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于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重大理论问题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就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干部职工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我认为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针,不断提高运用邓小平理论去认识、分析、处理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
一、正确认识地位与作用的关系,树立“经济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的新观念。
“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精辟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是通过它的作用来体现的。没有重要作用,也就不可能有重要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为才能有位”。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生产经营服务,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化解矛盾、振奋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这就要牢固树立“经济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的新观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任何人为夸大思想政治工作以致影响经济工作的现象都是无益的;任何忽视乃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一手抓导向,一手抓服务,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符合党的事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郑州分局在工作布局上,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围绕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经济,坚持观念与职能并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创新与创优并举,积极主动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工作安排;建立健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责任、主体落实、监督考评体系;创造了“高、新、活、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特色,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主动向上、健康有序的工作态势。
二、正确认识改进与加强的关系,推出“为生产力发展想实招办实事”的新举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总体上必须确立“适应、改进、加强”的思路,从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以改进为动力,达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进它不适应新形势的各个方面。只有改进,才能适应,从而才能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更好地担负起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使命,根本在于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客观实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服务的作用。因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我们面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和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作为、求得新发展,就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上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观点,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把为生产力发展想实招办实事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去思考、去设计、去改进,才能把工作“触角”伸展到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工作服务,才能在服务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价值。几年来,我们始终本着这一思路,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工作重点和工作形式,努力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能动作用。我们在改革理论教育过程中,每年制定符合阶段要求的《干部理论教育学习大纲》,具体指导干部理论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严格制定执行了《干部理论教育考核办法》做到了季度自评、半年考核,年终鉴定,并将干部理论教育考核结果与提职升迁挂钩,与奖金分批挂钩,与评先奖励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此外,我们通过开展“改革专题十大讲”、“十五大精神宣讲比赛”、“学十五大精神、讲心得体会、促改革发展”,逐步实现了从偏重干部理论学习向群众广泛教育拓展;从日常理论学习向系统理论学习拓展;从分散自学到专题集中研讨拓展;从单纯理论研究向应用理论成果拓展,推动了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深入开展,把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任务落到了实处。
三、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实施“由量的积累向质的升华转变”的新方略。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人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立场问题,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而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是长期教育和修养积淀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必须下春风化雨之力,才能收到点滴入土之效,必须经过“积跬步”的努力方能达到“致千里”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升华。这就要求:一是要注重长期性,做到水乳交融。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时紧时松,不能与生产经营活动条块分割。为此,我们制定实施了《一日思想政治工作程序》,真正做到了布置任务时有思想政治工作,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评比时有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伴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搞好“全程服务”。二是注重渐进性,做到潜移默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理论灌输,凡是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的、生活的等因素,都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通过利益的激励作用,情感的感化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环境的熏陶作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不断地使人们的情操受到陶冶,认识形成飞跃,思想产生升华。三是要注重重复性,做到循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反复强化,才能帮助人们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举办宣讲报告会、专题演讲会,在分局有线电视、报纸、杂志开辟教育专题、研讨专栏等形式,多角度、长时间地反复开展宣传教育,牢牢把握正确集中的舆论导向,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注重时机性,做到抓住一切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经常占用大块时间搞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我们必须寓教于生产过程,寓教于主题活动,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做好人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发挥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才是最生动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在扬弃中发展”的新飞跃。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不少改进,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重视和开发群众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精神;为群众办实事;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发扬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等等,应该很好地继承并随着新的实践继续发展创新。而对于一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显得呆板、陈旧、过时的传统,诸如那种单一的大报告,小组讨论等整齐划一的方式和“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必须改进或摒弃。只有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相应采取新形式,或利用传统的形式而赋于新的内容,才能使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新的飞跃。
首先,要创新,要在回答市场经济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上做文章。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比如:竞争上岗与谦让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益观念和公平观念如何协调等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就要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许多新课题,研究职工群众多方面的思想成因和多方面的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从政策上、教育上、心理上进行适时的、合理的调节和引导,特别是从职工的需求及其思想变化的实际出发,选择新的视角,赋予新的内容,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带有企业的鲜明特色。
其次,要在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上下功夫。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着眼对实现问题的理论思考,了解和掌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提供服务、保证和支持的过程中,有哪些新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新的经验和做法在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宏观对策和新的思路。
第三,要注重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上求实效。职工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经验,常常能孕育出新的创意。因而积累思想政治工作新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吸取和总结职工群众提供的丰富思想材料和在实践中首创的新方法和新经验。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才会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鲜经验才会层出不穷,创新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必须着眼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离开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这一基点,创新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只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新的活力,才能实现新的飞跃和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