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学困生现象浅析论文_姚忠友

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学困生现象浅析论文_姚忠友

姚忠友

高邮市甸垛初中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化英语学困生,使其英语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解决两极分化,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是围绕着优秀的学生而展开的。许多时候在“高”“精”“尖”的教学氛围里,英语学困学生的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在农村英语教学多年,对此种现状体会颇深。每个年级优秀学生的比例不足20%,中下游的学生偏多。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控制好两极分化,抓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而在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如何防止学困生的产生更是重中之重。

二、 七年级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农村英语氛围不强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1. 条件好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受到长辈们过分的溺爱,他们依赖性强,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经不起挫折,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子,因此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最终成了学困生。

2. 单亲或留守儿童的学生,自卑感重、性格孤僻,身边缺少亲人关爱和鼓励。久而久之在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低,从而使他们失掉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

3. 家长对学习期望过高的学生,他们对家长片面追求学习成绩产生反感,甚至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失掉学英语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 学生个人能力差异的因素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对同一知识的接受、理解、消化程度都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运用、学习策略的形成产生差异。或有可能因不喜欢英语教师或未能适应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厌学英语,再加上成绩跟不上,教师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家长对他们失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放弃学英语。

(三) 教师的因素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在对待学困生方面,教师往往“恨铁不成钢”。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流露出的一个表情,或处理不当的突发事件都可能会让一些敏感而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自尊心受挫,从而厌恶学习。

另外一种情况,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不生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也有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也会间接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部分教师片面地用分数去衡量学生,没有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不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没有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这些都会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从而产生一批英语学困生。

(四) 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的因素

如今英语教学在小学全面发展,然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课堂气氛,对实际效果考虑较少,加上评价机制的缺失等现象,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不够,这导致更多的学生因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而过早地失去了学习信心。同时进入中学后,英语教材的词汇量大、语言的等级要求增加等原因是得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有时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把握不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成为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对七年级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对策初探

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怎样聪明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内外因出发,把学困生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一) 教师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法的衔接

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应力争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为自然地向初中英语过渡创造条件。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一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尤其是共同点。

(二)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连贯性教学的原则

1. 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关于如何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夸美纽斯的主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在教学内容上,要妥当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每一门科目则要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在教材的安排上,要求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要仔细划分好,“使每年、每月、每时都有它的指定的工作。”此外,他还要求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按其认识活动的特点,首先从感观的活动开始,进行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最后才是进行实际运用的练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夸美纽斯要求学校“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一是引导式提问。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从牛津英语的版块内容来看,话题一样,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因此循序渐进教学是它最好的体现。

2. 连贯性原则

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连贯性。所谓“连贯”,就像一种黏合剂,将零碎松散的信息及观点联系在一起,以防止它们被割裂开来。如果学生获得的信息没有连贯性,这种信息就失去其意义,那么,学生也很难记住并运用这些信息。连贯性概念的核心是紧紧围绕中心观点和主题,这些主题就像船锚一样,使学生能依靠连贯性将所学的各类零碎知识、技能联系在一起,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比如上牛津7上之前,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

(三) 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布置得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这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初进初中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

中学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的习惯;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四) 教师要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五)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转化的实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

1. 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反对“填鸭式”,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

2. 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开展英语和作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英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把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3.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花得时间不比其它学生少,但是他们的效果却不佳。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英语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熟悉英语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把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 把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一堂课内经常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主要是检查预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非常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但对于个别学困生可能还要进行三次或更多的反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 改变评价方法,关注学习过程是实施转化的保障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的英语成绩是否有进步,我们还要关注他们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不良的学习习惯改正情况、学习积极性思想动态和家庭的学习情况等各方面。我们要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学困生的进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衡量他们的进步情况。因此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管理。使他们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以提高自觉性。在行为习惯上,让他们能自我检查、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意识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制约,以提高战胜自己的能力。

在农村特定的环境下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困生学与教师教的依附关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文作者:姚忠友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学困生现象浅析论文_姚忠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