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文化挖掘与开发规划研究论文_任燕

龙窑文化挖掘与开发规划研究论文_任燕

——以龙泉市宝溪乡龙泉青瓷龙窑文化为例

任燕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龙窑是瓷器的摇篮,瓷器是龙窑孕育的结晶,宝溪乡现存的7支古龙窑是龙泉青瓷文化恢复与传承的重要见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传统的遗址保护方式不利于龙泉青瓷龙窑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龙窑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制定开发规划,策划龙窑文化产品,在“修旧如旧”等文化遗产修复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利用,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龙泉青瓷;龙窑文化;保护;挖掘;开发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形成于北宋,兴盛于南宋,衰落于清朝。学术界将龙泉青瓷的烧制历史下限定在清末,然而龙泉青瓷文化传承仍未中断,廖献忠、蒋建寅、张高礼、陈佐汉等有志人士找矿源、寻碎片,在宝溪乡溪头村,成立仿古小组进行青瓷开发试验,外来科技力量和当地传统技艺的结合成功试制了哥、弟窑的青瓷制品,实现龙泉青瓷文化的恢复与传承。宝溪乡作为恢复龙泉青瓷文化的主要战场,遗留下大量古龙窑、古水碓、古宅等龙窑文化资源。如何在保护龙泉青瓷龙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开发将是本次规划最大的挑战。

1、资源概况

1.1龙窑文化资源

龙泉青瓷文化复兴于宝溪乡,不仅遗留下古龙窑、古水碓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留下了烧制技艺、挛窑技艺、行业行规、传承方式、礼仪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13年,7支龙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内现存6个水碓,均沿水路设置,。同时,仍保存着民国时期青瓷传承世家陈家大院、李怀德故居、叶家大院、周家大院等故居。宝溪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其瓷土包括高岭土和紫金土,其含铁量超过千分之七,制成瓷品透明洁白,收缩率大。2009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项目。龙窑制瓷作坊模式、生产关系以及建窑、烧窑习俗等均为逐代沿袭。传统手工作坊型的生产模式,其特点为前店后坊,集生活、生产、研究、传承于一体。家族式、师徒式传承方式是青瓷技艺得以世代延传庇护。同时,一直保留有传统拜师、祭祖、祭窑等传承习俗,强化艺人对青瓷文化的认同感和对青瓷传承的使命感。

1.2生态及人文资源

除龙窑文化资源之外,宝溪乡还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及宗教文化资源。宝溪乡山林茂盛,万木葱绿,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宝溪乡是中国工农红军入浙后的第一枪、第一仗、第一个胜仗,现保留有炮台、红军随军银行、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纪念碑和纪念亭等革命遗址。溪头村现存的水圳灌溉体系、各种传统农耕生产的生产工具及手工作坊等,记载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生产文明。宗教信仰多样化是一大特色,同一寺庙既有佛教神像又有道教神像,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们对天主教的存在也能宽容。

2、战略目标

2.1战略定位

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龙窑文化优势,把龙窑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宝溪乡、龙泉市的重点文化产业,跻身文化创意经济,成为全国龙窑文化中心。

2.2发展目标

(1)活态古龙窑群物质文化遗址博物馆:通过维护修缮古龙窑、老作坊、古窑路、水碓,进行生产性保护,投资建设龙窑文化馆,形成展示活态古龙窑群物质文化遗址博物馆;

(2)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通过打造传承基地,吸引陶瓷学校老师、学生,形成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

(3)国际陶艺村:通过新建大师工作室、国际陶瓷交流中心、主题客栈等,形成“用龙泉的材料、创国际的陶瓷”的国际陶艺村。通过活态博物馆、传承基地、国际陶艺村,展示龙泉青瓷龙窑发展历史兴衰、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龙泉龙窑文化的创新,打造成为近现代龙泉青瓷龙窑朝圣之地,龙窑文化旅游品牌,与上垟、小梅联合形成龙泉龙窑文化旅游组团,成为龙泉龙窑文化旅游重要节点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规划理念

1)“挖掘与延展”、“合纵连横”的文化挖掘与开发理念

“挖掘与延展” 本规划从文化构成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着手,深度挖掘其社会、人文、历史、艺术、经济价值,结合现状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契机,对文化要素价值进行延展提升,充分发挥文化的生产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融合力。

