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简析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简析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简析

刘晓琦1,金坡2

(1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 泰山学院历史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 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政府与军队在坚决对敌斗争的同时,逐步推进土地改革进程,为老百姓争取实际收益与基本权利。长清土改正式开始于1946 年10 月全县工作会议,基于上级指示精神,会后几年间在及时调整落实政策、驻村干部与试点相结合、层层宣传动员教育、部队保障与协助等因素影响下土改工作顺利进行,最终于1952 年春结束。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长清人民分得土地,守住家园,最终实现当家作主。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

自土地革命路线于八七会议起逐步确立,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着关于土地与农民相关问题的斗争,至建国初主要进行过三次典型土地改革。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主张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民众抗日与生产积极性,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一致抗日。第二次为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并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并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实行“耕者有其田”;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土地制度。同时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持。第三次是建国初期,1950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施行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政策,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抗日战争结束后长清县由国民党方面实际控制,尤其是一、四、五区及三、六区铁路沿线一带,残留伪军等虽经改编但劣性不改常骚扰百姓,同时土地问题在战后需进一步解决。1946 年10 月中共长清县委在马西村召开区委员以上干部大会,部署全县土改工作。1947 年2 月,县委在双泉段家店召开区干部与积极分子大会,明确“一手拿枪、一手分田”;3 月,迫于敌军压力暂停土改;7-10 月主要进行土改复查。1950 年秋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土地法大纲,组建新的乡土改委员会、村土改小组;11 月1日县土改委员会正式成立,县、区设立新试点并于年底结束。1951 年元旦首次召开全县农民代表会议,讨论当年冬天与次年春天完成与结束土改工作问题;3 月 18 日,全县农协会员达 162233 人,占农村人口 49%;年底,全县 16 区、176 乡中有 145 乡已结束土改,其余31 乡最晚于1952 年2 月底结束[1]。长清县的土改基本伴随着对敌斗争的大环境,军民合力坚决战斗;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土改进程不断推进,本文就此展开。

4.4 强化技术指导,引导烟农安全科学合理用药 技术人员要强化技术指导,引导烟农安全科学合理用药。在病虫害暴发初期,及时有效地给烟农指导农药品种选择及施用方法、施用最佳时间,正确的施药部位等。通过多种宣传培训方式,引导烟农转变观念,施药时注意用量,规范施药行为,保护自己及环境安全。在农药品种上尽量使用物理、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防治方法上选择绿色防控方式。

一、基于指示精神,及时调整政策

1946 年5 月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先前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明确“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和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2]。6 月中旬冀鲁豫区党委要求各地于半年内完成新解放区土改任务;7 月初泰运地委在平阴召开会议,抽调两千余名干部奔赴各县开展宣教工作。9 月1 日,华东局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土改进程发布 《关于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指示》(即“九一”指示),根据“五四”指示制定土改各项原则,主要通过反奸清算、退租退息、没收献田等办法,不同地区有区别地安排工作,最终实现“耕者有其田”。土改由过去“双减”政策、雇工增资等转向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此为一历史性转折:从农民的切实需求出发,基于实际收益下新政策便于发动更多群众加入;但另一方面,当时面临内战压力要继续争取、巩固更广泛地统一战线,对于土地占有者须区别对待,不给予全面打击以防间接助长敌方势力。“五四”、“九一”指示对长清县土改运动的发展确立基调与大方向。

1946 年10 月,长清县委在七区马西村召开各区书记、区长及抗联主任会议,县委副书记高逢五主持并传达“五四”、“九一”指示并部署工作,会后县、区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在反奸清算基础上展开宣传。但经过初期调查,多地土地分散,地主相对较少,一些村直接找不到土改对象;个别人认为土改只是“撒岗垫洼,填平补齐”、“中间不动两头平”,没有像样的地主就找拔尖的人,这无疑有悖于土改要求。针对这种问题县委计划展开专项教育,邀请恰好因公事路过的山东分局宣传部教育处长王力等人作报告,期间提出一些错误观点:地主、富农都是农村中政治、经济统治者,山区没有地主则富裕中农也是统治者;要在矬子里拨大个,单刀直入地斗争。泰西地委书记袁振等收到报告后随即赶至长清予以纠正:从实际出发避免特殊化思想,团结90%以上农村人口组建广泛统一战线;遵照冀鲁豫区党委发布的政策界限 (剥削量在25%以上者为土改对象),禁止伤害中农利益;浮财等斗争果实须经讨论并合理分配到农民手中,反对中间环节铺张浪费、中饱私囊[3]。各区对此传达学习方式不同,有的以区为单位召开书记、村长、农会长、妇女干部及民兵队长会议,有的则分片学习,由此保障长清土改运动深入健康发展。

