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管道合作的背景_中俄论文

中俄能源管道合作的背景_中俄论文

中俄能源管线合作的来龙去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来龙去脉论文,管线论文,中俄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安大线”输油管道搁浅后,中俄能源合作走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今后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日本巨大投资允诺和俄罗斯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动下,这一合作项目迟迟无法落实。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双方将能源合作提上日程,欲以能源合作为龙头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然而长达几年的能源管线合作一波三折至今仍无结果。

1.2001年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1996年4月,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确立了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期间双方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将包括中国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引进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双方会谈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注:[日]《朝日新闻》1996年4月24日。)。此后,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分委会领导下,开始就铺设从俄通向中国的输油、输气管道问题进行磋商,并签署多项协议。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应邀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将发展经济合作作为中俄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战略基础。在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等文件。同年9月7日,朱镕基总理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该协议对双方输油管道合作的相关事宜做了具体规定:(1)输油管道走向:计划铺设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安大线),全长2400公里。预计2002年7月前结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2005年投放运营,输油量为2500万至3000万吨(注:俄罗斯副外长亚历山大·洛修科夫:《“重大条约”长远前景》,[俄罗斯]《国际生活》月刊2001年8月24日。)。(2)双方参加的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经费:首先,双方各自分摊3000万美元科研经费。其次,据估计,修建“安大线”管道需要投资17亿美元,中方承诺承担中国境内800公里部分管线所需的4.83亿美元的全部投资,俄方部分在中方积极配合下资金筹措有保障。

2.2003年3月俄政府提出管线“二并一”折中方案。中俄双方自决定修建“安大线”后,中国政府于2002年12月初批准中方公司的报告,但俄方一直未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且俄高层态度前后摇摆。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时,承担中俄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新方案(简称“远东方案”,即“安纳线”)。2003年2月7日,俄能源部召开会议,决定:将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和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石油管道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建设一条由支线经外贝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和输气干线,通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之后再从中国国境附近的中继地赤塔转接远东的纳霍德卡,并将此方案提交政府会议审议。

2003年3月12日,俄政府经审议基本确定“一线双向”的石油管道“折中方案”,即修建“安纳线”的同时修建“安大线”分管道,并决定先修“安大线”。5月18日,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宣布“折中方案”基本通过,并表示9月才可最终定案。俄提出的“二并一”方案实际上是对争论不休的“中俄方案”和“远东方案”的折中,是俄政府在分别支持两种方案的力量之间做出的一种妥协。俄国内舆论认为,这一方案“最大限度地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以及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

同年5月26~28日,胡锦涛主席首次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会晤时双方讨论了关于修建能源管线问题。普京表示“能源合作是俄中关系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有多个合作方向”,但他在石油管道项目问题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具体的承诺,只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做了肯定的表述。28日,中国天然气集团总公司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但6月20日俄高层领导人表示“安大线”与“安纳线”各有优势,最终方案要在对西伯利亚储油量及经济技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全面论证后才能决定。同时,俄罗斯向中国提出无限期推迟原定于8月25日举行的两国政府能源分委会会议。

2003年9月,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问中国。他表示,俄会尽力满足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要,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完成连接两国的输油管道。他在俄中总理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中“安大线”输油管建设工程的投资认证尚未完成,油管的最终走向尚未选定,这项工程的实施之所以有所拖延,是因为“油管走向涉及生态安全”。由于油管走向的两个方案都离贝加尔湖不远,工程制订者“对工程的生态安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管道走向的修改建议在三四个月后完成,并且提交专家认定。同时,卡西亚诺夫指出,俄罗斯政府创造一切条件吸引俄罗斯公司为中国提供石油,决定把“2004至2005年通过铁路运往中国的石油数量由每年180万吨增加到450万至500万吨”,运往中国的石油数量还将逐渐增加,直到俄中输油管建成。2003年10月,俄政府以偷税、诈骗、制造假文件、利用欺骗手段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侵占财产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等6项罪名,逮捕了中俄管线俄罗斯合作方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霍至今仍被羁押在狱中。这使该公司的实力、地位受到削弱,也使中俄石油管线合作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3.2004年初俄罗斯酝酿出台新方案。2004年2月26日,普京在出席俄远东运输基础发展设施会议时听取了萨哈共和国总统什特罗夫关于通往纳霍德卡最佳石油管道路线方案的汇报,并委托其制订远东油气出口管线具体方案(注:雅库特共和国总理叶戈尔·鲍里索夫接受《俄罗斯报》采访,俄东方媒体通讯社网站2004年2月22日。)。萨哈共和国政府提议的石油、与天然气管道统一走廊的基本路线是:下波伊马(邻近泰舍特)—尤鲁布琴—托霍莫油气田—上乔纳油气田—塔拉坎油气田—恰扬达油气田—连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阿尔丹—涅留恩格里—滕达—斯科沃罗季诺—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全长6224公里。然后,科维克金、杜尔西米宁斯克、亚克金斯克油气田也将加入这一线路。3月3日,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公布了远东石油管道“新方案”(注:新华网2004年3月5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新方案”计划修建两条管道,一条通往纳霍德卡,另一条分管道通往中国。管道起点是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的枢纽泰舍特,途经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4个地区,总长度约4100公里,建设周期4年。预计在今年底前结束成本核算,2005年初完成技术和经济论证。据称“新方案”已上报俄政府待批,但到目前为止,俄新政府组建后对输油管线走向问题尚未做出正式表示。一些西方媒体纷纷猜测石油管线走向,为正视听,新任外长拉夫罗夫3月17日明确表示,俄政府“近期不会做出通往日本石油管道的决定”(注:凤凰卫视资讯台2004年3月18日。)。

