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护理及观察论文_杨丽

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护理及观察论文_杨丽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肿瘤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护理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000例恶性肿瘤行体外高频热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完成,未发生烫伤和硬结仅有5例皮肤发红,经临床处理后均治愈。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是一种无创、无痛、非介入性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下脂肪硬结、烫伤等不良反应,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恶性肿瘤;体外高频热疗;护理;观察

体外高频热疗指的是通过频率为13.56MHz的高频震荡电流作用于两级之间的人体,在肿瘤组织中产生电磁场,经肿瘤组织吸收后转化为热能[1,2]。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使受热部位的温度控制在41~43℃之间,对肿瘤细胞造成影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3]。一般治疗时间为60min,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组织无损伤,安全性较高。但体外高频热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加剧患者病情。因此,本次研究探讨了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的护理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共1000例恶性肿瘤行体外高频热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4例,女性286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1.5±4.1)岁。所有患者恶性肿瘤均为中晚期或术后复发,其中胸腔肿瘤 540例,腹腔肿瘤 108例,盆腔肿瘤132例,其他肿瘤220例。

1.2方法

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明确患者无热疗禁忌症、心脏起搏器、金属假肢、金属节育环等。热疗前适当预热仪器5~10min,在对热疗仪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温度控制为41~43℃,根据热疗的位置安排电极位置,电极应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与四肢保持3min,与躯干保持5cm,与前列腺保持7cm,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能力微调温度。持续60min,2~3次/周,6次/疗程。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观察患者是否有负面症状,例如刺痛、出汗、烫伤等,保证温度、功率的合理性。

2.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均完成,未发生烫伤和硬结仅有5例皮肤发红,经临床处理后均治愈。

3.护理

3.1热疗前护理

第一,心理护理。体外高频热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技术,患者大多对其了解较少,治疗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4]。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应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介绍体外高频热疗的相关知识,例如治疗方法、治疗优势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渠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第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在热疗前减少饮水,尽量排尿,若尿道口存在残留尿液,应用纸巾擦干,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治疗过程中应告知患者配合护理人员,保持体位不便,若有不适感觉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假肢、金属节育环等,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及磁性物品,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烫伤;第三,皮肤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告知患者穿纯棉内裤或使治疗位置充分暴露,若治疗位置存在油膏性或湿敷性物质,应及时对皮肤进行清洁消毒,避免治疗时产生烫伤。若患者有留置尿管,应先将余尿排除干净,夹紧尿管后再行治疗。若患者需要补液治疗,应调整为合理的滴速,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温,补液与照射部位至少应相距50cm;第四,营养支持。治疗前,应叮嘱患者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饮食计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补充能量合剂、氨基酸、维生素等。

3.2热疗中护理

第一,热疗准备。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以及治疗位置,选择合适的卧位,一般情况下采用平卧位。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整,避免患者出现感冒等疾病;第二,皮肤护理。治疗时应对患者的皮肤耐热情况进行评估,电极板中心应对准肿瘤体表中心部位,保证能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可对温度进行适当调整,但最高不得超过45℃,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对皮肤造成灼伤。对于肥胖患者,若热疗位置存在瘢痕,且必须在此位置进行热疗时,应当给予小水袋,减少对瘢痕组织的影响。若患者的皮下脂肪过厚,会降低患者对热疗的耐受性,因此治疗时护理人员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当患者有局部过热、刺痛等症状时,应适当调整频率,避免引发皮下脂肪硬结或烫伤等不良情况,一般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皮肤潮红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即可好转[5,6];第三,病情监测。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明确热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当热疗温度提高至42.5℃时,由于体温的上升,可能导致机体循环加速,心输出量上升,因此应注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如心率、血压等,一旦患者有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应警惕虚弱、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的发生。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缓慢起床,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若患者治疗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给予吸氧治疗,并及时调整体位,对无法耐受治疗者立刻停止治疗。若患者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擦干汗液,并调节室内温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第四,联合放化疗患者的护理。对于热疗联合放化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呕吐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治疗时准备好塑料袋,一旦出现呕吐,停止治疗,并帮助患者将头转向一侧,避免窒息。

3.3热疗后护理

第一,由于热疗时患者的出汗较多,治疗后可能出现虚脱症状。因此治疗后患者不能立即离开,而应适当休息10~15min,无明显不适方可离开;第二,治疗后24h严密监测患者皮肤症状,观察是否有皮肤灼伤、瘀点等,及时处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讨论

综上所述,体外高频热疗是一种无创、无痛、非介入性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下脂肪硬结、烫伤等不良反应,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古国桂, 王小莉, 钱华俊. 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的护理体会[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4(1):93-94.

[2] 刘淑梅, 韩文峰. 人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 2014(15):2376-2377.

[3] 张克勤, 赵文飞, 陆月香,等. 热化疗对ARH-77细胞株增殖抑制、凋亡及Bcl-2表达影响的研究[J]. 中国肿瘤, 2016, 25(2):138-142.

[4] 兰素琴, 罗莉蓉, 邓荣. 肿瘤患者运用体外高频热疗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对策[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5):594-595.

[5] 官川博, 徐静. 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J]. 吉林医学, 2013, 34(33):6990-6990.

[6] 石书芹, 刘义冰.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体外高频热疗的护理体会[J]. 河北医药, 2010, 32(14):1984-1984.

论文作者:杨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护理及观察论文_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