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关系的变化与展望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俄美关系的变化与展望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俄美关系的变化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景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在目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俄美关系特别令人瞩目。本文基于对冷战结束后俄美关系状况的认识,认为近期俄美关系发生了三大变化:双方从强调伙伴关系优先到强调自身利益;由相互合作转向互相角逐、争夺;从相互信任转为相互指责、怀疑。文章还探讨了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最后文章从影响俄美关系的诸因素出发,认为近期内俄美既不能建立“成熟的伙伴关系”,也不会走向全面对抗。既合作又对抗是近期俄美关系的基本格局。而从长远看,随着俄罗斯的恢复和发展,俄对外政策利益终将与美国对立。

关键词:伙伴关系 扩展战略 大国外交 合作 对抗 原因 展望

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俄美关系曾非常密切,俄在对外政策上向美国“一边倒”,企图借助外力巩固局势;美国全面支持俄罗斯的内外政策,以消化“前共产主义”的“堡垒”。昔日的对手成了“战略伙伴”。然而,近期情况表明:俄美关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密月”后,正面临着真正的考验,其变化发展趋势如何将对世界局势和世界格局的重组产生重大影响。俄美关系重新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焦点。本文试图对近期俄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目前影响俄美关系的各种因素,对俄美关系的前景进行展望。

一、近期俄美关系的变化

近期以来,俄美关系出现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全球范围内,双方从强调伙伴关系“特殊地位优先”到强调自身利益。叶利钦当政及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双方都把俄美关系置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强调俄美要建立有力和有效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俄经济改革问题上,叶利钦及政府采用了美国开出的“休克疗法”的药方,推行激进改革;美国及西方盟国也积极为叶利钦的改革进行政治上的呐喊,经济上的援助。在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上双方进行了紧密的合作。俄罗斯对美国的行动给予积极配合,充当美国的配角和帮手。但从1993年下半年特别是1994年以来这对“战略伙伴”之间摩擦不断,双方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安全利益,并把它置于双方的战略利益之上。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虽提到俄美两国在防止地区冲突以及核不扩散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更强调“伙伴关系”的发展首先应由俄罗斯本身的利益来确定,而俄罗斯的利益远不是始终都同美国的利益相吻合的。〔1〕美国国务院第二号人物, 主管俄罗斯事务的副国务卿塔尔博特承认,俄罗斯“每况愈下”,今后俄罗斯在美国外交日程上“不再永远优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说,以国防部长佩里为代表的鹰派在对俄政策中占了上风,他们已从根本上放弃了“俄罗斯优先”的政策,佩里上台后不久就说:“即使出现可想象的最好的结果,即出现一个完全民主和市场导向的俄罗斯,新俄罗斯的利益也将与我们的利益不同”。〔2〕近来两国关系不断出现麻烦, 在波黑问题上美俄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等西方国家绕过俄罗斯而通过北约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俄认为这严重地伤害了它的大国尊严和战略利益,强调俄不能容忍在解决波黑问题时将俄罗斯排除在外的作法,俄依靠自己的外交努力制止了北约空袭塞族的企图,给美国一个“漂亮反击”。围绕埃姆斯间谍案,双方展开了一轮“驱逐战”。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俄一反漠不关心的态度重返中东舞台,以推动阿以和谈两主席之一的角色积极发挥作用,对俄为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所采取的行动,美国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了不快和担心。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关于塞浦路斯维和费用”问题时,俄公开与美国唱对台戏,异乎寻常地使用了否决权。在武器出口问题上,俄美摩擦激烈,美国一贯反对俄罗斯向传统出口国家出口武器,而俄罗斯把扩大武器出口,换取经济发展亟需的硬通货作为外交的一大突击方向,叶利钦政府不顾原先向西方做出的承诺放慢了军转民的步伐,加快向世界各地廉价出售俄的先进武器。《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条例》中表明“加强俄罗斯在军火和原料市场上的存在符合俄罗斯联邦的利益”,〔3〕种种迹象表明, 俄美关系中战略伙伴关系的优先地位已让位于自身的安全利益,即自身的安全利益高于双方的战略利益。