俄政府在中俄石油管线合作问题上犹豫不决,不但有深层权衡利益的考虑,也有国内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的牵制,以及国际因素的干扰。

1.俄国内企业集团和地方利益之争,影响政府决策。普京在第一任期内加强权力基础,出台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法规和政策,稳定国内政局。同时提出“强国富民”政策,将中心工作逐步转向发展经济,使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俄企业集团和地方在振兴经济中成为主力军,目前,俄排名前20位的工业金融等企业集团掌控国家70%财富,它们对中央决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根据2003年出台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伊尔库茨克和萨哈将被辟为新的油气开采中心,俄中央在政策上对该地区予以更多扶持。随着企业集团和地方在俄经济地位的上升,它们对中央决策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控制贝加尔湖以北油田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负责管道建设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想抢占远东能源开发先机,提出“北线”方案,即“安纳线”,与尤科斯公司发生冲突。他们的主要考虑是,在俄境内的“安大线”输油管道只有1600公里,而“安纳线”管长4000多公里,负责管道管理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后者获得的石油销售税和管道运输费比前者要多两倍以上,而且俄的管输费还在不断提高,所以竭力主张修建“安纳线”。

远东一些领导人强烈反对“安大线”,因为该管线只经过伊尔库茨克和赤塔两个州,而“安纳线”将经过远东地区五个州。专家估算,若管线穿过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当地财政每年增收2500万美元,还可增加就业机会。所以,在2003年底的俄联邦安全会议上,远东地方领导人最先非难“安大线”。他们称,“安大线”在俄境内要经过西伯利亚东部一些自然保护区,将会对那里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俄石油运输公司,以及远东和西伯利亚一些地区官员积极呼吁修建“安纳线”,俄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达里金、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和俄总统驻远东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都表示支持“安纳线”,为了向政府施加压力,2003年5月他们向普京上书“远东州长联名信”,要求修建“安纳线”。

按照俄方法律程序,俄罗斯的任何国际合作项目在实施前都须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项目投资论证和设计实施论证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论证报告都须经政府批准和总统签字方可行动。据此,尚未得到政府和总统批准的“安大线”存在改变或被否决的可能性。

2.日本为推进能源进口多样化战略,不惜重金介入远东能源合作,为中俄管线增加变数。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迫使日本积极推行石油采购地点多样化战略,以降低90%的石油供应依靠中东的风险。小泉看准普京急于开发远东能源而急需资金,2002年下半年主动提出将加强能源合作、修建远东石油管道作为日俄经济合作的重点,并开始酝酿首次访俄问题。在小泉出访前夕,日本政府向俄罗斯政府建议:日本打算每天从俄罗斯购买100万桶石油。同时,日本方面还表示将为修建从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到远东纳霍德卡港的3800公里长的输油管道提供金融援助(注:马·列古延科:《亚洲龙觊觎俄罗斯石油》,[俄罗斯]《晨报》2003年1月13日。)。日本这一思路与俄罗斯“扩大能源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2003年1月9~12日,小泉正式访问俄罗斯,与普京签署《日俄行动计划》,并首次将加强日俄能源合作列入该计划。为了说服俄首先铺设“安纳线”,日本对俄多方做工作。一是重金许诺。2003年6月29日外相川口顺子访俄时与俄副总理赫里斯坚科谈判,答应提供135亿美元的政府低息贷款和私人公司投资的国家担保,用于修建石油管线、改造旧油田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新油田的勘探,以及完善石油管道沿线的经济设施等(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尤里·亚历山德罗夫:《亚洲两大超级大国输油管道争夺战加剧》,[俄罗斯]《独立报》2003年8月22日。)。小泉5月和10月又两次面晤普京,专门商谈两国能源合作问题,在10月的APEC会议上,他还提出一个新的70亿美元最新扶助计划,表示积极合作姿态。二是全方位展开“攻心战”。除小泉首相本人和外相及资源能源厅长官冈本严等政府高官率团访俄外,日本还启动前首相森喜朗利用“老关系”做工作,对俄进行游说。同时,日本还积极拉拢俄滨海边疆区等有关俄罗斯高级地方官员,授意他们提出“安大线”破坏生态平衡,应优先铺设“安纳线”的建议。此外,日本还组成精干的专家队伍,对两条石油管线方案以及俄罗斯的有关法律进行深入研究,极力渲染“安大线”的缺点。

