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_可持续发展论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模式,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于1994年就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在全国实施。实施这一战略,是我国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在下世纪和末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制定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是实施这一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1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的基本问题。

1.1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农业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1)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保持较快的农业的增长, 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但是农业的发展不能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而必须转变传统增长方式,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整体农业效益。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尤其是人口与人口素质、教育和科技等方面,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和支撑力量。

(3)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就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增长并保持可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选择。

(4)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指国家和政府各部门对实施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的干预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服务能力、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实施能力。

(5)域外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域外环境污染、 贸易等因素对本地有影响。

1.2 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基本原则

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存在区域空间差异,因此应当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在范围上,要注意传统指标与近期发展需要指标相结合。

(2)在层次上,要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

(3)在空间上,要注意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全面是必要的, 但往往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而重点可以对矛盾比较突出的现象深入剖析,从而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4)在时间上,要注意长期和短期相结合, 这要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近期性,以及当前的形势需要而确定。

(5)在指标的选择上,要注意指标的代表,即客观性与简明、 可操作性相结合。

总之,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1.3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判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判定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这就要求:改善和完善信息的采集、传送和加工整理方法,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充实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制定和建立必要的判定程序和制度,使它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定性判定与定量判定相结合,以定量判定为主。可持续发展判定的方法可以采用多指标综合判定法,即把多个描述被判定事物不同方面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判定值,并综合这些值以得出对该事物一个整体判定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模糊综合判定法,即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方法。

具体判定过程,要分三个层次来进行,首先是对各要素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然后以此为基础判定各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水平,最后按照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设计框架。

2.1 构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

(1)确定农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特征

农业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农业行为对环境质量有着利和弊两方面影响,如农业行为能保持并增加生物资源、作为温室气体的存储池、并能防止洪水的发生等。但农业耕种也会导致土壤、水和空气质量的恶化、引起野生动物分布地的减少和生物资源的损失等。

农业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农业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常是很复杂的,呈非线性变化。农业行为环境的影响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地的自然品质、社会经济现状和生产技术水平,还有与自然条件有关的农民行为习惯等。

农业行为与农业政策的相互关系。我国政府对农业的介入很深,农民的行为受政策的影响也很大,政府的农业政策会影响农业生产水平、耕种习惯和农业生产运作体系等。同样,环境质量的变化也会引起市场和社会的反应,反过来影响农业和环境的决策。

(2)把农业放在可持续发展的范畴中

虽然对可持续发展概念有着多种多样的解释,但一般认为它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内容。要把农业放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范围中,尤其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角度为农业定位。

(3)分析框架结构与现行其他分析方法的一致性

要尽量保证构建农业环境指标的分析框架结构与我国实际采用的环境指标体系相一致。

2.2 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框架

(1)何为压力——状态——响应

压力。指引起环境状态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过程和因子,如农业生态系统、土地的自然属性、气象条件和随机事件(如地震)等;生产的生物物理量的输入与输出,如化学物、能源和水资源等;经济和社会的推动力,包括对来自市场和政府的经济与政策信号所作出的响应。

状态。亦称农业环境条件,指的是由各种推动力引起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所利用的自然状态,如土壤、水和空气,包括它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状态;农业行为所影响的生态系统状况,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农业人为环境、人类健康状况等。

响应。指政府和社会对农业环境状态的实际和变化情况所作出的响应,包括:农户的行为、消费者的响应、政府的行为等。

(2)分析压力——状态——响应之间的联系

分析压力——状态——响应之间的联系对探索农业对环境的因果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分析的结果能更好地指导决策者对农业环境情况的改变作出反应。但就目前我国的相关工作来看,还要继续探求各指标间的关系。此外,农业与环境关系的分析不仅仅在于了解那些把农业行为、各类输入物使用和农业生产的变化与环境质量的改变联系起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还要进一步了解确定和影响农业行为对环境起作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因子。

用压力来解释环境状态的变化有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农业具有吸收某些压力的能力。其次,环境状态的某种特殊变化并不那么容易得出定量结果,因此也就难以确定其利弊,尤其是在因变化和社会文化倾向影响对环境质量作出判断的场合。要强调了解政策、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以有助于指导决策者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 农业环境指标的选择标准

所选择的关键农业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水、空气、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生境、农业资金和社会文化影响等。但必须承认,每个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各地都不同,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殊的农业环境问题。

3.1 分析正确性标准

分析正确性标准是设计的指标应能正确阐述农业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反映出关系变化的趋势和范围。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农业行为的目标值的阈值,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能确定某些环境影响的科学证据,要制定出这些目标值和阈值是不容易的。同时,因为区域自然和环境条件各异,某些目标值和阈值在一个国家内可能还没有达到标准化。根据我国情况,标准只能靠实践来检验。

3.2 可量度性标准

可量度性标准指的是能够获得合适的资料以计算指标值,最好采用长系列资料以便使众多的环境影响更为明显。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计算指标值的贡献因子对各地实际情形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

3.3 集合度标准

集合度标准是说所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指标适用于哪个层次,如农场、部门、地区、全国等。集合度标准强调了不同层次所涉及的农业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样性。由于大多数的农业政策是由国家一级政府制定的,所以要研究能够反映区域差异但又面向全国的农业环境指标体系。

