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论文_陈胜兰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论文_陈胜兰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使用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患者标本,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该病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4.5岁。(2)以小叶为中心发生病变是该组织病理的主要特点,病灶多呈多灶性结节状分布,通过小叶内可视以上皮样细胞,主要以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的切缘处无炎症细胞存在。(3)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15例患者均采取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仅出现2例复发者。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中的鉴别比较难以确诊,目前唯一有效的确诊方法就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确诊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092-02

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称之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及医学影像检查不具备典型性及特异性,因而临床中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非致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存争议,反复复发及术后高复发率一直是治疗该病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选取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旨在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对策[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及病理特征进研究[2],对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随访,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4名高级病理医师对标本进行复诊。

1.3 病理诊断

本组15例患者中,术前接受空心针穿刺者6例(40%),术中接受冰冻病理检查者14例(93.3%),手术标本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检查的有15例(100%)。

2.结果

2.1 发病年龄及病史

该病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4.5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例20~30岁(40%),9例40~54岁(60%),7例左乳发病,6例右乳发病,12例两侧同时发病,10例有生育史(66.7%),9例有流产史(60%),13例有哺乳史(86.7%),4例有外伤史(26.7%)。

2.2 临床表现

患者乳房均出现肿块,其临床表现类型主要为以下几种,仅单纯出现肿块,肿块合并疼痛,出现肿块且乳头溢液。本组患者多见于单纯肿出现及肿块合并疼痛;外上象限分布较多,肿块边缘不清晰,质地软硬程度不等,乳头内陷的程度不一,同侧腋窝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发生皮肤炎症及破溃。

2.3 医学影像检查

本组15例患者,12例接受X线摄影检查,14例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项检查均接受者9例,两项均未查的3例,接受X线摄影检查的12例患者中2例被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6.7%),3例慢性炎症(25%),7例乳腺癌(58.3%)。14例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中3例腺体增生(21.4%)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7.1%),3例导管病变(21.4%),2例良性肿瘤(14.3%),4例乳腺癌(28.6%)。

2.4 实验室检查

13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4例白细胞计数值升高,6例血清泌乳素检查,3例异常,乳瘤标志物检查6例均在正常范围。汇总上述检查结果,15例乳房肿块患者术前初步确诊3例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1例乳腺癌。术前6例接受空心针穿刺活检患者,2例被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3.3%),4例慢性炎症(66.7%);14例接受术中冰冻检查,12例被诊断为慢性炎症(85.7%),2例被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4.3%)对所有患者手术标本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最终诊断。

2.4.1巨检 肿块未见有包膜,质地硬韧,边缘不清晰,切面呈灰黄、灰红或黄白相间色,以颗粒或结节状分布,少数比例切面发现浓性分泌物存在。

2.4.2镜下表现 主要以乳腺小叶为发病中心呈结节状或多灶状分布,病变主要以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的切缘处无炎症细胞存在。15例患者石蜡切片均无干酪样坏死及胆固醇结晶。

2.4.3标本染色 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

2.5 手术治疗

15例患者均采取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结合患者病情适时调整术式。15例患者中,2例患者进行单纯肿块切除(13.3%),3例采取区段切除(20%),1例行脓肿清除引流(6.6%)7例肿块广泛切除(46.7%),1例接受乳腺次全切除(6.6%)。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5天。

2.6 术后随访

随访本次15例术后患者,其中有2例失访,随访率为86.7%,随访2~24月仅出现2例复发者(13.3%)。

3.讨论

临床上将肉芽肿性乳腺炎又称之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3],是一种良性病变,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包括单纯肿块型,肿块合并疼痛型,肿块合并乳头溢液型。通过手术切除可治愈,临床鉴别诊断中易于与乳腺癌相混淆。

结合本文,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回顾,该病皆发于女性, 病变亦乳腺小叶为中心多灶性结节状分布,主要以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的切缘处无炎症细胞存在。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15例患者均采取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仅出现2例复发者。

肉芽肿块性乳腺炎通过手术切除肿块手术效果好治愈率高,临床鉴别诊断中容易将该病与乳腺癌相混淆,通过组织学病理检查确诊,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

【参考文献】

[1]刘秉彦,符少清,李龙浩,等.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1):874-875.

[2]闵三旭,郎荣刚,傅西林,等.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9-68-173.

[3]程涓,丁华野,杜玉堂,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及结节性红斑4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8):488-494.

论文作者:陈胜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论文_陈胜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