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据市场开始“起飞”_票据市场论文

中国票据市场开始“起飞”_票据市场论文

中国票据市场开始“起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票据论文,中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11月9日, 我国第一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正式开业。这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入了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的新阶段。这家全国首个票据专营机构在刚开业50天中总成交量已达257.84亿元,显示出中国票据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开始稳步发展,票据的融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强。据统计,1995年——1999年,我国年度票据签发量由2424亿元增加到507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7%;商业银行年度票据贴现量由1412亿元增加到2499亿元,年均增幅近20%;央行办理票据再贴现也相应有所增加,其末余额达到502亿元。 但我国票据业务发展与股票业务相比,相差将近十年。目前中国的票据(全是银行间的)交易量仅相当于全国银行总贷款额的0.3%。 不少企业因为大量欠款无法追回造成现金流断裂,而短期内又无法使用票据融资,最终引发信用危机而破产。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货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缺少了票据市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也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实现通过金融市场对资金这种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对此,早在十年前,中央银行就曾提出鼓励开展银行承兑票据签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政策,1999年9月,中央银行下发文件, 明确提出要建立区域性票据市场,要求各级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运用和发展商业汇票对于衔接产销关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扩大市场需求的重要作用。这对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新世纪,中国的票据市场正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要在全国中心城市区域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所有金融机构及企业法人的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系统。

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参与票据市场的金融机构越多,形成的票据市场利率越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越贴近市场的真实价格。

建立票据交易中介机构。要大力推行在商业银行系统内建票据专营机构,专门开发与票据相关的金融服务,以其专业性发挥着社会中介职能,提高市场效率,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票据风险。

充实和创新交易工具。增加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一是要继续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扩大票据承兑、贴现量,解决好票据使用主体过于集中的问题,努力拓宽票据承兑、贴现面。二是要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应尽快建立和实行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制度、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商业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和抵押担保制度,通过规范管理,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商业承兑汇款使用。三是适时推广使用银行本票,将存单、保险单纳入票据范畴,尝试开发无担保票据、公司票据等商业票据,不断创新丰富票据市场信用工具。

发挥再贴现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票据市场建设中,央行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为此,要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控再贴现的规模和数量,加大再贴现总量调控的力度和幅度;合理选择再贴现票据,适当简化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的业务手续,积极利用再贴现来推动票据业务的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提高银行、企业对再贴现等货币政策传导信号的敏感度,扩大企业对票据承兑、贴现的内在市场需求。

成熟的票据市场,将左右短期利率指标,同时也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央行通过再贴现手段调控票据市场利率,从而调控货币政策。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壮大、成熟、在新的世纪,必将推动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进而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标签:;  ;  ;  ;  

中国票据市场开始“起飞”_票据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