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_金融论文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_金融论文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金融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在金融方面都要进行重大的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的内容相当广泛,可以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本文主要把金融创新最基本的内容介绍给读者,以便大家对金融创新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一、什么是金融创新

在了解金融创新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创新。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中存在着许多赚钱的机会,这就是潜在的利润,出于盈利的目的,经济主体就要想办法把潜在的利润变成现实的利润。如果现行的体制和手段不能使其得到这一潜在的利润,就需要在体制上和手段上进行改革,改革的结果表现为经济主体能够得到经济中潜在的利润。因此,简单地说,创新就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而进行的体制上或者手段上的改革,这就是创新的含义。

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内的创新。在金融领域内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和现行手段下无法得到,因此在金融领域内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因此,金融创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金融体制创新;另一类叫金融手段创新,或者叫金融工具创新。现实生活中金融创新的例子很多,例如,1、大额存单过去没有,它的出现就是金融工具的一种创新,通过大额存单,银行可以更为方便地吸收资金,对银行是有好处的;2、定活两便存款,既可以作为活期存款,也可以作为定期存款,这也是一种过去没有的金融工具,它的出现也是一种金融创新,还可以举相当多的例子。可见,金融创新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十分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金融创新的例子。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创新呢?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因在国外经济学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金融创新的原因是利润的诱导,另一种解释认为金融创新来自环境的压力,一个是拉,一个是推,利润诱导是拉,比如在经济中有很多潜在的利润,怎么去得到它,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或一般企业都会想办法获得,这一潜在的利润引诱着他,因此,推动着金融创新。

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利润的诱导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金融创新之所以能实现,主要是由于环境压力的存在,由于压力的存在,使得企业不这样做就没有出路,环境的压力逼迫它一定要想办法取得这一潜在利润,从而推动着金融创新。

从金融体制创新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的压力起着较大的作用。环境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领域中经常存在着金融管制,金融管制的结果使得银行等金融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无法实现原来的利润,更谈不上获得潜在的利润,因此从体制上讲,金融创新之所以能产生,往往是金融企业逃避管制的结果,见到红灯不能闯,但可以绕着走,现行管制总有一条夹缝,就从这条夹缝中寻求发展,这样就会产生金融体制方面的变化,从而引起金融创新。二是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金融领域不断有新的金融机构出现,竞争不断加剧,原有的金融机构有的发展了,有的衰败了。

在如此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中,金融企业必须寻求一些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国与国之间的金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有时为了使本国的企业能在国际领域内取得有利地位,就必须推动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从而引起金融创新。三是规避风险。环境的压力表现在金融体制方面,使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都感到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利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前景没有把握,因此就想办法在前景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创新来维持其生存并得到发展,从而推动金融体制进行一些改革,这样就会产生金融体制上的创新。

从历史上看,金融创新虽然是从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才比较时髦,但金融创新实际上从古到今都在发生,只不过在过去是隔了很多年才发生一次比较大的创新。例如,从历史角度来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金融创新。在当时情况下,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才能把社会上闲散资金集中在一起,才能增加企业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取得潜在利润。证券交易所过去也是没有的,后来由于分散交易的弊病很多,这样在体制上就要创新,于是开始出现了证券交易所。所以,环境的压力逼迫着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去寻找实现潜在利润的途径。

利润诱导与体制创新也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在手段方面的创新,主要是由于经济中有很多利润利用现有手段不可能得到,如果采用另外一种手段,也许就可以得到,假定银行的存款形式很简单,只有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两种,活期存款利率太低,定期存款不到期又不能动用,假定动用,利息就没了。定活两便存款就可以使存款者把一部分本来不愿存入银行的货币也存入银行,从而使银行得到充裕的资金。再比如说,可转换大额存单,也是一种金融手段创新。

金融创新成功后,为什么能在社会上很快推广呢?金融体制方面的创新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法规或议会通过一些法津把金融体制方面的创新成果固定下来。金融手段的创新主体主要是银行和其他各种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由于进行创新而得到好处,其他金融机构必然纷纷效仿,从而使创新得到普及。所以,很多金融手段创新都是某个金融机构首先推出,其他金融机构效仿后得到普及的。有人做了统计,从七十年代后期到今天,金融工具的创新不下几百种,都是创新以后被别人采用。当然,金融创新也有失败的,那就是创新以后,自己得不到利润,或成本过高,还有的金融创新与创新主体的特殊地位、信誉以及所处环境有关,别人没法学,学不像,慢慢地这种金融创新影响就小了。总有一种金融创新被大家认可和模仿,渐渐普及,直到被其他国家都采用。因此,金融创新有一个过程:创新,被模仿,然后再推广。

