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手术全麻诱导期预注小剂量舒芬太尼的效果观察论文_代文涛,刘娣,薛亚男,翟明,李晓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摘要】合并高血压病的手术患者日益增多,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快速推注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和罗库溴铵的注射性疼痛都可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观察在麻醉诱导前预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于以上不良反应的影响,并探讨预注舒芬太尼的最优剂量。

【关键词】预注;舒芬太尼;呛咳;罗库溴铵;注射痛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52-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我院行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纳入高血压Ⅰ~Ⅱ级、ASA分级Ⅱ~Ⅲ级,排除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有肝、肾、内分泌疾病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四组(n=30):对照组C组、实验组D1组、D2组、D3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预注生理盐水2ml(C组)、舒芬太尼0.1μg×Kg-1(D1组)、0.2μg×Kg-1(D2组)、0.3μg×Kg-1(D3组)。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高血压分级、体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建立前臂静脉通路,并监测心率、血压。诱导前3分钟给予预注量,观察预注后3min有无呛咳反应。全麻诱导给药顺序为咪达唑仑40μg×Kg-1、舒芬太尼剩余量(总量达0.5μg×Kg-1)、罗库溴铵1mg×Kg-1、依托咪酯0.3mg×Kg-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四组患者入室后(T0)、预注舒芬太尼后(T1)、全麻诱导后(T2),各时点的心率、血压。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在T1及T2时点呛咳发生情况及分级。观察注射罗库溴铵时缩肢反应的发生率,用4点评分法评估。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四组患者呛咳情况见表1,T1时点,D3组发生率较高,T2时点,C组发生率较高。四组患者缩肢反应情况见表2,C组发生率最高,而D2组、D3组又优于D1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在各时点心率、血压情况见表3,T1时点的D3组与T2时点的C组与其他3组有显著差异。

表1 四组患者在预注舒芬太尼后和全麻诱导后呛咳情况

*与C组比较P<0.05;#与D3组比较P<0.05。

3.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因情绪紧张,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全麻诱导时,快速推注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会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表现就是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能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和肺水肿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诱发呛咳的机制可能为:舒芬太尼可导致肌肉强直,胸壁顺应性下降,当出现声门上梗阻时,可以诱发呛咳[1];舒芬太尼溶剂中的枸橼酸可以诱发咳嗽反射与气道收缩反应;舒芬太尼抑制交感神经,间接增加迷走神经张力,诱发支气管上皮细胞释放组胺,刺激支气管黏膜诱发咳嗽[2];与舒芬太尼作用于介导呛咳的μ2型受体有关。在本研究中,C组在诱导时与D3组预注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呛咳反应,部分患者呛咳程度分级达到Ⅲ级-Ⅵ级,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预注舒芬太尼后,使得舒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峰值下降,达不到呛咳的触发阈值,并预先结合了部分呼吸道中的阿片类受体,从而阻止大剂量舒芬太尼在短时间内结合呼吸道阿片受体产生的呛咳反射。

罗库溴铵引起注射痛的机制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注射液的PH值较低以及非生理性的渗透压浓度激活伤害性感受器;内源性组胺以及其他炎性介质释放。预注舒芬太尼,使得推注舒芬太尼与推注罗库溴铵有了较长的时间间隔,舒芬太尼有足够的起效时间,可以很好地抑制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

本研究中,D2组在预注和诱导时良好的抑制了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射并缓解了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综上所述,全麻诱导前3min预注0.2μg×Kg-1舒芬太尼可使高血压患者在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成健,杨洋,杨改生.不同给药速度和方法对舒芬太尼诱发的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6,51(6):107.

[2]李后香.全麻诱导中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呛咳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1(40):87.

论文作者:代文涛,刘娣,薛亚男,翟明,李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患者手术全麻诱导期预注小剂量舒芬太尼的效果观察论文_代文涛,刘娣,薛亚男,翟明,李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