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论文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论文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 张婧怡(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 太极拳具有我国鲜明的文化特色。其拳法内涵丰富,亦有“哲拳”之称。太极拳中的“太极”二字,在《周易》《道德经》中均有阐述,而这两部文学巨著都是我国早期的哲学类书籍。且太极拳在我国诸多的民间武侠小说中都曾有提及,尤其是金庸老先生的多部著作中,在此例举《倚天屠龙记》,其中对于太极拳的描写令人心向往之。虽然太极拳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具有传奇色彩,但是其本身蕴含的是我国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中的文化沉淀,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到如今已经更多的贴合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更加符合人们身体锻炼的需求。

关键词: 高校 太极拳教学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早出自《易经》,意为“太极是万物之始”,而由此产生的八卦,是为我国古代民间哲学的基本构架。“太极生两仪”两仪即为阴阳,阴阳转换产生四季,可见“太极”是窥探这个世界诞生之初的妙门,其中蕴含的哲理更是由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探寻成果在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原理妙不可言。在高校开展太极拳课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这个速食经济社会体系中保持本心,更能使其在运动健身的同时参悟到中国文化几千年传承中的精华。然而,太极拳在现今在高校中的教学情况却令人感到担忧。

1、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学开展情况简析

1.1、教学内容单一,重“形”不重“意”

我们经常在清晨能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公园或者广场上练太极拳,看起来“仙风道骨”颇有一番风味。这是因为相较于年轻人,上了年纪的老人历经一生,且更能体会到太极拳中所表达出的哲学意境。而现如今的高校对于太极拳的教学,多数都停留在最基础的太极拳24式的简单拳法架构上,更别提更加具有专业性质的陈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等。太极拳文化蕴涵丰富,但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更加在意的是拳头有没有放到指定地方,出拳规不规范,整体做来齐不齐。缺少对太极拳所表达的意境和文化内涵的阐述以及讲解。而这恰恰是练习太极拳的意义所在,甚至有些学生戏谑的将其称为“太极操”。可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实在是舍本逐末了。失去了教学原有的目的。

1.2、教学课时少

“十年太极不出门,一年八极打死人”说的就是太极拳了。由此可见太极拳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运动。这正符合了国家宣传的终身体育的理念。但是在实际上经过对我国十所普通高等学校的调查发现,在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太极拳的24式教学中,其中有四所高校维持了两个学期的太极拳课程,共计30课时左右,六所高校只维持了一个学期,15课时左右。由此可见,学校对于太极拳的教授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一,另外由于课时缺少,且太极拳又属于需要下功夫钻研的一项运动,教师也很难再短暂的教学时间里,将太极拳蕴含的深意传达给学生钻研,这短短的十几课时,能够将基本的24式拳法掌握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难怪学生会将其称之为“太极操”确实是有客观原因在其中。

1.3、教师本身缺乏对太极拳的了解

通过对研究的十所高校调查发现,有85%的教师只在大学的时候学习过太极拳基础的24式,8%是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需要临时学习的简化式太极拳,有6%的教师是科班学武术出身,最后只有1%的教师是真正对太极拳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虽然有师生同时进步的客观理论依据,但是为人师者,首先得是自身可以立的住,得在教授的学问上高于学生,才能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在教授的过程对知识文化有了更精辟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师生共同进步。但是经过调查,大多数的教师都是现学现卖,根据教学大纲走,学一点,教一点。更有甚者,教师甚至自己都打不出一套完整的太极拳24式,更别说太极拳在攻防过招时所蕴含的哲理传授了。

1.4、学生缺乏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虽是老生常谈,但是却很实用。兴趣是一切的起点和原动力。但是大学时进行体育课程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更多的作用是用来修习学分。在这一点上,对太极拳的学习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造成当代高校生对于太极拳的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点:其一,当今社会快节奏的氛围和大多数人浮躁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的都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生活观念和学习观念,而太极拳恰恰讲究的便是“清静无为”,这使得学生很难沉下心来去学习这样一个需要在慢节奏和思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更多的学生喜欢利用闲暇的时间去学习和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和具有一定竞技精神的体育项目。其二,这一点要归结在教师身上,教师自身也不见得对太极拳有多深刻地了解,或许教师对太极拳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随便教一教,学生随便学一学,如此下来都只是停留在皮毛,很难进一步领悟太极拳的真谛。

2、太极拳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传承内涵

现代的高校学生,面对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接触了五花八门的知识体系,我们过去过学艺在精,不在多,所以很多高校生对待事物大多数也是三分钟热度,很难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高校在进行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中一定要注重对太极文化的有重点的宣传与氛围营造。充分利用起高校自身的媒体平台,例如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园文化祭等等一切可以起到宣传作用的媒体。还可以举办太极拳的过招比赛,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体会到太极拳的有益之处。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进入深层次的境界之后还可以修身养性,对当代高校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性格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好处。

太极拳相对而言虽然没有这种竞技体育所展现出来的挥汗如雨的热情,但是太极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武术界的一朵奇葩。其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理,练之能够强身健体以外,还能够陶冶情操。使锻炼者在日常的锻炼中感悟天地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太极,人类无法企及的谓之极。极,诞生在天地之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由之始。在我国古代巨著中《周易》、《道德经》等哲学著作都对其有着非常详尽的注解。太极拳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孕育而出。太极拳,拳法蕴含天地之力,秉承自然,顺应天地,有阴有阳,有柔有刚。相辅相成,讲求顺势而为,不假强为,假强为者 ,有违自然之道,非太极之道,顾不得以太极名之。

