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蒋兆杰,马臻雏[通信作者]

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8例,分别进行CT、MR检查,并对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进行比较。

蒋兆杰 马臻雏[通信作者]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苏州215100)

【摘要】目的:结果: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分别为85.3%和95.6%,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CT诊断。

【关键词】CT;MR;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7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所致的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以腰痛、下肢麻木、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该病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外力作用、椎间盘自身解剖特点有关,如负重过重、腰部扭伤致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继而引发纤维环破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临床上,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有效治疗是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改善的关键。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影像学手段有CT、MR等,均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通过CT、MR诊断情况的对比,分析了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6-76岁,平均(45.2±6.9)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结果证实,分别进行CT及MR检查,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CT检查:采用飞利浦16排CT机进行检查,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臀部下方放置软枕,微微屈伸双腿,保持扫描基线与椎间盘连线平行;层厚3mm,设置间隔3mm,扫描L3-L4、L4-L5、L5-S1椎间盘,获取信息发送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MR检查:采用GE 1.5T磁共振进行检查,三平面定位,行腰椎矢状位SE序列T1、T2扫描,小部分间盘扫描三层,大部分间盘扫描一层,进行矢状位、横断位或冠状位扫描。

CT、MR图像均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协商、讨论后做出一致性诊断。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和误诊情况,对比CT、MR诊断的确诊率。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数据录入至SPSS 19.0软件中进行处理,x2检验,P<0.05说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为85.3%,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为95.6%,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慢性劳损有关,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变形加重,髓核干燥碎裂,腰部纤维断裂向周围膨出,导致高度变小的椎间盘逐渐向后方、侧方、后外侧方突出[2]。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膀胱、直肠症状及不完全性双下肢瘫痪等严重并发症,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尽早诊治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的关键。CT、MR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均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方向及严重程度,椎间盘突出的直接象征为椎间盘后缘边缘性局限软组织阴影,间接象征为硬膜囊外脂肪间隙变窄、消失,脊髓、神经根、硬膜囊受压出现移位或变形[3]。其中,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等,伴随征象包括小关节、椎体骨质增生,椎管变窄,椎间盘脱出、钙化,神经根受压,侧隐窝变窄等。MR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平面扫描,空间分辨率、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全方位检查椎间盘病变部位及具体情况,且在游离髓核位置及形态的观察方面优于CT检查。MR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主要为[4]:⑴椎间盘膨出:矢状位显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水量减少,髓核信号异常,椎间盘向后方膨出,硬膜囊前缘受压。⑵椎间盘突出:矢状面显示椎间盘变扁,向椎管方向突出,并超出椎体后缘。⑶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矢状位显示髓核疝入椎间盘,椎管分离,上下移位>1cm;伴随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真空症等现象。

本研究对CT、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为95.6%,高于CT诊断的85.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优于CT诊断。上述两种影像学手段中,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即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出明确诊断,但CT具有放射性,于椎间盘游离的检查存在局限性;而MR无放射性,显示椎间盘真空象、椎间盘游离的效果比较理想。与CT诊断相比,MR诊断的不足之处是花费时间长,扫描价格更高[5]。临床实践中,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CT或MR进行疾病诊断,对于CT检查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MR检查做出进一步诊断。

综上所述,CT、MR是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相较而言,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更高,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对于特殊病例,可结合CT、MR检查做出确切诊断。

参考文献:

[1]徐淑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效果比照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6):124-125.

[2]谭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比较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23-124.

[3]於建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5):30-31.

[4]贾宏,安岚,郭建新.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比较[J].甘肃医药,2017,36(03):229-230.

[5]李宏华.MR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体检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3):529-530+533.

通信作者 马臻雏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下沙塘39号 邮编215000

论文作者:蒋兆杰,马臻雏[通信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蒋兆杰,马臻雏[通信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