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TM网络的分布式视频系统模型

一种基于ATM网络的分布式视频系统模型

李超勇[1]1997年在《一种基于ATM网络的分布式视频系统模型》文中提出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宽带网络能够支持的各种业务——主要是多媒体业务的研究也蓬勃的发展起来。电信部门从自身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迎接竞争的需要出发,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实施了ATM宽带多媒体试验网络项目,并且开展了宽带多媒体业务的试验和研究工作。 传统的通信网络是以语音信号传输为主的,今天的通信网络正在向能够支持文本、图象、视象、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视频点播(VOD)业务是B-ISDN的一种基础业务。B-ISDN的网络基础是ATM,ATM为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网络基础。INTERNET是目前全球规模的最大的信息网络,但是由于INTERNET的网络基础TCP/IP本身的问题,INTERNET适合于传输非实时信息,并不能够适合于传输多媒体信息。本文所介绍的多媒体信息服务方式是结合TCP/IP技术和ATM技术的方式,以充分的发挥这两者的优点。 由于网络视频服务系统目前主要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各种视频服务系统都是单服务器的结构,但是由于广域网带宽、服务器性能的限制等问题,这种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未来公用网上的视频服务系统,本文提出的分布式视频系统提出了一种多级存储模型,它将计算机系统中的缓存概念应用于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中。中央档案服务器(AS)作为一种后备视频库的方式存在,它的优点是存储费用低,但是它的速度较慢,并不能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直接为用户服务的是接近用户的视频文件服务器(VFS),由于视频文件服务器接近用户终端,可以处于一个高速的网络中,因此能够为用户提供廉价的视频服务。AS、VFS、客户终端共同组成了多级存储结构。文章设计了分布式视频系统模型中的若干关键算法,并对其做了初步的研究。 分布式视频服务系统为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上视频服务的体系结构,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前瞻性,该模型将首先在北京公用宽带信息网络的试验平台上进行实验。

佚名[2]2000年在《通信》文中研究指明UUU50865电子商务标淮化总体框架研究/胡涵景(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刀电子技术应用一2 000,26(4)一4一630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框架,电子商务标准化所涉及的问题及对未来的构想.参6(金)TN910005

佚名[3]2002年在《通信》文中研究指明‘]’N91 020208601 PX实时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匡巍,张晓林,崔迎炜,周向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月晾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一2001,27(3)一260一263分析T基于1 PX(In七el·netwol·k Paeket eXehange

袁洪[4]2003年在《基于GPS的发电机功角广域测量与数据通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GPS的电网动态安全稳定监视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前沿课题,它对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基于GPS的电网动态安全稳定监控系统中一些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有: 1.在总结了现有发电机功角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发电机自有的转速信号实时测量功角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精度不高,工程实施难等缺点,并能通用于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采用IP技术进行电力信息的实时传输是电力通信发展的趋势,针对当前电力通信面临多业务综合传输的需求,依据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在不同网络层次上,探讨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的实现模型和协议。 3.为满足电网动态监控系统中对数据传输的要求,采用了ATM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全光纤通道,构建了一套实时、可靠的全网相角信息实时传输系统。 4.结合具体工程项目,探讨了发电机功角信息在厂站端的应用,实现了相应的软硬件。 现场运行表明,所提出的发电机功角实时测量方法和实时数据传输的模式,达到了工程要求,为最终实现电网动态安全稳定监视和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佚名[5]2000年在《通信》文中研究指明TNgl 00020898新世纪国际通信信息技术的变革/钱宗压(邮电部科技司)11电信科学,一1999,15(9)一1一3新世纪国际通信信息技术将发生巨大变革,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宽带化、综合化、分布化、分组化、大众化和个人化,未来的通信信息网络结构将由干

张占军[6]2001年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服务质量保证与资源管理》文中认为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伴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保证多媒体应用的服务质量(QoS)。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系统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 1 给出了QoS的定义和表达,以及QoS管理过程和QoS管理结构。 2 讨论了分布式多媒体操作系统。在分析了传统操作系统对多媒体应用的不适应性和操作系统的改进之后,分调度算法和资源管理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调度算法方面,提出了分布式多媒体任务风车调度算法DMSr和它的最小延迟计算算法。在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资源管理方法:基于节的未压缩多媒体流的资源管理和媒体流同步;基于优先级节的具有优先级的多媒体流的资源管理;基于优先次序节和准正态概念的访问共享资源的调度算法;基于VBR节的压缩位速率的多媒体流的资源管理;基于自适应节的多媒体QoS调节算法;基于服务器节的压缩多媒体流的服务器上资源管理和允许接纳控制算法。 3 总结了当前Internet上支持多媒体通信的服务模型和协议,包括保证QoS的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模型MPLS,以及IPv4、IPv6、ST-Ⅱ、RSVP和RTP等协议,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 4 讨论了无线移动网络中多媒体QoS保证,分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无线网络多媒体可靠传输和移动网络多媒体QoS管理。对于多媒体在无线网络上可靠传输,本文研究了ARQ和FEC给多媒体传输带来的延迟最小化问题,提出了计算延迟最小化的最佳拆分包长和最小带宽的算法。对于移动网络多媒体QoS管理,本文提出QoS管理要具有的特点:自适应能力;路由、信令和资源管理分离;捆绑信令;软状态资源管理,并给出了基于软状态资源管理的结构和状态自动机。

