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翠娟
讷河市中医院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 要】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状况总评分为(84.57±12.85)分,对照组(65.31±12.1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2%。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中,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妊高症;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77-01
妊高症是妊娠期高血压症的简称,孕妇是唯一患病群体,多发于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发病率约占孕妇群体的5%[1]。部分患者会出现水肿和蛋白尿,严重患者会伴随上腹部疼痛、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子痫、胎盘早剥等,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全身性痉挛甚至昏迷[2]。除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优质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对于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详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妊高症产妇100例,经检查,所有产妇均符合妊高症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1±5.5)岁,孕周27-40周,平均孕周(33.2±6.1)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4±5.1)岁,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34.2±6.2)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产次、孕周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定期观察,护理人员每天至少进行3次以上巡视,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解决患者反映的问题;体征监测,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检测体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用药,对于用药依从性不高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劝导。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产妇在孕期,要定期做相关检查,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对高危产妇,应鼓励产妇提前住院等待分娩,以保证出现不良情况能得到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指导,向产妇讲解有关孕期及产后出血的发生及预防等相关知识,使产妇能识别自身的危险因素并做好及时的预防。有些孕妇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交流,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产妇的不良情绪,告知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使产妇调整心态应对生产。
1.2.2产后出血护理:护理人员与产科医生完成交接后将产妇送回病房并做好各项体征的实时监测,产后两小时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这段时间内是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发期,要观察产妇阴道的出血量,肛门是否有胀痛感,定时按摩产妇子宫,排除宫腔内积血,加快宫缩[3]。另外,要为产妇患上干净衣物,保证产妇足够休息与营养摄入。对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及时针对出血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由于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产后出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如果是由于胎盘原因导致,及时将胎盘取出,操作要确保在无菌环境下进行[4];如果是由于产妇子宫收缩发生障碍导致,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子宫进行按摩,帮助子宫内积血块尽快排出;如果是由于产道受到损伤导致产后出血,立即进行缝合子宫治疗。对于难以常规解决的产后出血,护理人员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手术治疗。
1.2.3其他护理:妊高症产妇体质较弱,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对母婴安全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具体体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产妇营养的摄取,应该尽量以维生素含量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补充足量水分,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妇病房内环境护理,定期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和适度,保持病房内通风,保证病房内安静,保证产妇足够的休息。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后健康状况,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方法、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进行评定,每项25分,总分100,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健康状况根据我院自制的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测定,评分项目包括躯体疼痛程度、情感功能、精神状况,患者根据自己感觉进行打分,每项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躯体疼痛评分为(85.48±10.54)分,对照组为(67.15±10.73);观察组情感功能评分为(78.39±12.87)分,对照组为(63.58±11.25)分;观察组精神状况评分为(83.85±13.53)分,对照组为(66.76±13.52)分;观察组健康状态总体评分为(84.57±12.85)分,对照组为(65.31±12.17)分,两组产妇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护理后健康状况比较(±s)
3.讨论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后阴道不正常出血,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妇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常规护理仅仅是护理人员根据医院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的一些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下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更多的只是在履行工作任务,无法取得高效的护理质量。而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增强自身责任感,运用温和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注重护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然后用于患者的护理中,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有温暖的感受,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护理中要多次询问患者感受,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住院的舒适感,促进患者的恢复。本研究对患者采取了两种护理方式,也证明了优质护理的良好效果。
本研究中,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评分为(84.57±12.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12.1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用于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中,有利于提升产妇健康状况,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宋义菊,王倩等.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224-224.
[2]刘静霞.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32):222-223.
[3]张晓辉,赵琼.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与保健,2015,(10):139-140.
[4]任玉梅.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129-130.
论文作者:魏翠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状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