三、金融创新的理论依据

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的创新,金融创新的理论根据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大多数金融创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从理论上仔细推敲研究就会发现,很多金融创新与70年代以来若干重大理论成果有关。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论,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理论根据:

一是金融深化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金融在所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但金融遇到的压力很大,受的束缚也很多,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总害怕金融一旦失控,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因此,金融方面所受束缚也是最多的,这就妨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理论认为要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采用金融先行的政策。企业改革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改革是金融改革,只要把金融这一关突破了,社会上资金自然就多了,国外资金自然就来了,这样,就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所以金融深化理论在改革上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金融先行论,或者叫金融改革先行论。

金融深化理论在分析方法上还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财富的研究比货币的研究更重要”。在以往的经济学研究中往往着重于货币、货币数量、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制订一些模型,指导经济或预见将来经济发展趋势等等。各国制订政策,也主要从货币数量出发。但金融深化理论认为不是这样,它认为,要研究经济,最要紧的不是流量而是存量,就是研究财富的存量,只有研究财富的存量才能说明一个国家实力有多大,比如要研究有多少财富,根据这些财富一年能创造多少GNP。研究财富存量才能看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力量有多大。货币流量可能不如财富存量来的重要,这是他们提出的第二个观点。

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第三个观点是: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它的金融资产量越大,它的股票、债券在人们手中的持有量越大。金融资产的大小跟该国的国民收入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越高,经济发展越快。

根据这样一些观点,就提出要进行金融深化,什么叫金融深化呢?“深化”两个字是什么含义?深化的意思实际上是自由化,金融必须放开,必须自由。所以这种理论就是说,国家对金融不要管的太多。如果对银行的利率进行管制,把利率压制以后,国内经济发展不了,或者国外的资金进不来,或者国内资产往外流。就必须放松利率,金融方面的管制首先要在利率方面放开。当然这里存在金融和非金融的界限划分问题,该理论认为这个界限非常重要,因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后,很难讲某个企业专门是企业,只从事生产,不从事金融。因为金融的概念非常广泛,所以不要把这个界限分得太明,它主张企业跨行业经营。

企业应该跨行业经营。企业跨行业经营以后,原来的金融管制就逐渐都无效了。因为一允许跨行业经营,金融管制的效果就会减少。另外,在金融深化理论中,诸如信贷配额以及各种对业务范围的很多限制,都是不必要的,这些管制都应该去掉。总之,金融深化理论必然得出一个结论:金融方面应该放松管制,逐步走向金融自由化,利率放开,信贷配额取消,很多业务界限取消,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界限也逐步淡化,这样一来,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一定能发展起来。

金融深化理论在七十年代以后很快在一些国家中得到重视,把金融深化理论作为发展金融的理论根据。在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以后,金融创新很快也跟上去了,因为金融创新中有一部分属于金融体制上的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的主张恰好是跟金融深化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金融深化理论很快就成为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

第二个理论根据也是七十年代以后流行起来的,叫做理性预期理论。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叫预期?简单的讲,预期就是对未来的价格走势及未来的市场情况作一个预测。最开始出现的预期理论叫适应性预期,是指客观情况改变以后,我们对客观事物,对市场走向的预期就发生改变。适应性预期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占上风的,但从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即合理预期理论,或者翻译成理性预期理论。它认为人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会不断总结经验的。人不是一种被动的人,客观形势发生变化以后,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就跟着发生变化。人总结经验以后,就变聪明了,就可以采取预防性措施,走到事物变化的前面去。理性预期理论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革命,因为这和以前的理论完全不一样,人们一旦采取预防性措施,很多政策就都没有效果了,这是为什么呢?比如说,人们根据经验就总结了,假定物价上升,下一步一定是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然后,经济就会慢下来;再下面肯定就是放松利率,扩大就业,这样经济可能会再繁荣一段,可能物价又上去了,于是新的循环又开始了。总结这个经验以后,在政府采取另一项措施之前,人们就都已经知道,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这样的话,政府再行动就晚了。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种做法,那政策就没有效果。因为,政策还没出来,大家就已经作好准备了。这样,整个行为规则就变了,比如说,物价要上涨,于是借钱给别人的人,就加一个保险系数,利率要高一些;出租房屋的人,就提高租金;工厂进货,本来两个月的储备就够了,但它会多进一个月的储备,这样,政策就无效了。这就是理性预期理论的简单概括。理性预期理论得出的一个政策结论是什么呢?那就是政策的效率必然是递减的,任何政策开始出来有效,慢慢就无效了,因为人们都知道该政策是怎么回事,因此,要使政策有效,最好的政策是以不变应万变,取信于民。政府说,我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这样,人心稳定,经济就走入正轨了。所以理性预期理论是一种绝对的政府不干预主义。它认为政府的任何干预都没有必要,任何干预都只会把经济搞得更糟。理性预期理论出来以后,对经济学当然就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它跟金融创新是什么关系?显然,理性预期理论与金融创新理论是相吻合的。金融创新的要求是在金融领域内不要政府管制,政府如果进行管制,金融受到压抑,经济的发展就会变慢,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就变慢了。它要求反金融管制,也就是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个理论恰好是跟理性预期理论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整个金融创新理论发展过程中,它除了从金融深化理论中吸取到一部分根据以外,还从理性预期理论中吸取了如下依据:任何金融管制只能造成金融秩序的紊乱,任何金融管制都是帮倒忙,想把金融搞好,结果反而搞糟,拖了整个经济的后腿。