4 面向决策的农业环境指标

4.1 农业养分使用指标

土壤表层养分平衡。该指标用来衡量进、出土壤的养分差异值。以氮为例,进入量主要包括化肥和家畜粪肥,还包括土壤养分的大气沉积和田间作物残留含氮量、豆类植物的生物固氮量,而流失量包括饲料作物的摄取量;

农场总平衡。计算整个农场的农业养分进出量之差。再以氮为例,进入量为购买化肥、粪肥、饲料和家畜,也包括自然作用产生的如土壤氮的大气喾和豆类作物的生物固氮。出量是指农场出售的牛奶、肉类、粪肥、饲料和粮食。

4.2 农业杀虫剂使用

根据农业杀虫剂所产生的不同环境危害对杀虫剂进行定量分类。

4.3 农业利用指标

农业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平衡法,并揭示与农业管理,尤其是灌溉管理方面的若干指标之间的联系。水平衡包括各种水利用效率方程,河流流量(地表水)和地下水位监测。其他指标还包括作物和家畜的用水成本等。

4.4 农业土地利用和保护指标

包括:退耕土地和作为自然保护区土地的面积;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包括撂荒地面积;湿地转为农业用地面积;农业滞洪量,指土壤、田垄和堤岸所蓄积的水量;地下水入渗量与土壤排出的地表水量之比;撂荒地坡田的土壤侵蚀。

4.5 农业土壤质量指标

包括:土壤对不同土质下降过程的易损害性、土质下降的程度、土壤管理行为。

4.6 农业和水质指标

包括:应用状态方法测量水中的氮、磷、氨和溶解氧的含量、生化需氧量、系列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杀虫剂残留量、细菌和病毒浓度、含盐量以及农业活动所引起的悬浮质;应用风险方法确定可能污染深度与可容许浓度的比值。

4.7 农业温室气体

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以二氧化碳当量计)释放和累积的净平衡。

4.8 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包括:农业驯化物种的多样性、农业行为对野生物种的影响。

4.9 农业和野生动物分布地

包括:农业大规模野生动物分布地,如林地、湿地和草地等面积的变化;农业生态系统和天然颁地中的面积碎裂;农业和非农业土地之间接触区域长度。

4.10 农业园林

包括应用非市场评价技术估计园林的货币价值。

4.11 农场管理

4.11.1营养物管理。内容包括用土壤含磷量日常分析的土地面积、应用营养物管理计划的数目等;

4.11.2虫害管理。采用综合虫害管理行为的土地面积、虫害预报系统的应用、未使用杀虫剂的耕地面积等;

4.11.3土壤管理。采用土壤保护行为的土地面积等;

4.11.4灌溉管理。灌溉土地的水利用效率和农业用水的价格机制等。

4.12 农场财务状况

包括:农场和非农场净收入、平均已用资本利润率、平均资产负债率。

4.13 与农业有关的社会文化问题

包括:土地利用的改变,尤其是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人口增长和组成的变化,特别是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改变;与环境计划和可持续耕种方式有关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与农业杀虫剂和农业机械使用有关的农民健康和安全。

5 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的实用指标

可持续发展判定的要素,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指标体系,这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和域外影响。这五个要素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每个要素系统都具有各自内容和特点,形成各自的指标体系。但这五个要素往往又紧密相关、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在指标设置上主要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具体情况突出重点,选择关键性的有代表性的指标。

5.1 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农业与农村经济,主要指标有:农业总收入、 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农业税收及变化率、经济增长率、农林牧渔业与农业结构比例、农民纯收入;

(2)工业与交通

(3)能源生产与消费,主要指标有:能源人均储量, 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人均消费量、能源利用率、单位GDP能耗。

5.2 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评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有四个侧面:

(1)人口与消费,主要指标有: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平均预期寿命、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例;

(2)教育与文化,主要指标有: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 教育经费比重、文盲和半文盲率、每万人口大专生数、文化支出占消费总额比重;

(3)卫生与体育,主要指标有:每千人口医生、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

(4)第三产业,主要指标有: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商业和餐馆服务业网点、旅游资源景点及人数、外贸出口占GDP比重。

5.3 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环境保护,主要指标有:三废处理率、三废利用率、 垃圾无害处理率、绿化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

(2)自然资源,主要指标有:土地利用率、人均耕地面积、 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总供给与总需求、生态农业面积、荒漠化防治率;

(3)科学技术,主要指标有:科技进步贡献率、 研究与开发经费比重、科技成果转化率、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

5.4 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水平,都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体系,农业或农场管理与协调能力,环境资源综合监测和管理系统,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能力。

5.5 域外因素影响

(1)大气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域外相互影响的程度;

(2)自然资源与域外交换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域外贸易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于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体系的建立仅仅是第一步,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的判定及其标准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环节,因为有了可持续发展农业指标的判定,才能给人们以正确的导向。

在OECD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中,为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经济手段(例如对砍伐森林的惩罚);提供先进技术以提高效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让农民自觉的实施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付诸法律。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首先要建立指标体系,然后进行判定,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标签:;  ;  ;  ;  ;  ;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