日本攻关取得了俄官方“关于亚太地区输油管道问题的最终方案尚未确定”的阶段性成果。2003年11月13日和26日,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亚科夫和俄国家石油管道公司总裁维因施托克先后表明修建“安纳线”的立场。日本积极争取参与俄远东能源合作有其深层次的战略意图:(1)抢占俄油管开发权,一可避免从中国进口原油而提高购油成本,也有利于日成为亚洲石油中继站,向该地区其他国家转口石油;二可确保能源安全,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2)以管道问题拖俄,相机重开双边和平协议谈判,解决北方领土问题。2004年是日俄战争100周年,日欲借机“决断两国政治问题”。小泉在今年2月7日的“北方领土日”时表明,“俄不归还北方四岛,双边关系就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并期待今秋普京连任后访日,使两国关系有“重大突破”(注:[日]《世界日报》2004年2月8日。)。(3)防止政治边缘化。日目前虽已介入解决朝核问题,参加半岛6方会谈机制,但其影响有限,且朝鲜不欢迎日参与半岛事务,指责其“将核问题用于国内政治目的”。日欲借俄地缘重要性和国际影响提升地位,普京曾表态对日解决“绑架问题”和实现日朝邦交正常化“尽量提供帮助”。

3.美国瞄准俄远东能源,欲插手合作获取份额。进入21世纪,美国仍采取尽量节省自己的石油资源,首先掠夺性利用世界各地石油资源的能源战略,并借俄罗斯推行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之机,加强与俄能源合作。2002年5月双方签署了《俄美能源对话共同声明》和《俄美发展经济联系共同声明》。此后两国多次举行能源问题会谈。2003年5月底,布什访俄时与普京商谈“美国从俄远东地区买油问题”。7月15日,美驻俄大使弗什博在出席萨哈林太平洋伙伴合作会议时,与俄方讨论了两国企业共同开发石油与天然气等问题,同时表示“希望俄输油管线从濒临日本海的纳霍德卡港出口”。美还在暗地里支持日本说服俄罗斯,修建“安纳线”。美国的主要考虑:一是希望控制和获得俄的石油。从近期看,如果修建直接通往中国的“安大线”,美将无法达到其目的,修建“安纳线”对美国有利;从长远看,世界石油消费不断增长,而全球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俄罗斯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石油储量的国家之一,美企业早已盯上俄能源储量(注:中俄经贸网2003年10月21日。),筹划长远合作。二是目前中国进口石油中约70%来自中东,其中主要来自阿曼,而阿曼由美国控制。美国担心,中俄铺设石油管线后,中国进口阿曼的石油减少,美国利益会受到损害。三是担心中俄关系紧密会对美在亚太地区称霸形成挑战。

中俄管线合作裹足不前为两国经贸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但不致伤及两国整体经济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主要因为:(1)今后10年将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双方面临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和争取良好外部和平环境的共同需求,中俄关系互利发展在双方的对外战略中仍居重要地位。普京在今年5月7日正式就任总统仪式上发表简短演说,誓言在今后4年执政中要让俄罗斯成为“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富强、和平国家”(注:法新社莫斯科2004年5月7日电。)。(2)俄高层领导重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今年1月22日,普京公开将俄中关系定位为“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之上的战略伙伴关系”,并表示:“俄中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今后几年,两国对话将达到一个新水平”(注:俄塔社莫斯科2004年1月22日电。)。3月15日,普京连任后强调,俄罗斯人民和领导人珍视同中国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愿全力以赴进一步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3)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互补性极强,合作潜力大。中国最近20多年经济始终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不减,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且进口增长最快。目前,中国石油的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5亿吨左右,石油进口数量则以每年上千万吨的速度增加,如今已经达到年进口7000万吨的水平,今后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不久年进口石油数量将会超过1亿吨。而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据俄政府官员预计,今后几年石油出口将进一步增加,2004年出口量将为2.2亿吨,2007年将达2.5亿至2.6亿吨(注:中俄经贸网2004年5月10日。)。中俄修建到中国的石油管道,符合双方利益。从长远看,中国是俄罗斯无法忽视的巨大市场(注:《中俄石油管线“二并一”俄为中国市场改道》,《国际金融报》2003年2月19日。)。

标签:;  ;  ;  ;  ;  ;  ;  ;  ;  ;  ;  

中俄能源管道合作的背景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