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_社会学论文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_社会学论文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趋势论文,学理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方社会学及其理论的产生

社会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于这一简明扼要的定义,社会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几乎无人提出异议。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便有了社会;社会自人类而始这也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社会一旦出现,人们便开始了认识社会,研究、探索社会进而改造社会的过程。但是,人们把对社会的认识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一种学问,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社会则发端于产业革命时代的西方。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18—19世纪席卷欧洲和北美大陆的产业革命不仅从社会政治制度方面为(自然)科学的自由发展扫清了道路,而且科学研究的成果又很快变成了供人享用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处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资产阶级)民主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伟大变迁:“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 〕人们(中世纪时期)对神的敬奉一变而为对人的崇尚。总之,科学改变了一切:从社会的物质生活到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勤于思考与探索的思想家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然)科学既然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和能量,那么人类何以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那一套方法去认识当时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又认识不清的社会呢?在这些发出疑问的思想家中有勇气者莫过于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了。这位以宣传实证主义哲学起家的学者终于在1839年首先提出应当以研究自然那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观点,并且在他的著作中首次倡导建立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学。同时孔德还以不懈的努力为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学这门科学自孔德而始,后人则尊孔德为“社会学之父”。因此,与自然科学的许多门类(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相比,社会学毕竟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任何一门(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一般包括:(1)理论,(2)方法论,(3 )经验研究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方法论往往包含于理论之中)。社会学亦不例外。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的主干和灵魂。如果说,缺少了经验研究材料的支持社会学尚可算得上一门科学的话,那么没有社会学的理论,则社会学断无存在之可能。

纵观西方社会学近150余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 社会学的产生、发展与分化,社会学各流派的出现事实上并非来自经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早期(古典和近代)的社会学实际就是社会学理论或理论社会学。以孔德创立社会学为例,他的社会学思想直接导源于实证主义哲学理论与方法论原则。西方古典社会学的另一位奠基者——希尔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学著作也是纯理论(含方法论)的探讨,并无经验研究材料的支撑。孔德、斯宾塞的后继者,近代社会学家齐美尔、韦伯、帕累托(只有迪尔凯姆是例外)的社会学著作也只涉及一般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并无经验研究可言。然而这些社会学的开创者、奠基者们的论著(西方学者往往将它们称作理论社会学)对整个西方社会学的产生、成熟和进一步发展所作的贡献乃是不容置疑的。由此可见,离开了社会学的理论这条主干线来谈社会学的发展,绝无可言之处。

二、社会学理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社会学理论之定义和类别什么是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首先,我们必须将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社会思想相区别,按照美国较权威的《社会学百科辞典》1986年英文版第3版(见该书第275页)的有关词条的内容,社会理论泛指对社会生活全貌作出解释一切的意图。社会理论大体上包括逻辑—演绎理论、描述理论、数理理论、统计理论,而社会学理论不过是上述科学的社会理论中的一个分支而已。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对于理论一词,社会科学界的解释也有很多歧见。有人认为,“理论并不仅仅是一群概念系统或类型,它必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或变量的命题”。〔2〕也有的学者声称:“理论是一系列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宣言, 用来解释一组事件之本质。”〔3〕美国学者P.D.雷诺兹则将理论定义为“那些被公认为科学知识一部分的宣言”。〔4〕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J.H.特纳对理论的定义则更为空泛:“理论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一个 提出观念的过程,这些观念能够解释事件如何发生。”〔5 〕在对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如此众多的定义性解释中,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R.默顿的定义更能为当代社会学界所接受, 默顿说:“社会学理论(

sociological theory)只是泛指社会学家从各个方面进行的、 互有关联的活动产品之一。”他指出,具体说来,社会学理论乃是研讨社会学的一般性原则,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或者可能会成为社会学定理,而当代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则是欧美各国社会学各理论流派的观点之总和。〔6 〕默顿的这段论述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意义:(1 )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家精神活动的产品;(2)社会学理论是从社会研讨中得出的抽象的 、一般性的社会学原理;(3)社会学说是一个总体概念, 并不特指某一流派的理论观点。笔者认为尽管社会学理论一词是当代西方社会学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但是默顿的上述解释无疑是最全面且最具说服力的概念。

