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称画圣,大清画史第一人论文_崔胜文

三百年前称画圣,大清画史第一人论文_崔胜文

济南市博物馆 250014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师王鉴、王时敏,临摹宋、元名迹,吸取名家技法,治为一炉。是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是清初"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位。

曾受清康熙帝之命主绘《南巡图》。画成,由皇太子胤礽亲书赐"山水清晖"匾额,声名益着。晚年的山水画,在简练中求苍茫﹔偶画花卉,秀隽有致。有"画圣"之誉。与同时代的画家太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其画风影响后代。

王石谷自由聪颖,画有家学,初拜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没过几年,张珂就被王石谷的天才惊到了,张珂怕这样的天才被埋没,就将王石谷推荐给了名气和才艺远胜自己的王鉴。当时王鉴已经是名满天下的画家,王石谷在王鉴的精心教导下,画艺大进。可是,没过几年,王鉴又找到自己的老友,画坛领袖王时敏,说王石谷这样的奇才自己已经教不了了。就这样经王鉴推荐,王石谷又拜师王时敏。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悉心临摹历代佳作且游历山川,画艺终登堂入室,声誉益著。王时敏在许多文人、画家雅集的机会,大力推荐王石谷,说王石谷画艺已经远在自己之上。于是,王石谷的画名很快就名满天下。

王石谷康熙三十年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后完成,遂荣归故里,以画终其一生。他的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影响后世颇深。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为"清初六家"。

"清初六家"中的恽寿平,也是一个天才人物,十几岁就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颇有名气的画家 ,而且,恽寿平早年擅长的是山水画。到了二十几岁的时候,恽寿平外出游历,结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王石谷,见到王石谷的山水画之后,如遭雷击,呆立在那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下竟有如此天才,己不如也!于是乎发誓:以后再也不画山水画。自此,中国绘画史上多了一位没骨画宗师。两位天才青年不仅没有相互嫉妒,而且成了知己好友,一直被世人称道。

将王石谷山水画按早、中、晚不同年代分期,根据丘壑构成、笔墨特点分类,参照有关文献史料,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作周详的分析,并结合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和画家个人经历阐释画风形或、演变的历史根源。才能更好地研究王石谷的绘画艺术。

早年的王石谷以临摹宋元古画为主,在师法古人基础上“集其大成,自出机杼”的成才之路。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集古人之大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摹古功夫的高强,二是学古领域的广泛,不受门户宗派的局限,三是在师古人中学习古人师造化的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石谷恰恰不仅摹古功深,被王时敏称为“位置蹊径,宛然古人,而笔墨神韵,一一寻真,且访某家则全是某家,不杂一他笔。”而且通过纵览古来诸贤名迹认识到:“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非区区一家一派之所能尽。”为此而广收博取,他还能在大自然中领会位置笔墨的法则,所以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为一宗,超越了董其昌的局囿,既在当时声名远播,又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王石谷的摹古本领,在成名之前已不司凡响,人称“仿临宋元人无微不肖”“笔墨逼真,神形俱似”,作伪者亦高度重视,加以利用,对此周亮工指出:“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作伪,以愚好古者”。

当时无法得到古人名迹的藏家,亦已得到石谷摹本为满足,所以至今留传王翚所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即有多本。王翚成名之后,他又成了仿造的对象,清代张庚记载,与石谷同时的王翚,“山水纯仿石谷,”“恒托其名以专利,师古深恨之”。据吴湖帆、徐邦达的研究,王时敏和王鉴的晚年怍品,时由石谷代笔。到了石谷的晚年,画作供不应求,亦常由弟子代笔。署名王石谷的作品,既有真迹,又有伪作,还有代笔。即使在真迹中,面貌也颇多样,有仿临古代各家的一种,亦有出入诸家集其大成的一种。但多种面貌都贯穿了王石谷的艺术个性,前音采取了“我注六经”的方式,后者采取了“六经注我”的手段。

中年王石谷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了,笔墨变化已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风格苍老劲辣,已在临古的基础上别开生面,作品泛色以墨青,墨绿合染为主,是图技法博引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名家笔意,山的近处以董源、巨然法为主,短披麻、牛毛皴兼用,王石谷于此处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染,构建出溪桥,屋舍,浅汀,以平远之势拉大整幅画面的距离,形成可游,可居的真山形象,远处的山峰则用干润相间的墨色以侧峰勾点而成,与山的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浑厚秀逸。

王石谷晚期作品评价中,一些人将笔精墨妙的真迹赞叹不已,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王翚晚年笔墨单调平板、毫无生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清初对王石古画艺评价很高,到了清晚期非议逐渐增多?因为与王石谷同时的师友王时敏、王鉴、恽寿平、笪重光见到的几乎都是真迹,而后来伪作逐渐增多。真赝混杂、真伪不辩问题,许多所谓专家,把伪作当真迹,也是王石谷绘画褒贬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翚作品不同境遇表明,造成对画家不同的认识与评价,有多种特殊的历史原因。必须将特定时代的人文环境、历史渊源以及作品的真伪、品质等相关因素联系考察,认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条件、复杂的内部和外在原因,方能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王石谷与其他三王相比较,他非常注重写生,这在当时画坛也是极其少见的,我们看王石谷画时,常看到在某某处写生的题跋。济南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册王石谷的写生册,有恽寿平对题,可谓珠联璧合,美不胜收,好的不得了。

因此,研究王石谷,不仅在山水画风格史、鉴藏史和社会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一个可以引出众多启示的书画鉴定个案。而研究王晕个案,除去考证思辨的功夫之外,必须解决个人风格的识别问题,因而研究者能书善画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体悟精深的艺术实践,才有着对风格把握的敏感。

论文作者:崔胜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三百年前称画圣,大清画史第一人论文_崔胜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