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多发伤患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探究论文_1张焕芬, 2赵喜梅

1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医学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2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医学科 内蒙古 包头014010

摘要:目的:对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本院急诊就行救治的多发伤患者158例,对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统计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的结果。结果: 头部损伤、创伤严重程度、心脏骤停,入院时的心跳血压、体温以及呼吸系统感染与多发伤患者的死亡有密切关系;经急救措施后,成功脱险患者145例,成功率为91.77%。结论: 急救医护人员应对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急救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多发伤;危险因素;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R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013-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ath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emergency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appropriate first aid measures. Methods: May 2013 to November 2015 in our emergency line treatment of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158 cases, risk factors may lead to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results to the patient first aid measures. Results: head injury, the severity of trauma, cardiac arrest,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body temperature and dea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on admission; after first aid measures, 1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escape, the success rate was 91.77 %.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medical response cause death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risk factors and targeted to take emergency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Keywords: multiple injuries; risk factors; first aid measures

多发伤是由同一致伤因素导致的同时性或继发性严重创伤,可同时损害多个身体部位[1]。研究显示[2],随着受伤部位的增加,病死率显著上升。急诊是进行多发伤救治的关键所在,对伤患致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判断,并采取必要急救措施,是降低病死率,保证伤患生存的决定性环节。因此,本研究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本院急诊就行救治的多发伤患者158例,针对其中的致死危险因素和相应急救措施进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本研究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本院急诊就行救治的多发伤患者158例,男83例,女75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39.2±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2例,坠落伤19例,锐器伤27例,爆炸伤9例,挤压伤19例,其他原因导致损伤12例。致伤部位:两个损伤部位64例,三个损伤部位57例,四个及以上损伤部位37例;其中,颅脑损伤82例,腹部损伤113例,胸部损伤72例,盆骨损伤59例,脊柱损伤64例,四肢损伤118例,其他部位损伤49例。伤情程度:按AIS90-ISS 法评定,<16分 79例,16-25分 48例,>25分 31例。

1.2 急救措施

①现场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粗检以初步确定伤情,判断患者有无休克、昏迷、大出血等危险情况,及时进行创伤处理。基本救护原则为,1)优先处理可能致死的危险因素,再处理其他伤势;2)对危重伤患可在了解既往病史前采取抢救措施[3]。②院前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多发伤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应及时清理口鼻等处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给氧;2)准备进行抗休克治疗,多发伤患者往往伴随大出血,导致休克死亡,应选择两条远离伤处的静脉血管,一条用以扩容,一条用以及时输入抢救药物[4];3)止血镇痛,应对活动性出血进行及时控制,这也是应对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止血时可使用加厚敷料加压包扎,同时关注患者有无血管和神经损伤,当发生剧烈疼痛时,可给予必要止痛剂。③院内急救措施:伤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应立即测量各项生命体征,评价病情危重程度后进行伤情处理。1)颅脑部损伤,瞳孔是重要的定位体征,应给予密切观察;对确诊为急性颅内出血的伤者应尽快做好手术准备;2)胸部损伤,伤者易发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反常呼吸、肋骨骨折、血气胸和心包填塞症状等[5],一旦出现进行性血胸应立即准备进行开胸手术。3)腹部损伤,应注意是否有腹壁软组织挫伤,对脏器脱出的开放性创口患者,原则上不送回腹腔,以防止脏器压伤,有膀胱损伤者留置导尿管,有胃部损伤者留置胃管。4)四肢损伤,开放性创伤应控制伤口迅速止血,使用简单夹板固定后,将患肢抬高,降低出血。5)脊柱损伤,使用硬板床进行搬运,防止二次伤害。

1.3 调查统计

调查并统计可能与多发伤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涉及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受伤部位,创伤严重程度,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入院时的心跳血压及各系统是否存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全部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方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多发伤患者致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多发伤患者致死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头部损伤、创伤严重程度、心脏骤停,入院时的心跳血压、体温以及呼吸系统感染与患者的死亡有密切关系。

3 讨论

多发伤是急救常见病症,最常见原因是交通事故,其他原因有高空坠落,锐器割伤,爆炸伤害等,往往造成多部位同时或继发性创伤,有较高的死亡率[6]。由于多发伤的病情复杂,对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头部损伤、创伤严重程度、心脏骤停,入院时的心跳血压、体温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是与患者死亡最相关的几个因素。

头部损伤在身体各部位损伤中危险度最高,最容易导致患者死亡,颅脑损伤会引起脑水肿,不可逆的脑干损伤,以及全身多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尤其是急性颅内出血,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或者造成严重残疾[7]。在多发伤的急救措施中,在经初步诊断后,如发现头部损伤,应进行优先处理。根据文献报道[8],多发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死亡率,当有2 个受伤部位时,患者病死率为49%,当有3 个受伤部位时,病死率提高11%,当受伤部位达到4 个或4个以上时,病死率最高可达71%。因此,确定患者受伤部位,采取从紧急到轻微的顺序分别进行救治,可大大提高急救效果。患者入院时的心跳、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也是关系到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多发伤往往伴随大出血,导致患者血压降低,直至发生休克,同时伴有呼吸衰竭、器官功能损伤,最严重可发生心脏骤停[9],导致患者死亡。创伤性心脏骤停的复苏率相对较低,不到5%,而这一过程往往发生在伤后1-4小时内,因此,应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察,一旦出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急救。容易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还有器官感染,尤其是呼吸系统的肺部感染,导致的病死率远高于消化道系统和泌尿系统,主要原因是窒息、缺氧,进而伤及全身各器官功能。

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样,病情复杂,但多数可以在急救阶段得到救治,及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重视建立科学规范的急救流程,并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时间观念,为多发伤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黄金1小时”[10]。同时注意培养医护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针对不同伤情采取不同措施,有预见性地采取急救措施。总之,急救医护人员应对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急救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辉,陈少军,唐朝晖等.多发伤患者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3):310-314.

[2] 刘华,李兵,阮海林等.GCS、ISS、RTS 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5,(21):4-6.

[3] 许芳,郑海燕,杨仁荣等.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创伤性连枷胸合并多发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12):1096-1098.

[4] 尼加提江·艾比不拉,阿力木江·阿布力米提,帕尔哈提·拜合提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价及预后预测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6):548-552.

[5] 彭媛,陆士奇,刘龙等.活化蛋白C炎症因子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障碍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1):1002-1005.

[6] 王浩,曹烨琳,温良等.颅脑创伤急诊开颅术前凝血功能障碍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4):685-687.

[7] 曾杰,陈宁波,胡卫健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 活化水平联合白介素6水平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5,(15):1753-1757.

[8] 付锐,项和平,杨琍琦等.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游离DNA对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8):850-854.

[9] 赵敏,陈阵,许淑芳等.复合免疫营养对严重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15,(3):55-58.

[10] 尤建川,曾令雄,张廷玖等.一体化救治模式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36-38.

论文作者:1张焕芬, 2赵喜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急诊多发伤患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探究论文_1张焕芬, 2赵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