金融创新理论在第三个方面的根据,跟国际金融的利率平价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率平价理论主要是什么含义呢?这首先要从汇率决定讲起。汇率是怎么决定的,汇率决定理论中长期有影响的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英国人为何需要美元呢?美国人又为什么需要德国马克呢?英国人之所以需要美元,因为英国人要到美国去买东西;美国人需要德国马克是因为美国人要到德国去买东西,因此,人们之所以需要一种外汇就是因为要到国外去买东西。到外国买东西,用什么价格去买呢,当然是以当地那个国家的价格来购买,于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在很长时间内在汇率理论中是主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感觉到,购买力平价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它从在两国购买物品出发,着重于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国际贸易当然对汇率的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没有问题,但仅仅考虑这一因素是不够的。假定从利率平价的角度来看,就可以换个问题来问了,美国人为什么需要德国马克,是因为他要去德国投资,他不是到德国买东西,而是去投资;英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因为英国人要到美国去投资。这是从投资的角度,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考虑。从投资者角度跟从购买东西的角度对汇率决定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假定一个英国人到美国去投资,他首先会想到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假定不到美国去投资,把这笔钱在英国投资,一年能有多少收益。(还是先看利息,)比如存入银行,或者买债券,一年有多少利息;第二,把这笔钱换成美元,到美国去投资,一年能有多少收益;这两者比较还不够,第三,假定不在英国投资,拿到美国去投资,需要把这笔钱换成美元,目前的汇率是多少?第四,在美国投资赚钱以后,这笔钱还得汇回来,那时候的比价又是美元折合多少英镑,这样,就必须考虑以下多种因素:

一是在英国的投资一年有多少收入,在美国的投资一年有多少收入,这两个收入之差即利率之差要作个比较;二是目前把英镑换成美元,到美国去投资,汇率是多少,几年之后赚钱了,钱再汇回来,那时美元和英镑比价又是多少,这需要算一算,是否有利可图,有利才去换,无利就不换;但是不会永远无利可图,投到美国划不来,投日本呢,如果日本比美国要划得来,那么或许可以投资于日本,所以要进行这种计算,这样汇率的决定就不完全是由两国购买力之比决定,而是由两国利率的差别来决定的。当然其中还考虑到当时的汇率,即即期汇率,跟对将来汇率的预测之间的差距,它是升了还是降了等等。基于这种考虑,可见利率平价理论基本上着重于国际的资本流动,购买力平价理论着重于国际贸易,两个着重点不一样。从国际资本流动角度来讲,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汇率决定方面利率平价理论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利率平价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有什么关系呢?它要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同金融深化理论的关系密切得多。因为它涉及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别,而这与金融创新有很大关系,因为金融创新是要取消在利率方面的管制,既涉及对外投资和在那个国家的投资回报,又涉及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而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又是跟金融创新有关的,因为金融创新中有各种方式能够使资本流动加快,这样,利率平价理论的研究也给金融创新找到很多根据。因为研究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别,两国利率未来变动的趋势,以及整个资本的流进流出和它的管制问题,都推动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

