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五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_图书馆论文

基于第五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_图书馆论文

基于第五媒体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媒体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8)06-0900-04

1 第五媒体概述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和信息息息相关。随着技术手段不断的创新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逐渐涌现出来。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之后,传播学者们又针对一种可能出现的理想的新媒体进行了研究,并给予其“第五媒体”的称谓。早在手机短信风烟四起的时候,就有专家预言“第五媒体”已经崛起[1]。

(1)第五媒体定义。第五媒体是继第一媒体-报纸、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网络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媒体的称谓。由于第五媒体是新媒体,所以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术争论局面。诸如工程技术人员注重的是技术手段的应用;媒介研究者则强调其媒介表现形式;未来的使用客户则看重的是媒介实用功能;商业咨询机构看到的是其商业利用价值,把第五媒体定义成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商品或者最前沿的商业终端,等等。

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多元化开发,可以用手机看电视、看报、拍照、听音乐、上网、可视聊天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并且手机是集四大媒体功能的一种时尚新宠儿,因此可以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第五媒体的定义: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1-2]。

(2)手机媒体(第五媒体)功能研究。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而是多功能的手持移动终端。可以总结为五种核心功能:①互动信息接收终端。24小时获取信息是手机基本的功能,其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②自我传播终端。用户可以将内容原汁原味地转发分享传播。③信息携带终端。手机24小时随身,可将获取的信息带到用户活动的每一个地方,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④身份确认终端。结合二维码技术,手机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行为。⑤数据采集终端。

手机阅读的个性化也是第五媒体应该发挥的优点。现在,更多人希望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新闻阅读,建一个自己的信息便宜店,不是很大,里面却是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因此想到手机个人图书馆,自己想看的书可以随时“拿出来”读,同时源源不断地吸取新出版的图书,想到自己可以随身携带着图书馆就兴奋不已。似乎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可是手机的深入开发性足以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事。

(3)手机媒体成为主流媒体趋势的必然性。未来的使用客户看重的是媒介的实用功能,他们把第五媒体描述为“能像万维网那样个性化服务,像广播网那样没有共享冲突,像印刷书报那样内容于家庭”。

随着职能手机的普及、3G及超3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应用的推出,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下,互联网已经从电脑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从办公室、书房、网吧走向口袋,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将加快。

同其他四大媒体相比,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尤其是手机已经显现出超越其他媒体的一些特性,手机在打破制作周期、获取地点、公用信息利用等方面限制的同时,更打破了信息采集者的限制,使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全面和快捷。几乎遍布全球GPRS网络设施,使手机网络比电脑网络自由度更大,它能传输包含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多媒体信息,进行网上浏览、发送邮件、文件传输、在线交谈等内容。因此,与昂贵的电视、计算机等电子媒介和投资虽小却传递繁琐的平面媒介相比,小型化设计的手机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经济实用。手机像一张大网,整合着传统媒体的许多东西,从内容到技术。相信随着3G的到来,手机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

2 第五媒体与图书馆的结合及可借鉴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而现在,手机作为大众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它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尤其是近来比较热门的3G手机。在如此高科技的支持下,手机图书馆是完全有基础实现的。但其实现仍需要一定的基础平台并借鉴现有模式[3]。

(1)手机功能的扩展。21世纪是智能通信的时代,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上任何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同时,系统中通信介质已经从电缆、光缆的物理连接逐渐发展到依靠电磁波、微波、红外线或激光作为传输介质的无线通信。移动电话在这一大形势下成为此种数据通信的极佳处理器和接收器。短短几年,移动电话由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拓展为集照相、摄像、音乐播放、调频广播、Java游戏、数据打印、蓝牙无线连接传输、WAP浏览器、发送电子邮件、彩信服务、GPS等一系列功能于一身的高科技智能手机。而且价位的不断下调使得这类智能移动电话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如果图书馆利用这种通信工具开展服务,智能手机的现有彩信、WAP浏览器等功能即可完成所需各种形式信息的接收。对于收到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一步利用电话的编辑功能加工整理,同时可通过蓝牙或USB接口进行打印传输和及时转发。相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线电话的相关技术和配套软件会不断的创新。利用移动电话快速、大量、精准的传递,经图书馆加工过的各式情报、信息将不会是难题。

随着第三代数字通信时代来临,在未来三四年里,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3G手机时代即将来临。它的速度很快,不仅能通话,还可高速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观赏图片和电影以及即时炒股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在生产手机时将大量的电子图书录入到手机内存中,也可以利用3G手机高速浏览网页的功能随时随地链接到数字图书馆,这样即可实现手机图书馆,而且是最便捷的实现途径。如此看来,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手机图书馆,很多平台都能够支持它的实现,只不过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让它在传播大众中变得清晰明朗。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图书馆的实现指日可待。