贯彻“五四”指示的关键一环在于25%标准把控与防止扩大打击面,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团结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运动早期有些人的斗争目标不是单纯的地主群体而是所谓“富人”,富农家的副业有时也面临冲击; 对于一些抗日军人及干部家属(属地主成分)及开明士绅,有人主张不区别对待或以个人好恶为依据。与之并行的挑战还在于如何正确划分阶级成分,多种思想混杂:未加入农会的农民有自己的顾虑,贫雇农中有的想多划地主多斗争,富农怕被划为地主,富裕中农怕被划为富农等[4]。这要求土改干部首先理解并认可指示、标准,其次逐步使老乡们也接受,最后则是严格把关,发动群众、依靠农会等集体划定成分,开展下一步工作[5]。为此在土改前期,干部、群众积极分子等主要以开会、讨论等形式学习政策;随着工作的日益细化采取学习班形式,一方面反思过去的历史成绩与偏差,一方面坚定信念继续斗争[6]。关于政策方面还有一问题在座谈会中常出现,老百姓也会疑惑比如错斗后的补偿问题,“你说么就是么,几天一个法子没真事”[7]。根本原因在于土改政策自身也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中,另外它在层层传递中也受两点因素影响:一是信息通讯潜在的滞后性,二是工作人员的理解、个人感情与执行程度,期间还夹杂着残余伪军、不法地主等的破坏与干扰。所以当时指示精神与政策标准的落实,需要宣传动员与试点工作的开展来突破。

长清土改不断推进也得益于县区干部与试点的结合与经验。土改开始后,县委、县政府在八区孝里铺、七区王庄搞试点。各区分别由书记、区长带工作组驻村,二区长李文东在大觉寺,三区书记张振华去宋村;七区共四个土改试点,刘呈祥书记在六乡,王善原在崮头驻村。1946 年10 月全县工作会议后,二区在归德镇召开区干部会议,会议持续七天,会后将二区分为中心(归德)、西北(国庄)、西南、东南(翟庄)、东北(万庄)五个小区进行反奸诉苦与土改;魏建国、刘瑞华等进驻中心区,区武工队封锁十里铺以北地带[12]。在土改进程尤其是早期工作中,各级干部带头驻村并选取代表村、重点村作为试点,一方面“先行军”实践与完善相关政策,在群众中产生影响进而方便日后更大规模运动与联动效应,另一方面取得突破后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形成经验进而推广、引导全县土改工作。

二、宣传教育与动员,干部与试点相结合

1947 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新五军北上侵袭,长清县紧邻省会济南首当其冲,全县对此展开新一轮斗争。1947 年2 月县委在段家店村西大庙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含部分村干部、积极分子),从正月初四开到初十一边开会边发动群众,周围村开始响应:落实土地财产分配与错改补偿、保护工商业。3 月敌军疯狂袭扰,县委组织一批干部与积极分子转移至黄河西(即齐河、东阿、茌平一带),留守干部带队坚持地下斗争。县委在七、八区和三区前期工作基础好的村庄展开土改复查,组织对还乡团斗争、以游击配合复查;一边坚决把土地“改”出来,一边说服贫雇农安心耕种,保卫革命果实。

(一)宣传教育、动员

二区武委会副主任李岱东进驻路家店、房家庄:路家店全村有200 余户、房家庄150 余户,两村除路、房两大姓外基本无其他姓;村内宗族势力强,且有敌人时常袭扰,群众担惊受怕顾虑重。李岱东坚持动员一个多月老百姓思想逐步改观,却遇到更严峻问题:民兵队长房泽昌的“发难”。房泽昌有文化且有组织力,一天晚上与李等人开会讨论“谣言与内奸、特务”问题;不料次日一早他把男女老少召集起来“围斗”李岱东,若不说出内奸和特务是谁便将其视为嫌疑人移交区政府处理。僵局持续两个多小时难以化解,恰好区长李文东路过向群众解释清楚后才得以平息。事后李岱东吸取教训重新扎根串连、选择新的农民代表:贫雇农房士喜(房家庄)、路心正(路家店)担任农会主任,群众运动得以继续推进;农会、妇救会、儿童团、民兵队、青年团先后完善,党支部持续发挥作用[12]。动员工作一方面是在思想上动员群众,让贫雇农等由自身觉醒到坚决斗争; 另一方面则是在组织上吸纳更广泛的群体加入,有计划、成体系地展开土改。基于现实权益的获得之下需有两点保障:一是实权组织的建构:以党支部、农会等为主,积极培养骨干、集合群众力量,行使民主权力;二是在获得收益后保护成果,民兵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有武器。路家店群众发动起来后第一个要求就是民兵要有枪,李岱东联络县武委会寻求支援,第一批就派发40 支枪、200 枚手榴弹:分予路家店分得15 枪、100 手榴弹,房家庄有 10 枪、50 手榴弹,其余分予周边村[12]。民兵队伍与群众一道积极性高涨,在处理本村事务的同时,由点到线、由片到面、由低到高、由分村到联合地开展联防,有效建构系统防护。