3.2.3 翻班与否 翻班护士的幸福感比不翻班护士要低,这可能是由于翻班护士工作时间相对不稳定,值夜班对护士体能要求相对较高,经常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时常会感到精力不足。而且大部分中夜班护士需要独自当班,工作责任心更重,工作压力相对较大,从而影响了其主观幸福感。

太极拳文化粗浅概括可分为六个方面,即为拳德、拳理、拳名、拳礼、拳技、拳谋。拳德意为武德,习武之人讲求武德,“君子以厚德载物”。艺以显德,无德不立。拳礼,是指太极拳的武礼,如今被规范为抱拳礼。拳名,是指太极拳名之由来。曲无谱不立,拳法也是一样。全名亦是拳意。拳理,是指太极拳中蕴含的天地自然之理,也可以称之为哲理。只有领会其拳理,在锻炼时能够做到身心合一,净化本心。拳技,是指整套太极拳法的拳谱以及在使用太极拳时的技巧,不是一味的力量大便可,要张弛有度。拳谋,是指两个人在过招时要讲求方法,以柔克刚,以阴克阳,四两拨千斤。讲求谋略。

图8是删除300条数据造成不一致性的修复情况,有213条数据不能直接删除,有176条数据不一致性修复后删除,有37条数据找不到对应的记录,不执行删除操作。

按国家法律规定是让集体内部的人先流转,集体所在的人不流转的情况下才让外人流转。比如乙村的地先由乙村人流转,村里人不流转才接着让其他人流转。对我来说我出生在甲村,后来我家在乙村也有宅基地。这样我虽然不是农村户口,不在农村居住,但是我家在村里有地的话起码也能算上是这村的后人。……要是在其他乡镇,有农民提出来说“他就不是这村的人,凭什么包村里的地?我还想包地呢!”这时候土地流转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现在最起码我有这村里的地,算这个集体的人。(宋某访谈资料)

3、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3.1、加强政策保障

高校在举办太极拳教学时,可以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校在培养太极拳教师时,通过政策鼓励教师对太极拳进行更深层次的研习,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此外在不影响正常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拳的教学课时,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学分鼓励制度来积极鼓动学生进行太极拳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有关太极拳的文化展览活动,和一些相关的影视放映活动,或者是通过社团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其实很多武侠小说都为太极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同学对太极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不过是在学习中没有走对正途,无法入门,才会逐渐对太极拳失去了兴趣。

以上是太极拳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学起来非一朝一夕之功。

付玉看看天。天上有几只鸟雀飞过,像刀片在她记忆里划了一道黑色的弧线。马路两边的老槐树上,有蝉在叫,叫声像白花花的鱼鳞,瓦片般在地上滚动。

3.2、营造太极氛围

在现阶段,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多是以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为主。高校生的自主选择是一大原因,相对来说选择其课程的学生较多,那么课程开展和课时安排上相对而言也更多一些。再加上每年也有许多高校联合举办的关于各种球类的高校生联赛,这种竞技体育本身所蕴含的热情、主动的体育精神也更能够为高校生所能接受。甚至很多高校有自身的篮球校队和足球校队,一是对于学生专长的培养,而来也可以为学校争得荣誉。

3.3、搞好太极拳科研

太极拳正如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太极拳的教研活动,通过对其更深层次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将其赋予上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特色。在拳法上也不必拘泥于一格,要以实用为主。符合当代高校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锻炼时间。要知道不论是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这也是将太极拳文化能够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方面。

3.4、开设太极理论课

其实太极拳的训练对人的身体有诸多好处,高校在进行太极拳教授时,除开拳法的教授外更多的还要开展太极拳的理论课程。有因有果,方为始终。例如太极拳在强身健体方面就包括了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等等诸多方面。太极拳细究下来是一个综合多门科目的武术拳法,不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陶冶情操等等。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然而在大学期间由于课时等客观原因,教师要精要提炼出学生可接纳的现阶段的太极拳知识体系。

3.5、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积极鼓励本校教师到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进行深造,在当地感受太极拳文化传承带来的魅力,而不仅仅是依托于教科书和教学视频。以此来提高太极拳教学骨干的教学素质外,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招聘对太极拳有着深刻研究的名师到校进行任教,或是知道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以及文化传播等等。

4、总结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文化传承是我国千百年来遗留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高校生需要进行传承和发扬广大的优秀文化,同我国提倡的孔孟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高校作为太极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边永强,梅凤喜,边景珍,阴强,梅强华,朱新民,陆镛,许平肖,苑永宽.在空限构架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传承传统武术太极拳文化之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

[2]齐大路,林辉.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2).

[3]蒲李周,魏薇.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02).

[4]赵光强,刘芳,张少伟.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J].运动,2016(19).

[5]申晓辉.地方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 G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0-058-2-JF

基金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教研部课程思政项目“高校足球课程思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TYBKCSZ-2019-2。

作者简介: 张婧怡(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

标签:;  ;  ;  ;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