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眼球摘除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缪月卿

(如东县中医院 眼科中心, 江苏2264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减轻眼球摘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效果。 方法 对23 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估。 结果 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 结论 对眼球摘除患者加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眼球摘除;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009-02

心理干预已成为日常护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更能体现其重要性。其中外科致残手术对患者的打击更大,患者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患者对护士采取的心理护理非常排斥,对手术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1]。眼球摘除是一种破坏性、毁容性手术,患者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创伤。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影响治疗及手术进行,并对将来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 年1 月—2014 年5 月选择本科眼球摘除手术23 例,均为单眼住院病例。其中,男13 例,女10 例,年龄66~82 岁,平均年龄75 岁。眼球摘除原因:眼外伤2 例,青光眼绝对期16 例,眼内炎3 例,眼内肿瘤2 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 分别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该量表在国内广泛应用,有良好的可信度和有效度。SAS 和SDS 个含20 个条目,其中SAS 有15 个正评题,5 个反评题,SDS 有10 个正评题,10 个反评题。正评题按1~4 级计分,反评题按4~1 级计分。分别将20 项评分相加为焦虑、抑郁粗分,再乘以1.25 后取整数的标准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2.2 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予常规护理。在完善各项检查,医生告知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后,向患者说明本研究的方法及目的,进行SAS 和SDS 第一次调查。调查结束后,根据每一个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合其自身、家庭及社会情况,对于其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术前30 分钟再进行一次SAS 和SDS 调查。完成两次测试患者23 例。

1.2.3 心理干预方法

患者自入院起,先予常规护理,同时初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家庭情况、社会生活情况。并通过入院时交谈了解患者主要的心理情况,并记录整理。在患者治疗方案确定后,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干预。

(1)一般护理:对入院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常规护理,热情微笑迎接患者,安抚患者情绪,询问患者的需求,尽量解决患者的困难,与患者尽早建立起护患信任关系,详细介绍病区情况、医院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

(2)家属协助护理:在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中,与患者家属沟通,在共同护理、长期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尽早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使之配合护士的工作。患者在了解到病情后虽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临手术时,心理波动明显,尤其是眼外伤的病人,因事发突然,骤然接受失明的心理压力很大。此时需要家属的陪伴及精神上的支持,使病人得到心理慰藉,配合心理干预,从而顺利手术。

(3)心理干预:眼球摘除的患者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紧张、抑郁、焦虑、悲观、情绪不稳定、恐惧、矛盾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结合现有病情,通过适当抚触如拍拍肩膀、握住患者双手,使患者放松肌肉减少患者紧张心理,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情切感,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患者亲切交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的、通俗易懂的回答,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拒绝手术的危害,让其了解有关义眼的知识。积极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3 ],使患者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配合是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眼球摘除患者SAS、SDS 评分与常模比较[4], 见表1

表1 眼球摘除患者心理干预前SAS,SDS 评分与常模(x± s)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

3 讨论

3.1 眼球摘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症状明显。

通过眼球摘除患者SAS,SDS 评分与常模比较,眼球摘除的患者有明显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如眼外伤的患者多因爆炸、车祸工伤等原因造成突发视力丧失,眼球破损严重,疼痛剧烈,造成患者心理恐慌,当得知需行眼球摘除时,情绪波动剧烈,对治疗抗拒,产生焦虑情绪,继而沮丧抑郁。另外,如青光眼绝对期、眼内炎、肿瘤等病例,患者一段时间内,患眼视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对失明恐惧已逐渐适应。但由于病痛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患者在对视力的恢复失去信心的同时,还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如青光眼带来的剧痛、眼部肿瘤带来的恐惧等,表现为愁眉不展、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唉声叹气。加上眼球摘除术后出现颜面部残缺的自我形象的改变,失去出现在陌生人面前的勇气,甚至不能面对亲人,出现因身体残疾显露而自卑、不愿与人沟通,性格变得孤僻,易怒,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抑郁心理,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失去信心[5]。在医疗过程中医疗费用也是一个易忽略的问题,一些老年人在患病后需要子女赡养,担心手术会增加儿女负担往往拒绝安装眼座及义眼,这些因素也会使患者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6]。

3.2 心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治疗过程。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减轻抑郁症状,使之能面对现实,尽快调整心态,平静接受手术,以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对今后的生活树立信心。

一般护理做法简单,普通、随意性大、规范性低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也很有限[7]。其优点是有加强的可操作性及普及性,能够满足患者基本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容易掌握。但是对于个体的患者、不同的病情缺乏针对性,影响了护理效果。

心理干预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通过了解其病情发展、家庭、社会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多种心理疗法,包括心理支持法、心理疏导法和认知疗法等,早期给予心理支持,体现在取得患者信任,耐性、热情、详细介绍手术方面的优势,介绍医生精湛的技术,对患者适当的鼓励、保证、指导,改善其住院环境。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沟通技术、语言分析和引导进行疏导,对其疑问耐心回答,同时与家属沟通,共同协作,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缓解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患者不合理信念和不良思维在其认知活动中所起的本质作用,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来解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8]。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缓解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品质。

3.3 对护士要求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加强心理干预方法的学习,参照张树森[9]2000 年提出的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促进病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③争取家属配合;④加强健康教育;⑤合理使用心理治疗。及早发现患者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Pandey PR. A profile of destructive surgery in Nepal EyeHospital[J].Kathmandu Univ Med J,2006,4(1):65-69.

[2] 王征宇, 迟玉芬. 焦虑自评量表(SAS)[J]. 上海精神医学,1984,02:71-74.

[3] 王虹. 设立病房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97-98.

[4] 张明远.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 版。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5] 朱翠岚. 李峰光. 张兰华. 意外伤害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及其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04,19(24):53-55.

[6] 孙宇丁. 孙元平, 石晶. 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08,10:14-16.

[7] 薛新力, 朱龚萍, 陈良英. 临床心理护理基本概念与方法评析[J]. 护理学杂志,2010,24:79-81.

[8] 郭念锋. 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32.

[9] 张树森. 护理心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

作者简介:

缪月卿,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 眼科中心 ,女,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缪月卿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眼球摘除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缪月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