“合纵连横” 本规划不单是对龙窑文化进行挖掘与开发,而是联合宝溪乡龙窑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宗教文化,集四大文化之大成,以“合纵连横”的文化复合开发模式,提出符合宝溪乡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策略。

2)“修旧如旧”、“有序利用”的保护开发理念

“修旧如旧” 本规划从龙窑文化基本内涵与基本组成要素着手,分析其基本构成元素及元素的特色特征,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修护上,运用其原本的构成元素,不肆意添加新元素、不尝试消除时代的痕迹,竭力恢复其原本的面貌,展现最原真的龙窑文化特色。

“有序利用” 为避免文化遗产落寞成静态的博物馆,本规划提出活态博物馆概念,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打造成以物质文化遗产 龙窑为载体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瓷龙窑烧制技艺为内涵的近现代龙泉青瓷龙窑朝圣之地。

4、文化产品规划

4.1龙窑文化产品规划

根据文化要素深度挖掘及规划战略定位,从四个方面策划龙窑文化产品,即青瓷烧制技艺展示体验、龙窑历史展示、现代青瓷文化、青瓷龙窑文化产品体验。

(1)青瓷烧制技艺展示体验

水碓瓷土原料加工作坊:包括瓷土展示、瓷土加工工艺流程展示、瓷土加工工艺流程体验区等。

龙窑作坊:包括古龙窑建筑展示、龙窑青瓷烧制技艺展示、烧制技艺传承基地、青瓷龙窑烧制工艺体验等。

(2)龙窑历史展示

青瓷龙窑文化馆:包括龙泉青瓷龙窑历史展示、青瓷人物展示、龙窑建筑及建造工艺展示、青瓷精品作品展览等。

青瓷世家古宅:包括青瓷艺人故居展示、青瓷世家故事展示等。

(3)现代青瓷文化

大师工作室:包括龙窑青瓷文化生产基地、青瓷技艺与传承基地等。

现代瓷厂:包括现代青瓷生产工艺展示、现代青瓷产品生产、现代工艺青瓷产品展示及销售等。

(4)青瓷龙窑文化产品体验

仿古青瓷集贸街市:仿古青瓷制作体验和青瓷制品的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基地,开设体验作坊、结合销售,展示采用传统青瓷技艺的烧制青瓷作品,将宝溪打造成为近现代仿古青瓷重要的销售基地。

龙窑文化节:选择在节假日、旅游旺季的时候,开展龙窑文化节,主要向游客展示与龙窑文化相关的传统民俗,如:传统的拜师习俗、装窑习俗、龙窑点火仪式、祭窑、窑场用膳、入窑、做窑福,让游客充分感受浓厚的龙窑文化氛围,重现烧窑场景,同时举办各类青瓷龙窑作品竞赛和展览,引爆龙窑文化旅游。

4.2其他文化产品规划

(1)红色文化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随军银行旧址、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纪念碑和后垟炮台,开展历史图展讲解、野外徒步拉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2)农耕文化

包括乡村自然观光休闲、农耕生产展示与体验、农耕生活展示与体验。以当地的田园风光、山村风光、沿溪风光、户外运动为载体,通过水圳灌溉体系展示、农耕农具展示及生态休闲农业展示,结合农耕劳作体验,发展乡村旅游业。

(3)宗教文化

通过宗教信仰展示、饮食文化展示、建筑文化展示,强化宗教饮食文化体验和宗教养生休闲,打造宗教文化产品。

5、结语

文化遗址是时代信息的载体,是一定时期地方文化的积淀,一个标志性的文化遗址甚至会成为一个地方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地方特有的风貌。宝溪龙窑作为龙泉青瓷复兴、延续的载体,其历史文化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对龙窑文化的价值进行研究,探讨其资源的开发,促进宝溪龙窑遗址建成为集文化交流、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参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博物馆公园,是对遗址更有意义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饶世权;鞠廷英古镇特质文化的挖掘与开发研究 以川西古镇为例2014-1(32)21-25

论文作者:任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龙窑文化挖掘与开发规划研究论文_任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