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黄姣雯 曾俊 安珏玲 宋成勇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黄姣雯 曾俊 安珏玲 宋成勇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54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成实验组(n=27)和常规组(n=27),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围术期行综合护理,将两种护理效果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和常规组在总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上,全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颈椎病;围术期护理干预

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长时间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劳损等引起的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所致,极易影响脊椎功能[1]。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和方式的变化,导致病发率不断提升,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临床这对此类疾病常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术中出血量较少。而在整个围术期开展护理干预可确保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因此本次针对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54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成实验组(n=27)和常规组(n=27)。其中实验组男患15例,女患12例,年龄29-70岁,年龄均值为(49.5±2.7)岁;常规组男患16例,女患11例,年龄28-70岁,年龄均值为(49.2±2.9)岁。以上两组之间未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制动颈部,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期检查手术切口详情等。实验组在围术期行综合护理,详情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疏导:术前为了确保患者手术依从性,护理人员需和患者多交谈,了解其情绪变化情况,并为患者解决疑惑,多讲解一些成功案例,放松患者心理和情绪,帮助其树立治愈自信,并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②食管、气管推移练习: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如何将气管牵拉和推移至非手术侧,每次坚持5至1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同时叮嘱患者保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颈部皮肤和喉头。③呼吸功能练习:手术前教会患者正确呼吸,提高其肺活量并强化肺功能,可有效预防术后多种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咳痰和咳嗽。④体位训练:帮助患者更换仰卧位,并将薄枕垫在两肩胛位置,每天坚持1至2小时。手术前三天指导患者正确在床上大小便。⑤手术前一天进行备皮,告知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

1.2.2 术后护理

①体位护理:手术后多人共同将患者抬至病床上,此过程要保证轻缓,并保证患者胸、颈、头在同一直线,将沙袋放置颈部两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颈托。③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并检查患者颈部、切口详情,当患者出现引流量多、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嘶等现象,要立刻通知主治医生。④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患者呼吸道易受到术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分泌物增加,因此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道,予以患者吸氧,必要时可进行雾化排痰,确保呼吸道顺畅;定期帮助其患者翻身,检查患者受压位置并予以其按摩,加速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形成[2]。⑤指导患者逐渐练习坐立直至下床活动,并叮嘱患者减少颈部活动,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握拳、伸指以及肩胛活动[3]。⑥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日常注意事项,并提醒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记录,并指导患者评价此次护理服务质量,共分为四个维度:不满意、一般、满意、十分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本次实验数据,[n(%)]代表计数资料,以χ2检验;(χ ̅±s)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出现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54例患者总护理满意度

在总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6.30%,常规组为74.07%,组间对比差异均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详见表1:

表1 对比54例患者总护理满意度(n/%)

分 组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研究组(n=27)1664126(96.30)常规组(n=27)785720(74.07)χ25.283P0.0222.2 对比54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

研究组中切口感染1例,总发率为3.70%。住院时间为(7.04±0.44)天;常规组中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总发率为22.22%。住院时间为(8.78±1.71)天。以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针对颈椎病开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存有一定风险,主要是手术操作属于入侵操作,不仅会刺激机体,而器械会将细菌带入机体,进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增加对神经与脊髓的伤害。据相关研究显示,术后病发肺部感染会增加患者瘫痪或死亡的几率。因此需要加强患者护理干预,预防多种并发症,确保治疗疗效[4]。

此次实验结果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30%,高于常规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3.70%)低于常规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差异上,呈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示在患者术前、术后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患者恢复。

总之,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孟凡红.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243-244.

[2] 吕艳.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8):288-288.

[3] 魏艳, 岳艳芳, 牛鑫.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护理干预[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243-244.

[4] 张锐. 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8):90-91.

论文作者:黄姣雯 曾俊 安珏玲 宋成勇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黄姣雯 曾俊 安珏玲 宋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