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制方法对多西他赛药物流失量的影响论文_秦晓蕾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丹阳 2123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操作方法对多西他赛药物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多西他赛注射液60 支,A组(30 支)采用按说明书要求的标准操作方法,B组(30 支)采用临床通用的常用操作方法,分别放置5、10、15 min 抽取药液后收集残留液,计算药物残留量,比较因操作配制方法、放置时间不同所产生的残留量差别。结果:在放置5、10、15 min 时,B组的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均高于A组(P<0.05)。同组内比较,放置10、15 min 时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均低于放置5 min 者(P<0.05 或P<0.01),且放置15 min时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也均低于放置10 min者(P<0.05)。结论:调配人员的规范操作对减少多西他赛残留量,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足量的用药至关重要。建议临床工作者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关键词】多西他赛注射液;残留量;操作方法

多西他赛由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开发上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紫衫烷类抗肿瘤药物[ 1]。多西他赛注射液需要冰箱保存,配制时药液溶解非常慢,溶解后的药液是油状的,不易从药瓶内吸净,而且还会形成许多泡沫。随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大量的多西他赛注射液都需要在配置中心配制,而上述多西他赛配制时的缺陷,给配置中心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鉴此,我们对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多西他赛注射液(规格:0.5 ml ∶ 20mg)40 支,每支另附1 支专用溶剂(成分为13%的乙醇)1.5 ml;一次性20 ml微量灭菌注射器。

1.2 方法

A组20 支,采用说明书要求的标准操作方法,即操作者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后,拆掉外包装后直立于生物安全柜内室温放置5 min,然后用75%乙醇消毒瓶口,将装药液的瓶子倾斜,用20 ml 注射器将全部溶剂注入对应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瓶中,手工反复倒置混匀45 s,不能摇动。将混合后的药瓶分别室温放置5 min(10 支)、15 min(10支),观察药液是否均匀澄明,抽取药液注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供临床使用。B组20 支,采用临床通用的常用操作方法,即操作者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后,将包装盒与操作台横向放置(瓶身与操作台平行)5 min,然后除去外包装用75%乙醇消毒瓶口,将装药液的瓶子倾斜,用20 ml 注射器将全部溶剂注入对应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瓶中,手工摇动混匀。将混合后的药瓶分别室温放置5 min(10 支)、15 min(10 支),观察药液是否均匀澄明,抽取药液注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供临床使用。收集上述放置不同时间5、15 min 的多西他赛空瓶进行检测,共4 组(40 支)。将西林瓶底部朝下直立安放在操作台上片刻,使残留液充分聚积于瓶底部,用备用微量注射器抽取瓶底及瓶盖上所有残留药液,并记录残留液体积。每支多西他赛标示量为20 mg,分别推算出每支多西他赛加入专用溶剂时,每毫升药液中所含药量,并计算出每瓶残留液中的药物残留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每组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放置5 min 时,B组的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均高于A组(P<0.05);同组内比较,放置15 min 的平均残留液体积及药物残留量均低于放置5 min 者(P<0.05 或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多西他赛稀释液放置不同时间后残留量比较(x±s,n=10)

注:与A组比较,*P<0.05;与同组放置5 min比较,ΔP<0.05,ΔΔP<0.01;与同组放置10 min比较,#P<0.05

3 讨论

多西他赛价格昂贵,泡沫留在瓶内既造成药品浪费达不到临床需要的浓度,反复抽吸还增加了化疗药对护士的危害。本研究对多西他赛配制方法进行改进,结果显示改进法残余药量显著少于传统法(均P <0 .01)。分析原因有:①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直立放置可使西林瓶颈部的药液回落到瓶底,加入对应的溶剂后才能使药液全部溶解,从而避免平行放置时部分存留在西林瓶颈部的药液不能稀释溶解的现象,减少抽吸药液时在西林瓶颈部形成泡沫。②将多西他赛注射液溶剂顺瓶壁缓慢注入减慢了速度,向完全溶解的多西他赛注射液注入0 .9 %氯化钠溶液时瓶体倒立,保持针尖在液面下等措施减少了药液之间的相互撞击,减少了泡沫的产生。③溶解后的多西他赛注射液依然比较黏稠,加入0 .9 %氯化钠溶液1 ml 后可以使药液得到一定的稀释,降低药液的黏稠度,有利于抽吸药液。李素珍等[ 2] 研究认为,16 号针头垂直穿刺西林瓶时胶塞碎屑形成最少是左向法。由于多西他赛注射液在溶解的过程中易产生泡沫,不易观察到碎屑,因此本实验采用左向法垂直穿刺减少胶塞碎屑的产生,减少药品浪费。

3.1 药物浓度与溶剂量

瓶内药物浓度与注入的溶剂量呈负相关,应将专用溶剂抽吸干净,全部注入药瓶内,充分溶解。A组直立放置5 min可使西林瓶颈部的药液回落到瓶底,加入对应的溶剂后才能使药液全部溶解,从而避免平行放置时部分存留在西林瓶颈部的药液不能稀释溶解的现象,减少抽吸药液时在西林瓶颈部形成泡沫,同时尽量避免溶剂在瓶壁上的残留。

3.2 混匀操作方式

调配人员在配制过程中,因配制量较大,急于完成配制数量,常不注重特殊药物配制要求。对特殊药物配制不重视说明书上的相关信息,缺乏药物配伍相容性、药物稳定性方面知 识,都是造成药物配制不当的重要原因。多西他赛注射液的标准配制操作是应将注射器中溶剂注入对应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瓶中,注入时应沿侧壁缓慢推入,拔出针管和针头,手工反复倒置混合至少45 s,但不能剧烈摇动,否则会产生大量泡沫。

3.3 稀释混合后放置时间

因多西他赛注射液为微黄色至橙黄色澄明油状液体,溶解过程较为缓慢,聚山梨酯80 是其主要辅料,在混合过程中会产生泡沫;而稀释后放置时间过短,泡沫未充分破裂,抽吸时会剩余大量泡沫,而造成药液量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放置时间越长,药物残留量越少,故建议多西他赛注射液混匀后放置15 min后再抽取供临床使用。

3.4 其他操作细节

多西他赛是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与无水乙醇的复合溶剂制成黏稠性注射剂,在抽吸过程中空针容易出现滞涩感,针头与针栓脱离现象频发也可造成药物剂量不准确。建议临床实际操作时,应先将针头与针栓连接处使劲挤压尽量加固,在使用过程中多观察,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换一次性注射器,注意尽量避免药品的浪费及抽吸误差。综上所述,调配人员的规范操作对减少多西他赛残留量,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足量的用药至关重要。因此,为更好地达到药物治疗效果,应加强配制人员业务学习及专业素质,从规范调配工作基本操作做起。

参考文献:

[1]Chanat C,Delbaldo C,Denis J,et al. Dose intensity and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axotere formulat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a popula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docetaxel as an adjuvant 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Anti-Cancer Drugs,2015(26):984.

[2]李素珍,谈燕飞,王跃萍,等.减少16 号针头垂直穿刺密封瓶时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1-4 .

论文作者:秦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不同配制方法对多西他赛药物流失量的影响论文_秦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