宣传动员的第二步在于,形成以贫雇农为主力的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完善、壮大以农会为代表的群众组织,教育百姓团结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就得大家商量大家办”[10]。在运动中确立贫雇农优势,分土地浮财、处理斗争对象由农会领导进行,发挥其代表性、广泛性与权威性,行使民主权力。农会的任务:团结贫雇农、中农等有步骤地实行社会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农民生产,发展农副业;提高农民政治文化水平。它是改造农村基层政权最方便的办法,通过农民代表吸引各阶层农民团结起来掌握主动,形成人民政权的基础[11]。三区三关庙村的贫雇农积极报名参加农会,令地主交出地契、房产等:4 户地主共改出150 亩地、36 间房分配给贫苦群众[4]。如何合理分配斗争果实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对于群众下一步积极性与持久性影响大。一般做法是以村为单位按人口算出平均数,优先分配给无地、少地贫农并注意到地的好坏与位置而合理调配,干部、骨干们以身作则、谨慎处理。闫家楼、西张和张家拐村由农会长、村长组织,由民兵看管地主,群众将其财产弄到村头场院,按土改政策当场宣布哪个地主留哪块地、多少财产等,其余没收归农会后分配给百姓[8],基本是一步到位不留尾巴。

县委首先在六、七、八区及三区北部等地进行土改。上述各区先后召开区委扩大会议与区干部、积极分子大会,会后干部深入村落逐步进行思想动员与宣传教育,主要让群众团结起来搞斗争。一些老百姓认为地主与穷人间的差距在于 “地主是命好”、“割人家的肉安在咱身上长不住”,由此干部们着力于“到底谁养活谁”讨论与“挖穷根”教育。在党员引导下,各村由贫农代表、积极分子带领,如阎楼阎庆恒,永平庄张京梅、张左友,张家拐张延明、张延林,西张刘振生、刘玉太等,有时开小会讨论,有时则开大会辩论:从衣食住行到土地收成、从逃荒做工到卖儿鬻女,通过辩题对比农民与地主差别而启发诉苦。诉苦会主要由贫雇农中的典型“苦主”发起,由村到区层层宣传,会内会外相结合;干部们白天在县区开会,晚上回村与积极分子一道组织。土改期间有一支歌传唱广泛:“地主吃的鱼和肉,穷人吃的糠窝头,年年吃不上点油;地主穿的绸和缎,穷人穿的破衣烂衫,怎能遮寒?地主住的大高楼,穷人住的破草屋,下雨怎不漏?地主门前拴骡马,穷人门前少车又无牛”[8]。干部们用事实说话,启发阶级觉悟与斗争意识,老百姓渐渐认识到“土地还家,合理合法”,此为宣传动员第一步。但一批地主或拉拢收买,或造谣威胁百姓,给工作组制造难题。八区东障村大地主鹿光荣,为家中一老长工买棺材以此扰络人心;区工作组驻村后访贫问苦、召开群众大会,并以同村伪区长张熙庆因反对革命而杀害其侄为例,教育群众思考这些人的伪善面目。最终运动发起,农会长张芳家带领群众冲进鹿家大院让其交出地契、浮财分与百姓;次日一早鹿光荣逃往县城加入还乡团,更坚定群众的斗争决心[4]。干部们从县委书记到村长以身作则与老乡们吃住在一起,“屁股坐到群众家里去”,深入感受群众疾苦、切实了解群众需求[9];很多村镇都是由这些驻村干部在努力坚持之下才打开艰难局面。

