验,当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问题?“为什么小石头、回形针沉了?”、“为什么泡沫塑料块浮了?”、“沉和浮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因此,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发问,提问、解决问题,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习得科学素养。

3、来源于学生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认知能力不强,这就使学生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事物有着许多的疑问。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管是与教材有关的,还是与教材无关的,教师都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论“怎么生绿豆芽?”“影子的形成”、“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昼夜交替现象?”“北极星的位置为什么不动?”学生提问的兴趣高了,问题自然而然就多了。

4、其他途径,如文献资料等。

认识到了问题的来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1、在科学课堂上,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发现课堂上成功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机率高,通常是在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克服畏惧心理,大胆提问。例如:在《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学生实验操作时,我就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实验,学生们爱玩“红外线”(一种玩具激光笔),说实话我从来没玩过。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激光笔发出来的光是呈一条直线。那怎么可以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到呢?于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把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一次又一次,慢慢并养成了习惯。课堂上学生敢问了,说明在独立思考了,一来二去,你会发现班级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牛顿”、“爱迪生”。

2、培养学生会问、问出“水平”。

首先培养好学生好问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后。我注意引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境中形成问题,提出探究问题。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前,让学生回家主动仔细观察用水壶烧开水时是壶内的变化,学生自然会问:“壶水为什么外溢?”课堂上,让学生们分享并充分猜想,有的说:“可能是壶里的水变多了?”“可能是壶里的水胀大了?”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几经争辩达成共识:“可能是壶里的水被烧开后体积胀大了。”“怎么证明?”学生的探究又开始了。这样一来,学生们爱上了提问,初步具有了提问的能力。

科学素养的形成关键看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我们五年级的科学课堂上,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又可以看成是将一个个大问题步步分解:怎么做怎么验证问题,从中获得学习乐趣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课时,学生们提出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可能是雨量大小?可能土地上没有植物?也有可能是土壤的地理位置——坡度大小等。我就紧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设计出如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一要求,于是学生产生新的问题:需要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怎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成立?如果假设推翻怎么办?这么多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因为这些奇思妙想中隐藏着学生创新的种子萌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并能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科学家的摇篮。

论文作者:杨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谈五年级科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_杨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