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书论文,价值取向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强化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交流媒介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年以来,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建设和研究空前活跃,成果纷纷面世,一纲多本的政策得到充分的落实,出版了一系列的各具特色的教材,全国现行的小学外语教材已达到了二十多种(初中6种,高中2种,其他语种7种),并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王丽娟,2009)。小学英语教科书是小学英语课程的核心载体,是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写。为了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学英语教科书,首先必须回答小学英语教科书需要用什么内容来教育学生?应当实现什么价值?即解决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定位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之追求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可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①设计和编写小学英语教科书时,首先需要选择学生学习的语言内容,这一选择过程无疑是“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即具有价值取向,这说明价值取向对于教科书来说,具有普遍性;即任何教科书都具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小学英语教科书自然也不例外。同时,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又具有必然性:因为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科书所代表的是社会文化和学科知识核心内容的符号,在教科书中式以特定的方式具体呈现出来的(霍炳坤、黄显华,1999),即教科书“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
(一)倡导国际意识的价值取向
从理论的逻辑内涵来说:作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小学英语教科书必须对思想道德教育给以应有的重视。如前所述,由于小学英语教材实行一纲多本的政策,所以现行的小学外语教材已达二十多种。通过对这些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分析与对比,不难发现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政治性取向被淡化,大多数小学英语教科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主要倡导国际意识的培养,反对种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体现国家与国家间的协作。比如在绝大多数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或编写者群体中,我们基本上都能发现外籍人士的身影,甚至在设计与编制与之相匹配的光盘、磁带、朗读带、课件时,中外合作也是理所当然的。当在设计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主要人物时,往往会有不同国籍、民族和肤色的活泼可爱的孩童人物出现;而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所涉及的优秀英文歌曲、故事、歌谣等,往往并不是只来自某个单一的国家。
(二)淡化语法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目前,虽然大多数小学英语教科书,也注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编排教科书,但却改变了以往注重知识本位的价值趋势;确立了以交际与语言运用来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小学英语教育价值取向。例如,首先是在教科书的目标中,大多数教科书都强调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并通过教科书中的活动、游戏或任务等教学环节,来明晰地彰显教材在辩证地处理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对所存在的各种基本关系——知识与技能、学得与习得、听说与读写、输入与输出、功能与结构之间张力的处理时,力图使小学英语教科书既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论,又能追求听说领先的交际价值取向,所以,一般的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英语课文,90%以上是以具体的情景对话、问答或任务表演的形式来进行设计与编排。其次,是在教科书的实施上,一般的小学英语教科书都会在前言或出版说明中,特别提醒英语教师,不要在授课中讲解语法理论知识,更不会要求小学生掌握语法理论,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或熟悉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语法知识来表达自己。可见,小学英语教科书无论是从目标层面还是从实施层面,都淡化了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更加强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只是我们需要学会的一种与世界、与他人交流的工具(而非系统的语法知识)而已。
(三)张扬个性、追求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自我意识得到明显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儿童已能利用语言符号来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因为客观环境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迫使儿童要经常按照这些要求来对照检口自己的行为,加之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见,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三大要素构成,从这三方面来看,一般的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龙源,2009)。而小学英语教科书无论是在课文编排、练习设计,还是在评价过程中,都追求引导和帮助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与个性的张扬。比如小学英语教科书,在设计第一册第一单元或者第一课时,一般都是先学习自我介绍或者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与人交往时介绍自己、自己的家庭、学校等。这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把自己作为客体来正确地认识自己,观察自己,肯定自己,并评价自己。又如:几乎在所有的英语对话活动中,小学英语教科书都是这样编排的,即首先识别的是:My name is....I am eight.I like....I am reading a book.We are....Let's....My favorite color is....I usually....再转而拓展到学习同伴或他人的情况:如Hex\She is seven,She\He is singing.They are....Your classroom is....这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并体验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并感受自己在社会和集体的地位和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监督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加速学生个性社会化的进程,完善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自信、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像外研社2004年编辑出版的(供一年级起始用)New Standard English小学英语教科书,从第一册到第六册,每一册后的附页最后附有自我评价表格一份(这样的自我学习评价方式附件,有些教科书是附在前面,有些则附在后面),供学生正对自己每一模块的具体学习情况做出“Very Good-Ok-Try Again”的评价。这样便于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根据实际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随时调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活动。
(四)重视科技与环保的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竞争在综合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对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重视,小学英语教科书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新近的科技电子产品名称、图片的介绍、对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赞扬及对科普知识的宣传来实现的。比如:认识TV,VCD,DVD,telephone,computer,internet等。又比如,跟着蓝猫博士认识人的身体基本部位:body-hand-leg-face-eye-arm-knee…至于保护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的重视,小学英语教科书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来凸显:一是在设计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主要人物时,往往会给动物或野生动物留下一席之地,如鹦鹉Polly,熊猫Pan-pan,三只小猪Three Little Pigs等,让儿童有意无意地感觉人与动物能够自由、和谐、平等地分享世界。二是利用图片、漫画、故事或歌曲等来介绍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例如:the Great Wall,Statue of Liberty等。现在的文明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给人类带来了诸如沙漠化、大气污染、能源枯竭等世界性问题。环境问题已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支配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观,小学英语教科书理所当然会吸收这一价值观,注重培养我国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全球协作意识,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
三、结束语
从小学英语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追求与倡导的范围和程度来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开始重视生命意识、文化意识,相应地小学英语教科书在选择、设计和编排内容上,也开始重视人文性、国际性,将语言的启蒙学习与儿童的生存境界、自我发展的提升方面结合起来,这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此可见,目前大多数小学英语教科书较好地达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的课程价值取向。克拉克洪和斯托特柏克(1961)曾经概括出五种各包括三种类型的价值取向:(1)对人类本性内部特征的概念(坏的、善恶混合的、可变的);(2)对人与自然及超自然关系的概念(人类服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统治自然);(3)人类生命的时间取向(以过去为中心、以现在为中心、以未来为中心);(4)对自我性质的看法(强调存在、强调顺其自然、强调行为);(5)对人际关系的看法(独处、合作、个人主义)②。通过以上探讨,不难发现,我国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绝大多数,其价值取向都基本涵盖了这五种各包括三种类型的价值取向。上述两位也曾归纳并强调:在西方工业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们“强调自然的主宰地位,以将来为中心,强调行为和个人主义”;而在非工业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现在或过去为中心,顺其自然发展自我和强调与他人合作的关系”。由此看见,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已向我们昭示了今后明晰的努力目标和方向。
注释:
①②http://baike.baidu.com/view/1151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