四、金融创新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

我们国家当前正在进行金融改革。上文讲的一些金融手段,国外叫创新的东西,刚开始在我们国家运用,还非常少,这不要紧,因为我国刚开始走向商业银行体制,《商业银行法》也才刚刚通过,我们跟国际上的银行之间还没有完全接轨。但是金融创新对我国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金融改革也是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落后。金融改革这一环节如果落后,也会拖连整个改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就是金融体制的创新,目前不能放慢。当前,对我国来说,在金融体制方面至少有三个重要的创新要认真对待。第一个创新,就是怎样把现有的专业银行逐步转变成商业银行。因为过去的国有专业银行,显然是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商业银行法》出来以后,专业银行这个概念就没有了。至于具体怎么把专业银行改成商业银行?有一点可以明确,商业银行可以是国家独资的,也可以是多种经济成份的。第二个金融创新,非银行金融机构要能够更快地发展。我们一谈到金融机构想到的实际是银行,但是银行以外还有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样也起着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们国家是很落后的。第三个方面的金融创新,就是应该让市场来调节利率,因为假定不让市场来调节利率的话,就会产生很多弊病。现在的《商业银行法》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央银行要定出一个基准利率,商业银行根据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可以作一定的上下浮动。那么基准利率怎么定?在多大范围内上下浮动?所有这些应当由市场来调节,只有让市场来调节,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但目前要一下子做到这一点,还不是很容易的。因为企业改革,还正在进行之中。所以从金融创新理论来讲,对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金融体制改革不能放慢。

第二,在某些金融手段方面,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这些金融手段中有些可能是适合中国情况的,而且我们的银行要打到国外去,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假定我们不主动,不了解国外的新的金融手段、金融创新的话,可能对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究竟哪些金融手段今天可以采用,哪些金融手段今后可以采用,这都要经过考虑。比如金融期货,现在如果不大能做到,但我们得有人去研究它,分析它,将来适当的时间,还是可以做的。

第三,金融管理必须现代化。因为金融创新之所以在国际上有这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很好的成效,同金融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能一谈到金融管理现代化,就仅仅想到多用电脑,实行自动化等等,这仅是一个方面,是在金融技术方面的现代化。金融方面的现代化,最要紧的一点是在金融观念上的现代化,这比金融技术方面的现代化还重要。比如,必须要懂现货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同样一笔钱,不利用它,放在那儿就是死的,就是损失。我们经常说,要把资金用活。金融观念首先要现代化,然后才是金融管理的现代化。金融管理应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组成商业银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变成现代企业,应该采取这样一些管理上的措施,然后才谈得上在金融技术方面的现代化,我国金融创新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当然,刚才讲的是金融创新在实际中的问题,金融创新以后给经济理论也带来一些新的课题。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或者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举个例说,什么是货币?金融创新以后,什么是货币这个问题要重新加以探讨。因为很多情况之下,原来不以为是货币的,在金融创新以后可能就变成货币了。比如说,信用卡,是个金融创新,它算不算在货币里面?假定它是可以透支的,该怎么算?不能透支的又怎么算?又如,货币在金融的含义中还进一步分为M1,M2,M3。什么叫M1呢?各国的解释是不一样的,用最简单的最标准的,也就是在英国的解释来说,流通中的现金加上私人的活期存款,叫M1;M2就是M1再加上一部分私人的定期存款;M3是在M2之上再加上其它的各种定期存款,当然各个国家的定期存款含义是不一样的。现在就要问,金融创新以后,出了许多新的花样、新的工具,这时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可转换的存单算什么?定活两便的存款算M1呢,还是算M2或M3呢?这都得重新加以研究。这个定义不搞清楚,货币流通量就没法算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平常讲宏观经济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研究货币乘数。有多少存款,有多少派生存款,等等。金融创新以后,这个概念就变了,货币乘数怎么算?货币乘数如果算不好的话,金融调控就会失灵。如果再深入一点,又涉及一个问题。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微观经济,微观经济是企业,这是老生常谈了。现在再进一步考察。微观基础是什么呢?企业下面又是什么呢?应当是成本、价格。成本和价格是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那么再进一步问,价格背后又是什么?价格的核心内容又是什么?价格后面就是信息,价格决定的根据是信息。于是整个宏观经济基础是信息,从而整个概念都改变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也就不一样了。当然这个价格是广义的价格,利率是价格,工资是价格,汇率也是价格。金融创新以后,还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即金融犯罪问题。金融犯罪是越来越普遍。那怎么防止呢?金融创新给金融犯罪造成很多机会,当然,原因是管制不严。但这是个两难问题,你管得太严就没有金融创新了,不管又不行。管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办法?这又产生一个问题。

总之,我认为尽管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才刚刚开始,但无论金融体制的创新,还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对我国都是十分重要的。

标签:;  ;  ;  ;  ;  ;  ;  ;  ;  ;  ;  ;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