社会学理论的定义既有定论,那么怎样对它进行类别的划分呢?美国当代理论社会学家威廉·斯基德摩尔在其著作《社会学的理论思想》一书中提出了四项分类原则,即(1 )按社会学理论出现的历史年代进行分类,如18世纪或19世纪,或当代(20世纪)社会学理论;(2 )按理论产生的国别进行分类,如德国或法国或美国社会学理论;(3 )按提出某一理论的主要概念、论题和理论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将西方现代社会学理论分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等等理论流派;(4)以对“社会”一词所下的定义之不同来分类。〔7〕斯基德摩尔提出的四种分类原则,除最后一种原则尚未得到西方社会学界普遍接受外,前三种原则都广泛见诸于社会学理论和理论史的各种著述中。我们认为,若单独运用上述三原则中的某一种来进行理论分类往往会失之偏颇,因此我们将视不同时期,不同理论分化与变迁的特点和具体情形,综合运用这三项分类原则。

构造社会学说之基本要素 社会学既然是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那么社会学理论自然应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一般说来,现代严格和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学理论至少应具有三大基本要素:(1)概 念;(2)理论陈述;(3)理论陈述的格式(format)。限于篇幅,我们对这些要素的范畴及作用不拟一一详述。

事实上,欲构造一种完整的、科学的社会学理论,须首先赋予概念以准确的定义而后选用不同种类的理论陈述格式来进行理论陈述,由此可以说初步完成了理论的构造活动。若欲最终成为真正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其理论陈述还必须是“原则上可以检验的经验性假说”。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自孔德开创社会学以来的150余年, 真正达到这种理论界定要求的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古典和近代时期)并不多见。故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理论家尼尔·斯梅尔塞指出:“必须将关于社会学理论的界说视为期望达到的境界而非现实的描述。”〔8〕

三、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的分期及其特征

自孔德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一部西方社会学理论史就是它从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其他早期社会理论中脱胎出来并且不断完整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进程。全面考察近150 年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笔者试将这一历史过程分为:(1 )古典社会理论:创立与奠基阶段;(2)近代社会学理论:成熟与分化阶段;(3)现代社会学理论:多元化发展阶段等三个时期。对于这三个理论发展阶段的内涵及特征,我们试做如下分析与概括:

首先来看创立和奠基时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我们之所以将其称为古典社会学理论,是从社会学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考虑和界定的,具体地说,它是指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建立社会学这门科学起到19世纪90年代斯宾塞完成并出版他的社会学理论名著《社会学原理》为止,历时约50~60年。在古典阶段,主要仰赖孔德、斯宾塞及其追随者(如英国的穆勒)不懈的追求和奋斗,撰写出了多卷本的哲学、社会学理论巨著,从而为社会学理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典阶段的西方社会学说大致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古典理论家,无论是孔德还是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或直接导源于当时的社会哲学或借鉴于同时代的某些自然科学理论(如生物进化论),从形式上讲都未完全脱离思辨式社会哲学的窠臼。

第二,古典时期的社会学理论都是纯理论式的探讨,并无经验研究材料的支持或验证。尽管孔德将社会学与各类自然科学相提并论,同时在其理论的方法论原则上提出了采用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同和相似的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来研究社会,但是在孔德的社会学理论中并未实际采用,也无经验材料的支持。孔德如此,斯宾塞亦然。斯宾塞的社会学说无非是生物有机体理论和进化论的借用与代换。

第三,古典的社会学理论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时代特征。19世纪的社会学理论奠基者们所研讨的理论目标主要限于社会秩序与社会变迁(进化)两大主题。以现代社会学家的观点来看仍属宏观社会学理论范畴。如孔德的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模型,均具有这类时代和社会背影的特征。