佚名[7]1999年在《通信》文中研究表明TNgl 99060697广东邮电三年学赶香港通讯目前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研究(上)/陈硕英,李恢誉,于维忠(广东省邮电企业管理协会)11广东通信技术.一1999,19(2)一6一8,21以对香港电讯、邮政署等进行的实地考察为基础,综合分析香港电讯、邮政

佚名[8]2002年在《通信》文中认为TN91 2002060833UM技术简介及实例/李展,陈移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通信技术.一2002,22(2)一26一29统一消息系统U MS是整合了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信息方式的新一代通信系统,介绍了U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育憬,并以

温海波[9]2002年在《ATM接入设备相关软件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因特网的爆炸性发展对通信网的建设有很大影响,促使交换体制向分组化发展。在骨干通信网络上采用IP Over ATM,还是IP Over SDH或IP OverWDM,引起了争论。ATM的优点是能较细地提供带宽,较能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有人认为适于构建多业务通信平台。某些以电信为背景的运营公司采用IP+ATM和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以适应多种用户需求。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也并不放弃ATM,而且ATM的有关技术,例如交换结构、公平排队、拥塞控制等,对研制IP交换路由器也有裨益。 本课题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九.五”课题“ATM网络和交换技术研究”的“ATM用户接入设备研究”子课题,主要涉及ATM网卡相关技术的研究及实现。用户接入设备要求多种业务通过它接入网络,通过网卡对各种业务数据进行复/分接。ATM交换机在信元级进行QoS处理,为了使应用程序得到QoS,必须在终端上处理ATM层协议、AAL层协议以及高层协议。ATM网卡完成物理层、ATM层以及SAR(分段与装配)层功能。网卡驱动程序控制着网卡的通信过程,并为上层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二是来自一研究所的项目“帧中继/ATM网络互通功能模块的实现”。 本文的研究有:1、Windows98开发了ATM网卡驱动程序,并提供传输层API接口,实现了可靠传输、实时传输,支持AAL0、AAL3/4、AAL5适配类型,支持CBR、VBR、UBR等业务,并且可带宽实现动态分配。2、在ATM网卡驱动程序基础上,开发基于AAL5适配协议的视频点播系统模型以及简单的文件传输。3、利用ATM网卡驱动程序和NDIS等技术实现以太网接入ATM网络。4、帧中继由X.25简化而来,与ATM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帧中继用于比较低速的网络,需要实现与ATM网络的互连互通。5、目前某ATM网交换机不支持多播功能,但由于要在该网上实现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等多播业务,我们需要为ATM网络实现多播功能。考虑到帧中继与ATM的互通以及多播服务器的数据转发率比较大,需要用实时操作系统实现这些功能。 在本课题中我们掌握ATM网卡软件控制技术、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编程 中文摘要一技术、为虚通道分配带宽的信元调度算法、通过NDIS接入以太网、帧中继与ATM互通技术以及实时操作系统下的编程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以下成果: .实现了 ATM网卡驱动程序(Wndows98/psosystem)o .AALS方式接入多路高速数据文件传输系统。 .实现ATM上的视频点播。音视频效果良好,达到ATM上视频点播最简 模型效果。 t 实现以太网接入。计算机可以通过ATM软件接人设备一ATM网络一 ATM软件接入设备接入Internet,享受Internet带来的各种服务,包括视 频点播、Web访问。在 10M以太网环境下,当以太网帧长度为 1518byte 时,最高转发速率为9.84Mbit/S。 t 提出两种解决ATM网上多播问题的方案,并实现之。其中ATM多播服 务器功能模块可以直接接于ATM交换机实现多播功能。所作系统支持 “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系统”业务的接入。 .实现了FR/ATM互通

参考文献:

[1]. 一种基于ATM网络的分布式视频系统模型[D]. 李超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97

[2].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0

[3].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2

[4]. 基于GPS的发电机功角广域测量与数据通信[D]. 袁洪. 河海大学. 2003

[5].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0

[6].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服务质量保证与资源管理[D]. 张占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1

[7].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1999

[8].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2

[9]. ATM接入设备相关软件研究与实现[D]. 温海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  ;  

一种基于ATM网络的分布式视频系统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