(2)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深化。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席卷,图书馆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书馆与第五媒体的结合有数字图书馆的海量文献数据库做基础,只需对信息的传输、检索、管理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传统图书馆拥有专业的人力资源、数字资源、技术资源,对文献信息的加工组织传输等业务驾轻就熟,这是其与第五媒体结合进行信息服务的优势所在。当然,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偏低,及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力。

同时可借鉴现有手机小说模式,开展读者手机借阅、阅读服务。手机小说,也被称为手机电子图书,其通常的经营方式是,由专业运营网站将作者创作的小说以连载的方式,每天传送若干字的章节给读者,供下载阅读。著名手机小说《城外》的发布,在我国创下了高达80万用户手机订阅的记录。手机小说资源是手机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基础,是它让我们首次能够从手机上接触到图书。而且手机小说还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手机图书馆的产业化产品[4-5]。

(3)通信公司的支持。通信产业拥有的卫星网络环境和设备使世界上任意地点的信息传输变的便捷且迅速。而且,通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经培养了无法数计的用户群体,与如此强大的行业联手正是图书馆普及服务,同时推广个性化服务的良好机遇。而图书馆提供的优质信息也能为通信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为其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当然,这也会带来新的论题,在图书馆与第五媒体结合的环境下,图书馆能否继续坚持公益服务?与通信行业共同创造的可观利润是不是促使图书馆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6]

例如:手机图书馆可基于中国移动飞信业务,开展书目推荐等相关信息推送服务。

中国移动推出的即时通讯(IM)软件“飞信”于2007年6月5日正式推出,飞信全面支持手机和电脑的多终端登录以及应用时的任意切换,保证用户的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好友如果不在线,信息将以短信形式自动转发到对方手机上,保证信息及时到达不丢失。快捷群发功能一键OK!飞信还能满足手机和电脑之间更多休闲和商务的多边应用需求,MP3、图片和普通OFFICE文件都能随时随地任意传输。鉴于飞信的方便快捷,手机图书馆也可以借助飞信的平台把推荐书目、新书通报等信息传递给用户,来实现信息最快捷无误的传递。

(4)手机用户的素质提高。手机用户对于信息的使用是图书馆与第五媒体结合创造的整个信息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整个信息活动的参与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对整个信息活动控制的薄弱环节也在于此。我们强调用户素质的提高,坚持信息的使用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道德,拥有获取信息的自我认知,同时能够利用手中的电话完成信息的查阅、读取和输出或再传递,并且做出信息反馈等配合工作。当然,图书馆自身也担负一定的读者教育责任,我们推荐给用户优质信息的同时,也应该提供简便易行的获取方式。

3 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构想

2005年6月,上海图书馆在全国首次推出基于短信的手机图书馆之后,吉林等省市图书馆、南京财经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开通了此项服务。于是,手机图书馆建设这一新理念也逐渐成为图书馆建设中的新焦点。

(1)短信咨询平台。随着手机用户的日益剧增,短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文字交流的有效工具。根据这一趋势,建立短信咨询平台,利用短信业务来开展各种参考咨询服务,正好迎合了手机图书馆参考咨询个性化即时信息传输服务手段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用户将自己所要征询的问题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手机图书馆咨询中心,参考咨询人员首先根据系统预先设定的“常见问题问答”提供解答,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整理,将相关方面的信息定期发送给用户。另外,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读者信息查询、新书通报、图书预约服务、超期提醒、图书续借、证件挂失及解除等[7]。

(2)网络信息浏览平台。手机图书馆是移动网络环境下对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扩展,支持手机接入互联网系统。这样一来,为网络信息浏览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平台中,用户通过按下预先设定的上网键,就直接进入手机图书馆互联网菜单,同时也会显示用户的相关信息。该网络提供各种软件的直接下载、在线图书阅读、二手图书或旧书旧刊的出售、定制专家讲座以及相关图书馆相关期刊数据库的链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在费用较低的情况下享受以上各种服务[8]。

(3)手机交流平台。手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无线通信媒介,其服务具有势不可挡的全民渗透力和随时随地的可达性,因此手机图书馆有能力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拉进公众与图书馆的距离,进而发挥其对公众的引导作用。手机交流平台的建立正是这一作用发挥的有力体现。手机图书馆通过建立各种特色的交流群和讨论组,为用户提供各种发泄情绪的机会,发表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及建设性的建议,并就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经验,方便快捷的实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专家和馆员之间的交流。

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手机图书馆可借鉴模式产生,传统图书馆在手机服务领域的探索也会进一步深入,相信手机图书馆也会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一样,逐步的壮大及发展。

标签:;  ;  ;  

基于第五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