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对区位理论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_科技论文

科技进步对区位理论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_科技论文

科技进步对区位论发展影响之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科技进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区位论又称立地论,主要探讨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寻求经济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最优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区位论已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区域经济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十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区、各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为传统区位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传统区位论提供了新的课题。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新的产业空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更是向传统区位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科技进步是区位论发展的历史线索

1.1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农业区位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区位论作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其出现是以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者冯·杜能发表的《孤立国》(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为标志的。在杜能生活的时代,人类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以农业为主,且主要依靠自然力进行。这使得杜能在研究经济活动与空间模式时,必然会选择农业这一当时最主要的经济部门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创立了农业区位论。在杜氏理论中,影响农业空间布局最重要的区位因子是运费,这和当时的运输技术状况有很大关系。19世纪初的德国,运输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马车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只能用马车将产品运往市场。因此,运费对于各生产者获得利润的多少有重要影响。并且由于运输效率低下,距离的远近不仅关系到运费的多寡,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具体类型,从而决定了农业空间分布的相应模式(同心圆模式)。这是杜氏农业区位论形成的基本思想,它明显受到了当时不发达的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对于农业区位论形成的直接影响。

1.2 科技进步促进了工业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在英国发生。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科技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更为重要的是,科技革命的发生,产生了包括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等在内的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超过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并最终在20世纪初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虽然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与农业区位论一样,都是以成本分析为依据,表现的是静止的、局部均衡的现象,但由于所处时代的科技水平差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比之杜氏理论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在:①由于运输技术的进步,运输部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运输工具、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费问题不再象杜能时代那样简单,仅仅与距离成正比。这就促使韦伯对运费问题作了重点研究,并且对不同运输方式、线段、地形、位置以及特殊货物的运输费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得出“吨公里”最小运费原则。这一原则即使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②由于科技进步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们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工业原料(包括燃料)的种类、数量及利用深度均大大增加,使得韦伯将原料作为一个重要的区位因子,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原料的二元分类法,并且提出了原料指数这一术语。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理论的创新。③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主为了追求更大利润,往往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产生了集聚的需要。由于集聚,各企业可以共同使用专门设备、社会公用设施以及交通运输、劳动力、产品市场等,从而产生集聚效益。韦伯对于技术集聚现象(即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或企业间加强协作引起的集聚)作了专门的研究,用其初创的等费用线法,确定了“集聚引起的工业区位的形变产生的效益必须大于其相关区位点所追加的运输和劳工费用之和”这一原则,并且阐述了由于集聚而引起的地方性经济、城市性经济、中心区工业三种不同的地域经济类型。这些对于今天研究的规模经济、企业的集聚与分散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比之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除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进步外,在研究内容上也有极大变化。这固然是因为工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更主要的却是因为科技进步,引起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从而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而造成的结果。

1.3 科技进步为城市区位论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的科技水平与改造自然的力量又一次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工业生产中,不仅原有的工业部门有了进一步发展,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电气、有色冶金、石油、汽车)也发展起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镇的数量大为增加,在城镇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也开始增加,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为城市区位论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此时德国地理和经济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学说,他主要以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有的区位理论原则,确定了个别经济活动的市场半径,并且引进了空间组合概念,建立起一套多中心的城镇网络等级序列。这一理论对区位论发展的贡献在于:它使区位论的研究对象由生产领域扩展到市场领域,并且不再是一种局部的微观分析,而是“由局部扩展到一般,由单纯扩展到综合,成为一种较宏观的静态分析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服务业的区位论”[1],从而使原有的区位理论又一次获得了重大发展。

追寻区位论发展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区位论呈现跃迁式发展态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由于科技进步而导致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的改变是区位论获得发展的重要力量。区位论获得的每一次重大进展,无不与同时代的科技进步有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进步是区位论发展的一条历史线索。

2 现代科技赋予区位论以新的活力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区位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区位论研究开始“立足于整体国民经济,着眼于地域经济活动的最优组织”[2],在研究方法上“由静止的空间区位选择转入空间经济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3],这些都赋予了区位论以新的活力。 现代科技对区位论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数学模型的广泛建立

区位理论对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首先引入了计量方法,将地理学中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变为精确的定量研究,使得在地理研究中大量建立数学模型成为可能。在杜能、韦伯等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中,由于当时科技理论水平的限制,加上考虑的是单因素、单企业的局部均衡状况,建立的数学模型较为简单,实用性不强。此后,经过一批学者的努力,对古典区位理论作了部分的修改和发展,逐渐建立起“线性对偶模式”、“引力模式”、“潜能模式”等较为复杂、实用的数学模型。特别是随着现代系统论的提出,人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许多学科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崭新的局面。区位理论研究也不例外。7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区位论思想、控制学原理、运筹学方法,建立起一系列复杂的数学模型,区位论的计量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2 计算机技术的大量使用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技术对区位理论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复杂方程的快速求解。计算机快速、高效的计算功能有力地支持了区位论中复杂的数学方程,使这些方程的快速求解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社会实践。②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现代区位论考虑的是整个区位的生产、交换、价格及贸易的总体情况,是区域总体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综合研究。因此需要所研究区位的自然、社会等各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详实资料。地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这一需要。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某一地区全方位的地理信息,为区位论研究者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2.3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现代运载工具和遥感仪器,远距离接受被测物体辐射、反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加工处理,获取地面有用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全天候、快速、准确地获取各种资料,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好的数据来源。遥感技术对区位论研究者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全方位探测所研究区位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已有的产业布局状况等,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区域地理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之不仅可以用于宏观决策,也可用于微观分析。因此可以说,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起,为区位论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区位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使区位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时代的进步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产业部门不断产生,现有的区位理论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兴产业布局研究的需要,这些正向传统区位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3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传统区位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3.1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及科技园的产生