面对新的压力武装队伍在发展自身、对敌斗争的同时,积极推动长清县土改运动,县独立营、武工队及边沿区部队投入土改中。营长赵正平、高逢五政委一行人在二区首先召开军人大会[14],传达、解释土改政策,并以9 户军属分地实例展开宣教;其次针对地主问题以连为单位展开讨论,先后有40多名战士代表发言。士兵孟兆喜说:“三十年租了地主王新军的地,因赶上灾荒三年的功夫便把一处宅子兑给了他”,贾绪庚说:“那一年俺母亲生病,使了地主范光蓬的二十吊钱,利上加利一年多便把俺的二亩园地搭进去了”。从干部到战士一致表示坚决支持群众要回土地,“咱为了土地改革得多打胜仗,掩护群众斗争;给群众撑腰,到处宣传土地改革,召开群众大会、房东会,让人明白土地改革的好处”[15]。个人诉苦与集体诉苦相结合,有效提高全体指战员为解放人民而战的觉悟; 同时加强部队内外团结,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当时部队分成几股轮流派往一区等地:县、区武装工作队访贫问苦、给分田户;白天应对还乡团骚扰组织生产,夜晚开会斗争不法地主为贫雇农撑腰。1947 年6 月23 日长清县委召开各区负责干部会议,研究建军与土改工作:强调干部不应怜悯地主甚至怕地主、消极怠工,解决该不该、合理不合理、敢不敢干的思想疑虑,下决心把土地运动坚持到底[16]。土改队、武工队等越是在战斗期间、越是困难重重,越是依靠群众,抓紧一切机会深入老百姓之中,每次行动争取不空跑,不等待不观望坚决斗争[17]。蒋其宝率八区武工队集体宣誓:“与八区群众同生死,共惠难,暂死不脱离八区”;武工队分成四组在各地坚守岗位;他们时常深入村庄稳定村政权、控制投机分子,群众情绪稳定提高[18]。面临敌军、伪匪还乡团等侵犯,若没有子弟兵与老乡一道坚持斗争,后果难以设想。

(二)设立典型试点

十五年后,重庆九院的成本管理效果凸显,主院区盖起了两栋新的大楼;在香港艾力彼公司对重庆市医院的综合评价中,重庆九院位居主城区管医院第一;在重庆市消费者协会进行的满意度调查中,重庆九院名列第三;人均住院费连续多年低于重庆平均费用3000~4000元。

行业管理是旅游市场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局、旅游行业协会等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完善旅游行业领导机制,强化旅游综合协调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行业指导、组织协调、市场监管、政策服务等职责,强化对旅游行业的监督,促进旅游市场良性发展。

三、人民武装保障与协助

动员即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土改进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党员干部等深入老百姓身边展开宣传教育,“动员”本身贯穿始终;在运动中群众动员逐步展开,在组织、成员等多因素影响下党的动员能力进一步强化。土改动员主要分三步:一是由党员干部、工作组等走访调查,反奸诉苦;二是进行阶级教育划定身份,促进翻身教育、雇佃贫运动等,继续加强群众觉悟;三是着力组织清算斗争,合理分配成果(步骤间有时交叉进行)。一方面是在思想上动员群众,让贫雇农由自身觉醒到坚决斗争;另一方面则是在组织上吸纳更广泛群体加入形成合力,有计划、成体系地展开土改。

试点工作取得突破,主要有以下经验:1.坚持走贫、中农路线。发挥贫雇农核心作用,联合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在召开群众大会之前尽可能发动积极分子进而引导群众,不仅为宣传动员的关键更为土改进程的基础动力。2.着力通过诉苦教育启发百姓,积极动员。单纯聊苦不是目的,更重要是要让老乡明白苦从何来以及怎样才能不苦,团结起来进行活动;用诉苦的方式教育群众,进而扩大群体的规模与参与度,这比干涩的理论宣传更有感染力。反奸、诉苦的紧密结合,对于问题地主、实权派群体也是一有力打击,对于他们的管控在土改中也是一大方面。3.坚决为群众撑腰、与老乡战斗在一起,由此群众才不怕困难与敌人,“可睛天了,上级给我们做主,咱怕什么?”[13];武工队坚决打击敌人、扩大活动范围,密切配合民兵队伍、群众活动。随着国民党方面逐步展开内战攻势,人民武装的大力参与在战火中对长清土改工作形成关键助力。

为普通群众亮吗?理论上是对的,但现实中真这么做的话,会被一些人认为不是傻子就是疯子。因为,群众的眼睛既是“雪亮的”又是“不亮的”。在一个单位,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工作勤奋,作风正派,群众的眼睛看得很准。可一到了关键事情上,在一些单位比如提拔重用,调职调级,评选先进等,群众的眼睛又“不亮”了,只有局长的眼睛是“雪亮的”。局长说谁行谁就行不行也行,群众大多不知情,等到知情时,已下发红头文件。到这时,不管群众心中如何想,都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局长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妄议。