我们认为,尽管创立和奠基时期的古典社会学理论象初生“婴儿”一样具有刚从母体脱胎出来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但是由它所确立的基本发展导向,则是正确的、既定的,即社会学理论应当发展成为与自然科学理论相同的科学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德、斯宾塞等古典理论家为社会学选定正确方向的功绩是难以磨灭的。

其次再看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近代成熟与分化时期的理论内涵与特征。这一阶段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历时约40年左右。作为社会学及其理论成长壮大的时期,近代理论具有如下一些内涵和特征:

第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近代阶段涌现出了比古典阶段数量更多、素质甚高的社会学理论家,如法国的迪尔凯姆,德国的韦伯、齐美尔、滕尼斯,美国的米德,意大利的帕累托等。这些出类拔萃的学者将自己独特的社会学理论见解公诸于世,形成了20世纪初期欧洲的社会学理论热潮。孔德在世时其理论于世人曲高和寡,应者寥寥的局面,在这一阶段已不复存在。

第二,到了近代阶段,社会学理论家们不但在理论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拓宽,而且理论的创新和方法论的突破也较古典阶段有长足的进步。其具体表现是:(1 )理论研究的主题已由古典时期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变迁,发展为人类行为和行动(如韦伯理解社会行动论),特别是韦伯和迪尔凯姆等人对人类宗教行为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更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理论成就之一;(2 )理论所涉及的范畴已由古典时期的宏观过渡到微观领域(如齐美尔深入到人际交往与互动的形式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冲突论,米德的早期符号互动论等等);(3 )出现了与社会学理论发展主流背道而驰,并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理论(如帕累托关于人类非逻辑行为理论、精英理论等);(4)与古典阶段相比, 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的突破尤其引人注目。这方面的成就首推韦伯。他所提出的“因果多元论”,“价值中立性原则”,“理想型”的分类方法,“作为职业的学术”等方法论原则不仅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整个社会科学方法论也有极为重大的贡献。

第三,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到近代阶段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出现。在经验研究方面作出首要贡献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他通过对社会自杀现象的经验研究而写成的《自杀论》一书开西方社会学经验研究之先河,其次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他不但首倡经验社会学而且对人口与犯罪、自杀、工业化等社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并取得大量经验材料。除此之外,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首领帕克及其学生和追随者们在20世纪20—30年代所从事的城市社会和种族关系的经验研究在社会学理论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近代社会学理论发展中经验研究的开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社会学理论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由此,西方社会学理论向真正科学化理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第四,从近代阶段起,西方社会学理论也进入了自身的分化过程:几个主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此阶段已具雏形。举例来说,迪尔凯姆此时直接继承孔德的实证论社会学理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并在理论和经验研究实践方面对两位前辈的理论与方法论有重大发展和创新,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理论和经验研究方法又启迪了英国两位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英籍波兰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英国人)。本世纪20—30年代,这两位英国学者在其理论和经验研究的著述中提出了社会学的“功能”问题,西方社会学理论功能学派由此形成。其后继者,如帕森斯(现代功能主义理论大师)的现代社会系统理论是在他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思想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又如在韦伯的理解社会行动论和齐美尔的互动论的影响下,美国的米德在本世纪10—20年代提出了早期符号互动论的原理。其他如现代冲突理论的分析学派和批判学派也分别在韦伯、齐美尔、马克思、帕累托有关理论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如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洲的“精英理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论,帕克的冲突网络理论等)。

综上所述,成熟与分化阶段的近代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作用。在此阶段中涌现出的迪尔凯姆、韦伯等一批社会学家的理论建树是社会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最后来看西方社会学理论在现代的发展状况与主要特征:

第一,本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界逐渐形成了流派林立、百家争鸣、互争高下的局面,由此而进入现代社会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新时期。美国著名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翻译、介绍德国社会学大师韦伯的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于1937年出版了《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由此开了现代功能主义理论之先河。此后帕森斯与他的学生默顿等人一道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40—50年代它在欧美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现代功能主义崛起的同时,现代冲突理论作为功能主义的对立面,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于西方社会学界,现代冲突理论的“批判学派”和“分析学派”分别继承了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以人类不同群体利益的冲突来分析社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并称现代功能主义为“保守的理论”。由于现代冲突理论以其特有的理论取向和独特的分析方法成功地解释了功能主义不能解释或解释不够完满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因此它在60年代成为盛行一时的主流派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界曾一度出现现代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双雄并立、难分高下”的局面。与此同时,二战后开始的社会学理论多元化的格局则逐渐形成。各个大小理论流派在新环境中应运而生;有的流派则由小变大,影响日增。这些理论流派中除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两个主流派之外,尚有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种群方法论、现象社会学、结构主义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等大小30余个流派。

第二,纵观西方社会学理论界自3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来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分析的范围逐渐由宏观(整个社会的、结构的、制度的)层次转向微观(个人的、小群体的、心理的、人格特征的)层次,甚至过去一向侧重于宏观理论分析的流派也开始与微观层次的分析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今天微观社会学理论逐步占优势的情境。比如,西方社会学界有人认为目前已出现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同化的倾向。

第三,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方法已由过去传统的方式(如参与性观察、个案研究、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定性分析)逐渐转变为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定量的、模型化的分析方式。仅以美国社会学理论界的演变趋向为例,二战以后至60年代初人们常常将社会学界的情形归纳为“控制对变迁”(control

versuschange),即这一阶段是以注重研究社会控制的现代功能主义与注重研究社会变迁的现代冲突理论两大宏观理论流派相互对峙的局面。然而70年代以后这一格局逐步改观,以研究个人的和心理的层次为特征的微观社会学分析逐渐风行于美国。如社会学家布鲁默在米德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期创立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微观理论;7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霍曼斯从人的社会行为的分析入手,提出了社会交换论观点,并用这种理论观点成功地解释了个人和小群体的行为。霍曼斯更明确主张:“对行为的精确解释永远不可能在社会学层次上实现而只能在心理学层次上实现。”70年代后期崛起的另一个微观社会学理论流派——种群方法论则不但在理论分析上而且在方法论方面均以反传统的姿态步入美国社会学理论界。至于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定量化、模型化,自60年代开始经70—80年代到今天已在美国社会学界成为一种风气。以著名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开始,相继有霍曼斯、科林斯、西蒙、兰德等人用数理方法进行社会学经验研究并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70年代以来,在美国社会学界,从各级学术刊物、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所有论文、专著到博士、硕士等学位论文几乎无一不包含了定量化、模型化分析的内容。有的社会学家甚至提出不仅在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方面而且在理论的构造方面都要实现定量化、模型化(有人主张将日常语言等数字化、定量化)。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欧美社会学理论近50~60年的变化发展大趋势当中不时会有少数几个标新立异的理论流派以反潮流的姿态出现,但是上述两种重要的演变特征或趋势至今未见有逆转的迹象。

第四,除上述三项较为显著的特征之外,到80年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还出现了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众多理论家们正在摆脱社会学理论的学派之争,朝着建立一种以自然科学为模式,以逻辑演绎为特征,真正科学化的、涵盖微观—宏观领域的、统一的理论体系进行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例如美国的布劳与科林斯开创的现代社会学结构主义理论已向这一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这一新趋势是否将通向另一崭新阶段目前尚难预料,但其重大的创新与变革意义乃是相当明显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2〕参见H.M.布莱诺克:《理论的构造》,新泽西, 布林特斯—霍尔出版社,1969年版,第2页。

〔3〕参见J.吉布斯:《社会学理论的构造》,纽约, 德雷顿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

〔4〕D.P.雷诺兹:《理论构造入门》,印第安那波利斯, 鲍勃斯—米尔出版社,1971年版,第5页。

〔5〕J.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构造》中译本,吴曲辉等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页。

〔6〕R.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纽约, 自由出版社, 1987年版,第86页。

〔7〕W.斯基德摩尔:《社会的理论思想》,纽约, 剑桥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0—14页。

〔8 〕N.斯梅尔塞:《社会学理论》, 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5年总第139期。

标签:;  ;  ;  ;  ;  ;  ;  ;  ;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