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学习音乐时,父母需要了解三件事_音乐论文

当孩子学习音乐时,父母需要了解三件事_音乐论文

孩子学音乐家长要明白三件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件事论文,家长论文,孩子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乐器的学习通常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了,等上学的时候,会一种乐器将成为一种“特长”,在升学中会获得一定的优惠照顾。这种政策的倾斜让更多家长前赴后继督促孩子学习乐器。

      我认为,音乐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不能只出自某种功利心去让孩子学习音乐。因为,这种初衷会让孩子过早地束缚在技巧训练中,过多地重视技巧和技能,而忽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孩子在六岁之前,并不适宜强调乐器训练,而应该更多地体会音乐的美好。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音乐的环境里,用音乐的手段引导孩子们爱上音乐、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家长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四岁的佳佳在不到一岁时就能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而有节奏感的动作,这种“翩翩起舞”引发了佳佳妈妈的巨大兴奋,于是。她每天在家播放音乐给孩子听。妈妈认为,佳佳具有相当的音乐天赋,等孩子稍大,她就让佳佳“拜师学艺”,从钢琴入手,每隔一天都去上钢琴班,但佳佳却常常哭闹着不肯去。妈妈很困惑,难道佳佳不喜欢音乐了?

      像佳佳妈妈这样的困惑有一定普遍性,究其原因,她是把“音乐学习”和“乐器培训”的概念混淆了。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讲,孩子应该从小就接触音乐,但如果要进行乐器培训,就需要等到孩子身体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这样他们才能够接受指令,按要求完成授课内容,并能有足够的能力来保证重复性的功课训练。

      音乐教育更多的是用音乐为手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达到开发情商、智商的目的。所以,音乐对人而言,越早接触越好,但要有科学的设计,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进入以乐器训练为主的音乐学习阶段。

      一开始给孩子创造音乐环境,引导孩子喜欢音乐。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只需要“浸泡式”教育,不需要太多目的性的指导,陪伴孩子一起欣赏,多给他一些“听”的熏陶,带动孩子一起心灵感受,间或也可以让他们尝试碰碰乐器。

      到了三岁左右,建议孩子进入系统性的音乐启蒙,用科学的方式,在音乐中唱、舞、弹、表演。低幼龄的孩子学习乐器,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在这个特殊的发育阶段,不建议进行乐器学习,但要抓住儿童听力、认知发育旺盛的特征进行识读谱和听力训练,而这又是音乐学习过程中最难的,这个时期抓住了,可谓事半功倍。

      到了六岁,孩子的身体机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进入专业技术技巧的训练了,这才是家长们普遍认知的乐器学习阶段。

      孩子不应该被逼着学习乐器,要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如果孩子对其他事情感兴趣,就让孩子放下手中的乐器多去尝试。

      天才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兴趣”

      菲菲妈妈常常说起自己的遗憾:考过钢琴十级的菲菲已经完全放弃了钢琴。她说,过去每天两小时的练琴让自己“练到想死”。而且,菲菲的老师也发现,菲菲虽然技巧高超,但艺术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却有相当差距。

      我常常遇到家长提问,我的孩子是不是具有天赋?其实在孩子低龄阶段,无从对“天赋”有准确的判断。“天赋加勤奋”才能成就天才,所以真正通过音乐教育而学有所长的,大概只能是“塔尖”上的几个人。

      专业人士在辨别人才方面很有一套,通过倾听表演,可以判断出演奏者的技巧和艺术想象力,当然,这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客观上,还需要根据孩子的体力以及身体发育情况来判断,比如,有的孩子嘴唇不适合吹奏乐器,也有的孩子手指的长度不够等。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走专业化道路,最好让专业人士看一看。最重要的是,别让孩子在错误的音乐训练中丧失快乐。

      在孩子成长期间,家长需要好好保护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均衡发展时保持住当下的特长。不要过于用“天才”的方式要求孩子。例如,一些气息不流畅的孩子,在钢琴学习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左右手不协调的状况,但也许这个孩子听力超群。如果这个时间进行补缺式的教育,找出调整呼吸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训练,也许会出现一个“天才”。

      被动学音乐难有进步,家长不要越俎代庖

      大鹏和苏苏同时学钢琴,但两年下来,大鹏的学习进度比苏苏落后不少,对于钢琴的兴趣也不如当初浓厚了。大鹏的妈妈心中不服气,一样的学费和课时,大鹏也不比苏苏笨,为什么却是两样的结果?于是,大鹏妈妈增加了大鹏的练习时间。

      功利,让不少家长产生了不健康的心态。在孩子刚开始学习音乐时,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说,没有想过让孩子当音乐家,就是培养一下音乐素养。但一段时间过去,不健康的心态就会产生,一些家长不自觉地在攀比(尤其是条件好的孩子家长中),比进度(会弹奏多少曲子)、比成绩和第三方评价,而这种攀比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方面一一孩子。音乐不是数理化,孩子学习音乐是能力的培养,只要始终在练习,就会有进步。所以,家长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关注孩子的发展,音乐学习绝不是一天或一节课的结果,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挫折都被放大成失败,孩子怎么能喜欢弹琴和音乐?

      另一种情况是,家长越俎代庖,每次课都拿着本子一个个记录,回家和孩子坐在琴前一个个帮孩子去扣谱,要求孩子必须要完成某支曲子,而从不管孩子是不是了解这首曲子,是不是乐于弹奏,最后造成一些孩子不懂音乐、不识谱都会弹琴,这种音乐学习方式很恐怖,是被动的,不会有进步。

      家长不仅是经济支持者,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鼓励者、陪伴者、欣赏者。孩子学习音乐,家长的作用就是做一份经济预算,准备好鼓励的话,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欣赏他(她),认为今天永远比前一天好。

标签:;  ;  ;  ;  ;  

当孩子学习音乐时,父母需要了解三件事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