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论文_谢亚云

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论文_谢亚云

(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 山西临汾 031500)

摘要:随着配电运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配电运检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配电运检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化会直接影响配电工作效率和质量。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配电运检开始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中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概述了配电运检专业的业务流程,并进一步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配电运检;业务流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应用意义

一、配电运检专业业务流程研究

本专题主要针对配网的设备巡视管理、缺陷管理和故障抢修业务作为研究的对象。

设备巡视管理:管理人员可按照管理辖区内的各种设备的巡视周期,制定巡视的月、周、日计划,并且指定各计划的执行人。计划制定完毕后自动下装到计划执行人的手持终端中,并提示执行人有新任务到达,执行人签收后即可按照任务内容对任务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检查时可结合GPS信号和RFID识别功能:设备上有RFID标签的,读取标签后方可认为巡视到位;没有RFID标签但目标设备有经纬度坐标信息的,现场必须到达设备所在位置区间(比如距离100米)内方可认为巡视到位。检查过程中可调看单线图、设备档案、历史缺陷及检修记录等。

缺陷管理:现场人员在现场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时,可启动缺陷处理流程。首先填写缺陷记录单,记录缺陷的详细情况,现场状况,并可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缺陷单填完后实时传递到后台系统,由后台管理人员进行消缺安排。缺陷单作为标准作业表单的一种,自动下发到消缺人员的手持终端中,消缺人员签收缺陷单后启动消缺处理过程,消缺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中定义的各个步骤进行,消缺完毕后可拍照归档。消缺处理的现场情况及进度实时自动上传到主站。

故障抢修:故障抢修任务来源可能有:现场巡视人员发现的故障、客户发现电话报到客服中心的故障、调度中心发现的故障等。故障发现后需要立即处理。管理人员进行抢修安排。抢修任务自动下发到抢修人员的手持终端中,抢修人员签收抢修任务单后启动故障抢修处理过程,现场抢修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中定义的各个步骤进行,确保安全。抢修完毕后可拍照归档。抢修各个进度(如签收、出发、到达现场、故障确认、抢修完毕)情况实时自动上传到主站。在GIS系统中可看到系统中当前发生的全部故障的地理信息,处理状态,抢修人员的当前位置,所负责抢修的故障,行进轨迹等。

主站支持平台功能。主站平台作为移动终端层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中间层,主要负责业务数据的处理,设备标准库管理、计划管理、设备台账管理、终端资产管理、任务监控等管理功能。设备标准库主要存放设备各类作业的作业标准;计划管理模块用于计划的制定;设备台账管理模块展示来自PMS的设备台账数据;终端资产管理负责终端资产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任务监控管理可以查看现场作业的过程,包括现场作业中各个步骤的执行结论、执行时间地点、现场拍摄的图片,同时可以基于GIS地图回放作业的轨迹。

同时主站层负责和PMS之间的接口通讯管理,目前主站和PMS之间的接口通讯方案有如下几种:(1)采用SOA架构,基于WebService技术来实现,针对数据量不是很大,实时性要求比较强的业务,可以考虑用这种技术来实现。(2)对于部分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性不强的我们考虑使用数据文件进行传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能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3)对于部分业务我们也会考虑通过中间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提高数据交互效率。(4)移动终端功能。终端应用基于Android平台来实现,主要包括了基础平台功能、业务应用、辅助支撑功能三大块。

基础平台功能主要包括了用户登录、基础参数更新、数据的上传下载、软件在线升级、外设管理、通讯服务管理等。

业务应用层主要包括了巡视功能应用、消缺功能应用、抢修功能应用,下面以巡视功能来描述使用智能终端后的作业方式:①任务的派发和下载:班组管理人员根据计划制定巡视的计划,然后选择巡视负责人、制定计划的基本信息后即可进行派工。巡视负责人使用移动终端登录后,终端自动下载巡视任务。②作业前准备:作业人员进入任务后可以查看巡视任务的基本信息,然后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指引,进行作业前工器具准备、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前工作做完之后即进入到作业现场进行巡视。③现场巡视:作业人员到达设备现场后,按照设备巡视标准进行巡视,若发现设备不满足巡视标准则可以现场记录缺陷,同时可以现场进行拍照。缺陷信息可以通过3G网络实时回传到管理信息系统。当设备巡视完毕后终端会记录巡视结论、巡视的时间和位置信息。④作业终结:所有设备巡视完毕后,作业人员即可对本次巡视任务进行终结,终端提示作业人员检查工器具是否有丢失,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⑤数据回传:作业任务终结后,移动终端通过3G网络将现场作业的数据回传到主站管理信息系统。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进行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

