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矛盾论文_韦子梅

理想与现实: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矛盾论文_韦子梅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狮螺小学 530500

摘 要:如今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农村小学德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深化,德育教育凸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现状却有些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小学德育状况并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问题 策略

一、农村小学德育矛盾透析

1.德育目标的单一性与社会价值的多元性。当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也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个体本位意识将越来越强。而当前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没能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以及他们对社会变化的特殊理解和感悟,使得学校德育目标与社会越来越有冲突,德育实效性越来越低。

2.德育内容抽象性与学生认知的基础性。目前,我们农村小学德育内容没有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假、大、空”,口头教育过多,小“成人化”倾向严重。而小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德育内容设计没能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导致学生不理解只能硬背应付考试,这样就使得德育实效性大大降低。

3.德育课程的单一性与学生知识获得的多样性。如今全球性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经济交往交流日益繁多,大众传媒飞跃发展。可是在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中,除“品德与生活(社会)”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较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外,其他德育教育只局限于对个别的问题学生,而且还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的“滞后”教育。德育课程单一性已经和现今时代发展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将品德学习和品德践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格格不入。

4.学校德育方式单一性与信息获取多元性。如今社会,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工作、娱乐、通信,这就使得现今的学生视野扩大,见识更加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现今的农村仍旧采用旧的方法,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方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德育内容也无法内化为学生个人道德需要。

5.德育评价体方法单一性与学生全面发展性。当前,我们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评价方法陈旧单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行,要求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评价体系,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德育实践矛盾根源探讨

1.德育目标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现在,我们多数农村小学仍然依据国家规定确定的学校德育目标,过于宽泛、抽象与小学生认知水平差距较大,缺乏能足够引起学生道德兴趣的具体目标,学生难以把德育目标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德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德育内容僵化,缺乏时代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实行,使得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学校的德育内容却停滞不前,内容取材缺乏时代性。

3.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德育经费保障。政府对农村小学经费投入有限,可供阅读的图书更新慢,德育活动开展受此制约。而农村小学还未重视德育,忽视了学生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农村小学教师资源有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学校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代,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4.家长素质偏低,学校德育缺失配合。如今在农村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农村小学生也就成为所谓的留守儿童,父母长年不在身边,使得学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对社会不了解,对学生更是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说教,教育方式非常单一,效果也不明显。

5.教师素质欠缺,德育教学方式呆板。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有限,农村小学的师资有限,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低,职业道德也相对欠缺,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很多老师仍然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不注重学生德育的教育,占用德育课,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三、农村小学德育矛盾应对策略

1.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应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目标具体化为“培养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因此农村小学德育就是培养既有能立足于农村又有适度超越农村、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行为习惯。

2.创新德育内容。根据农村德育目标相应创新德育内容,使得德育内容贴近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把握农村发展方向结合农村群众思想。克服德育内容上的随意性,形成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连贯性教育内容体系。

3.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寓教于乐。要变课堂教育为主为课堂内外结合教育,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领域,产生一个长期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4.构建德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一代接受教育和影响的三条基本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学校要努力创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德育教育条件。

论文作者:韦子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理想与现实: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矛盾论文_韦子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