总之,长清县土地改革与复查运动,在及时调整政策标准、驻村干部与典型试点相结合、层层宣传动员与教育、人民部队保障与协助等因素影响下得以扎实推进。1950 年11 月长清县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在全县17 个区、1014 个行政村(老区451个、收复区341 个、新区222 个村)[1]开启新一轮土改与复查工作;经过系统宣传、划分阶级成份、没收与分配地主土地财产、整顿组织、建立乡政权等步骤,于1952 年春最终完成。县政府向获得土地的农民颁发土地证,实现“耕者有其田”,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长清人民分得土地、守住家园,最终实现当家作主。

注释:

曾经的芳华人影俱销,宝玉得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总是持续高烧不退,先是被疑似非典,以后又差点当成禽流感。宝钗寸步不离汤水伺候得妥帖。病愈后的宝玉,涕泪交加,忏悔起和黛玉的陈仓暗渡。宝钗并不见怪,反而道:“也是天缘注定吧。林妹妹总要找个归宿才好……”一席话说得宝玉自愧不如,宝钗又劝:“你这样放不下,反而伤了身子,她也觉着不好……”宝玉不解,宝钗道:“我看,你索性写本书,对过去权作告别交代……也好让林妹妹轻轻松松嫁人……”宝钗这样心无罅隙,自己再推脱,就是心里不坦荡了。

①1939 年6 月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共辖12 区;1941 年为抗战,长清划分为长清(后为河西县)、峰山(辖一至八区,耀南区与第十区)两县;抗战胜利后峰山县改为长清县,区划相当。

②金钱、粮食、衣服、什物等动产。

参考文献:

[1]长清县志编纂委员会.长清县志[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21、92.

[2]刘正山.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上)[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75.

[3]中共济南市长清区委党史研究室.长清革命斗争史话[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107.

[4]中共长清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长清党史资料 第十一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专辑 [M].内部资料,1991:116、120、216.

[5]长清县关于土地改革运动总结:1951-3-26[B].泰安:泰安市档案馆(0003-001-0021-036).

[6]长清县学第一期学习土改政策总结回报:1950-10-6[B].泰安:泰安市档案馆(0003-002-0016-008).

[7]尹庄、王庄、小张庄三村村干农民卄八人座谈会的小结:1948-6-3[B].泰安:泰安市档案馆(0071-001-0009-009).

[8]长清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长清文史资料 第8 辑[M].内部资料,1993:116、118.

[9]长清县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5 月):1948-6-5[B].泰安:泰安市档案馆(0071-001-0009-003).

[10]黄堐、五眼井、大张庄三村村干群众十九个人的小型座谈会的进行记述及小结:1948-6-5[B].泰安:泰安市档案馆(0071-001-0009-007).

[11]长清县委关于今冬明春完成与结束土地改革工作的意见:1950-11-4 [B]. 泰安: 泰安市档案馆 (0003-001-0005-001).

[12]长清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长清文史资料 第7 辑[M].内部资料,1991:119-121.

[13]长清县游击区动参复查的几点体验[N].冀鲁豫日报,1947-8-16(1).

[14]长清地方武装支援土地改革[N].人民日报,1947-3-13(2).

[15]长清地方武装 全力进行分田 保卫边缘区 农民土地回家[N].冀鲁豫日报,1947-3-5(1).

[16]一分区长、平、泰各县 布置复查结合参军[N].冀鲁豫日报,1947-7-21(2).

[17]长清县委根据目前形势所作工作总结:1948-7-3[B].泰安:泰安市档案馆(0071-001-0009-002).

[18]长清县蒋其宝武工队坚持地区五天五捷[N].冀鲁豫日报,1947-12-13(2).

An Analysis of Promoting Factors of Land Reform in Changqing County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LIU Xiaoqi1,JIN Po2
(1.College of the Humaniti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2.History College of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Abstract: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while resolutely fighting against the enemy, the Changqing County Government and the army gradually pushed forward the process of land reform and strived for real benefits and basic rights for the common people. The land reform in Changqing was officially started in October 1946 at the county-wide working conference. Based on the spirit of instructions from superiors, the land reform work was carried out smoothly in the following ye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timely adjust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combination of cadres stationed in villages and pilot projects,layers of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 education, army support and assistance, and finally ended in the spring of 1952.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people of Changqing Dynasty shared the land, kept their homes, and eventually achieved ownership.

Key words: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changqing county; land reform; promot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327(2019)-09-0022-05

作者简介: 刘晓琦(1994-),男,山东泰安人,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金坡(1985-),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

编辑:崔月华

标签:;  ;  ;  ;  ;  ;  

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简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