以往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所有工作需要借助PC终端机进行,工作人员离开PC终端机就不能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不能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还需要进行后期的数据同步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这就会增加职工一定的劳动强度。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时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有效地降低了后期人工交互增加的工作量。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功能集中到一个系统中,有利于员工日常工作携带,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二)能够有效地避免工作盲区

在各项工作中,安全问题最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和运输量的增大,安全运营的要求明显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更加明显。切实地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就必须降低各项工作中的盲区,提高工作实时性。工作人员应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地进行了解,并对工作进行有力的跟踪、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根据计划顺利的实施,进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执行结果、执行效率。对于各种事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提醒,例如:闹钟、短信等,确保能够对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与处理。

(三)促进职工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目前大部分的员工较为缺乏信息化知识,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操作方面不够熟练。但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与普及的大环境下,配电运检专业可以在工作中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能够对职工普及信息化知识,改变职工处理日常业务的观念与方式,促进职工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量应用,建设信息化应用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配电运检专业中存在的信息不畅、网络不通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配电运检专业业务流程分析

(一)设备巡视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管辖区域中的设备的巡视周期制定巡视计划,并根据计划制定巡视人员。完成计划制定后自动下装到执行人的移动终端中,提示执行人有任务到达,在执行人接受任务后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设备巡视。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利用RFID识别功能与GPS信号对设备进行巡视。

(二)缺陷管理

巡视人员在进行现场巡视时如果发现设备存在缺陷,可以应用设备缺陷处理程序。首先填写设备设备缺陷单,对缺陷的详细情况、现场状况进行记录。并对现场拍照。在完成缺陷单填写后立即上传至后台系统,由系统后台管理人员执行消缺安排。且缺陷单有统一的标准,自动下发在手持终端中,消缺工作人员在接受到缺陷单以后启动消缺处理程序,完成消缺处理后进行拍照归档,并将消缺处理的现场情况实施传输至主站。

(三)故障抢修

故障抢修任务的来源可能有调度中心发现的故障、客户发现的故障、现场巡视人员发现的故障等。发现故障以后应立即对故障进行处理,抢修人员在接到任务以后,启动故障抢修应用程序,故障抢修应严格根据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确保抢修的安全性。完成故障抢修以后应进行拍照归档,将抢修的实时情况上传到主站。在GIS系统中能够对全部故障地理信息、抢修人员所处位置以及处理的状态清楚地了解。

移动作业平台技术架构:根据系统的架构,可以将系统功能划分为主站支持平台、前置服务层、移动终端层、主站层。

前置服务层的功能:前置服务层,在前置机上运行前置通信服务程序与终端通信,并对解析协议、控制心跳。在终端启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以后,应用3G网络拨号,成功拨号后进行前置机连接,在连接时向前置机提交客户端的身份认证依据。前置机在接收到请求以后,根据客户端所提供的认证依据对服务器身份进行认证,只有认证通过才能允许终端进行连接。前置机的主要作用有解析协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包装Java对象,与终端维持链路心跳测试,安全认证以及接受终端连接等。对于操作层发送的命令,应根据协议拆包,并将其转换为数据帧。现阶段支持通信的方式有HTTP和TCP两类,其中HTTP的消息主要用于业务数据的传送,而TCP消息主要用于发送小数据包且传输频率高的报文或者是对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报文。

主站支持平台的功能:作为业务系统与移动终端层间的主站平台,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任务监控管理、终端资产管理、设备台账管理、计划管理以及设备标准库的管理等。任务监控管理包含对现场作物进行查看,现场执行结果、执行时间以及地点等。终端资产管理主要负责对终端资产的信息进行删除、修改以及输入。设备台账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展示来源与PMS的设备台账数据。设备标准库的主要功能是存放各种作业标准。

结语

在配电运检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现场作业纳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配电运检中缺乏信息化,现场数据不能实时传输以及职工工作量大等问题。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后,职工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接收任务,并将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在提升了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配电运检各项工作的质量,实现了配电运检工作高效率、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振雨,张长营.10(20)kV典型电力客户配电运检实训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167-168.

[2]李福军.让青春在岗位上闪光――记大连五一特等奖章获得者、大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配电运检八班青年工人周颖[J].当代工人精品刊,2013(3):60-61.

[3] 李少义.联通IDC 机房配电保护控制系统规划设计[D].南昌大学,2013.

[4]秦福祥,李俊.关于物联网技术开启配网巡检新模式探讨[J].青年时代,2015(19):92-93.

[5]王英男,甄岩,张翼英,等.物联网技术在电网灾备中心的应用[J].供用电,2014(8):49-53.

[6]张彦.红外热像零值绝缘子在线检测算法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3.

[7]徐佳兵.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及GIS技术的电力现场管理系统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论文作者:谢亚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论文_谢亚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