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复合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一个国家技术开发能力的强弱以及将科研成果引入技术、并将技术成果在短时期内商品化的能力大小,已成为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能否求得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全世界各发达国家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发展本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从而使高技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开发生产模式——科技园这一全新的工业概念随即产生。它与传统的工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常是指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带来经济效益的一些中小企业的集聚地带,有时也指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开发中心或高技术三角带、科学园等。世界上最早创建的两个园区是美国的128号公路和硅谷, 它们作为新生事物的产生倍受世人注目,而它们获得的巨大成功则为其它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此后几十年间,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纷纷出现,并且由于各国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及具体国情的差异,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如日本的筑波,将科研、教学、生产、社会服务与管理结成一体,形成一种新型城市——科学城;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和美国的斯坦福科学园以大学为核心,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和产品中期试验,以促使科技成果的有效物化;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和南韩的大德研究园地则是通过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厂商进行高科技工业生产。此外,还有高技术产业地带、高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区等等。总之,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已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2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

由于大多数科技园的产生是人为的、有计划的将科研机构和企业部门迁移集聚到适应技术革新、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地带中去,因而,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集聚现象十分明显。虽然科技园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形式各异,其空间区位选择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3.2.1 依托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大城市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 是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情报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拥有适宜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硬件设施。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商品、信息、资金的全方位自由流动。大城市强大的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在硬件设施方面,大城市拥有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航空运输、通讯等。由于高技术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并且要求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故其产品一般需要航空运输。而通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意义则在于通讯往往是信息流动的手段。现代数字网络及光纤通信技术使现代通讯的地位尤其突出。大城市具备的上述优点使得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大城市本身的拥挤及地价昂贵,高技术园区一般都布局于以大城市为依托的近郊地区。

3.2.2 靠近教育和研究机构。进入80年代以来, 科技园布局于大学(主要是重点理工科大学)附近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是因为大学兼有教育和研究的双重功能,与大学为邻使高新技术企业既可以依靠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其“生命周期短、竞争激烈、换代快”[4] 的产品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又可以从大学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专业人才。因此,大学在科技园中兼有知识库和人才库的作用,很受企业欢迎。而大学一旦与企业联合,会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更有利于其从事科学前沿的专项研究。这一布局特点在英国尤其显著。

3.2.3 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条件。能否快速、 高效地获取各种信息是高新技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此,许多科技园临近信息往来十分频繁的高速公路布局。一方面可以迅速掌握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条件对于物质的运输、科技人才的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为了尽快获取全球资讯,园区内往往要求建有大型会议中心及各种信息传输设施,如卫星通信地面接收线、通信卫星、闭路电视及个人计算机联合组成的通信网等。这些已成为科技园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手段。

3.2.4 优美的环境条件。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优美的环境条件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是一种生产的需要。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大,精密度高,其生产过程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高(如空气含尘量少、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水质清洁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产品的质量高低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对于园区的工作人员来说,优美舒适的环境令人心情舒畅,有利于消除高度紧张的脑力工作带来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因而高质量的环境对于科研人员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3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给传统区位论带来的挑战

从区位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传统区位论从古典的单纯考虑生产、运输成本到近代的追求市场扩大与优化乃至到现代的着眼于经济活动的最优组织,其考虑的区位因子,均是生产成本、运费、劳动力价格等一些具体的实物形态,对于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位选择的软资源(非实物资源)研究则几乎一片空白,难以对高技术产业的布局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从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来看,其区位选择的着眼点在于是否能够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否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得大量信息,是否拥有足够的智力资源,是否有高质量的优美环境。对于传统区位论中重点研究的原料、燃料以及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则不予过多考虑。这些和一般意义上的工业生产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给传统区位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极大地丰富了区位论的研究内容,也打破了传统区位论研究的思维定式,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对现代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软资源上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对于传统区位理论提出的新挑战再一次表明了现代科技对区位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4 结语

纵观以上区位论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科技进步对于区位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作为指导区域经济建设的区位理论,其获得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打上了科技进步的烙印。在现代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又再一次为区位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收稿日期:1999—03—22;修回时期:1999—06—20

标签:;  ;  ;  ;  ;  ;  

科技进步对区位理论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