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研究论文_吕岩

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研究论文_吕岩

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 安徽 236000

摘要:文章从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现状及问题,绿化对于改善新农村居住环境的作用,新农村居住绿化设计的建议三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

目前,面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如何通过环境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科研和生产的难题。对于农村来讲,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和创建优质人居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一。

一、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试验地的农村居住环境绿化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布局不合理,绿化意识淡薄。多数村庄绿化缺乏整体规划,只是片面强调绿化隙地、空地,没有全面考虑村内外绿化的整体作用和效果。绿化体系的功能不全,土地利用率低。多数农民和部分乡、村干部对村镇绿化的作用认识不高,绿化意识淡薄。

2、建设模式简单,绿化质量不高。多数村镇在绿化时,缺少科学指导,缺乏前瞻性,造林绿化仍沿用老模式,没有新的理念,整体绿化水平不高。近50%左右的街道绿化以防护林带型为例,主要种植杨树,建设模式极为单一。同时,由于各地对新农村绿化的重视程度不同,其绿化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村镇虽然基本达到了绿化,但其绿化形式单一,标准较低。

3、经营手段滞后,管理措施不到位。新农村绿化只注重栽植,造林后无人管理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村镇只限于传统的村民自己管理,或用简单的乡规民约来约束一些不利于绿化发展的行为,缺乏技术指导,规范化、科学化经营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林木保存率低,整体绿化效果差。

4、树种结构单一,乡土树种利用率低。现有的村镇绿化树种单一,多以杨树为主,而柳树、榆树和槐树等优良乡土树种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在道路、河流、村镇等绿化的乔木树种中,仅杨树就占80%以上,且普遍存在花絮污染、病虫为害等现象。

二、绿化对于改善新农村居住环境的作用

新农村居住环境的绿化建设应做到在新型农村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抓住农村的地域特色进行绿化和美化,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美好舒适的农村居住环境。这既能改善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农村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模式化的规划理念,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创造最好居住条件为核心,使新建的农村小区能够充分满足经济、环境、社会各方面的功能要求,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卒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这将成为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新农村居住绿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民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绿化对于新农村居住环境的作用也将逐步显现出来。

三、新农村居住绿化设计的建议

1、“以人为本”宗旨与多元设计

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方面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否提供使居民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国许多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在生活的方便性、无障碍性,以及设计的细致性等方面还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出满足新农村居民生活需求的环境。居住环境中的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因此,居住环境的绿化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参考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其对户外活动的不同要求来进行,使得乔木、灌木、草坪以合理的比例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并使绿化的功能与形式在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达到高度统一。当然,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对于建筑构图的均衡效果及其对建筑物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于通风、日照的要求。据此。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注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品种,并在设计上做到区分不同地域,因地制宜。

2、软硬景观平衡与生态发展

各类园林花卉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造园和造景要素,它们以特有

的色、香、姿、韵和多样的组合、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居住区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居民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但事实上,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没有考虑新农村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片面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人们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使用大绿地、大铺装、大雕塑、大喷泉等,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新村貌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设计,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因此,绿化设计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使软质景观和硬质铺装有机组合,通过最简单的维护、达到生态设计、造型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促进居住环境的生态化发展。

3、本土化、立体化构建

新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过程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就地掩埋造成土

壤状况进一步恶化,有些地区为了追求新、奇等特色,大量移植外地树种,挑大树,选名花,不但增加了绿化费用,导致管理养护难度增加,植物成活率低,还有可能招致外来有害物种的侵袭。因此,树种的选择应以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及早成景。注重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构建,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率,发挥其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做到适地适树适花的本土化。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在强调平面布局的同时,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性。此外,充分利用花卉的各种造景形式进行点缀,丰富居住环境内的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进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的空间层次和绿色量,改善和提高新农村居住环境的小气候。

居住环境绿化对新农村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村容面貌的美化、新农村居住品质的提升都很有意义。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居住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生态化、本土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出简约明快的绿化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胡佰林。赵素霞,尚志忠.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Ⅱ)——以大成村为例对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4—11405.

[2]陈照.陈丽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住环境问题研究(Ⅺ)——小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00—14101.

[3]刘建琼.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特点[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37-40.

论文作者:吕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设计研究论文_吕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