第二、在地区层面上,双方由相互合作转向相互角逐、争夺。这最突出地反映在双方对东欧和前苏联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中。1993年9月美国提出“扩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巩固“新生民主国家”, 渗透控制东欧地区,1994年1 月北约首脑会议批准了由美国推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这实际上是美国实施“扩展战略”在欧洲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目的是通过进一步密切军事和政治合作关系,逐步填补战后东欧地区的力量真空,使美国及北约的影响延伸到东欧和前苏联这两个“新领地”中去,这是美国东进的一个信号。最初,俄罗斯对北约东进给予了一定配合,叶利钦在访问波兰时曾表示对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不持异议。但后来态度逐渐强硬,认为北约东进会孤立俄罗斯,恶化俄罗斯的安全环境,甚至扬言要采取“反措施”和对防御构想作根本改变等,致使北约不得不把扩大成员的计划小心翼翼地改为“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此同时俄罗斯强调他对加强独联体国家间的合作与联系,对加强前苏联境内的稳定与安全,对独联体国家间建立新型关系均“负有特殊的责任”,要求独联体“实行一体化”,“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发展军事政治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已相继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等国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和协定,试图通过推动独联体一体化和加强双边合作,确立俄在独联体的特殊地位,获得特殊权力,以便形成以俄为中心的新格局。此外俄还借助军事干预和维和行动以巩固俄的势力范围,目前在独联体各国仍驻有约10万俄罗斯军队。

克林顿则声称,东欧国家的安全对美国的安全至关重要,美国不会坐视东欧安全受到威胁。在酝酿吸收苏联以外的华约国家为北约成员国的方案遭到叶利钦坚决反对后,美国便推出“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目前东欧7国(罗、波、保、匈、捷、 斯洛伐克和阿尔巴尼亚)都已加入该计划,其中大多数国家已在按北约模式改造军队。波罗的海三国均已加入,并决定共建波罗的海维和部队,为将来参加伙伴国的联合特遣部队打下基础。独联体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向北约靠拢,迄今已有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同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文件,另有更多的国家对加入该计划表示兴趣,独联体国家的加入,表明北约已深入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并首次越出欧洲而跨入亚洲地区。除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同东欧和前苏联国家建立密切军事联系之外,美国还加强了同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不断采取向独联体和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手段,遏制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美国同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等签订了全面发展双边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的协议,成倍增加对它们的经济援助,并向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提供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保障。可见,在东欧和原苏联境内俄美双方都企图扩展自己,遏制对方,双方的争夺非常激烈。

第三、在处理与对方的关系时,双方由相互信任转为相互指责和怀疑。1992年2月俄美首脑戴维营会晤, 双方一致同意“不把彼此视为潜在的敌人,”“双方的关系”“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基础上,共同致力于民主和经济自由的友谊和伙伴关系。”〔4〕自此, 两国开始建立起某种相互信任的基础。美国对俄罗斯想继承苏联国际遗产而继续充当世界性政治大国持默许态度,俄罗斯也对美国的世界新秩序予以默允。但随着俄罗斯国内大国主义的抬头和俄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对俄罗斯顿生疑惧,因而态度发生了变化,美国多次警告俄罗斯要尊重邻国的主权,不要在边界以外建立势力范围。美国舆论惊呼美俄在结束“冷战”后却正陷入“冷和平”,甚至从冷战词典中捡出了尖锐的词汇,指责俄罗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俄罗斯帝国东山再起”,“北极熊卷土重来。”〔5 〕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称“俄罗斯可能经过动乱之后成为同西方国家敌对的一个极权主义、军事主义、帝国主义国家”。〔6〕 尼克松·基辛格等纷纷进言克林顿“不要把所有鸡蛋都装在一个蓝子里”,意即不要把睹注押在叶利钦一个人身上,要同各派领导人打交道。俄罗斯方面,对美国的不信任感也十分强烈,包括被认为是亲西方的外长科济列夫都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没有哪一个西方国家是真正对俄罗斯的复兴表示关注的。他批驳西方某些人利用日里诺夫斯基因素,重新把俄树立成敌人形象,人为制造“俄罗斯威胁”,并批判有人想把美国看作当今世界唯一领袖的狂热幻想,明确指出美国不能主宰世界,强调俄美之间绝不是小兄弟与老大哥的关系。俄《独立报》载文讲俄面临西方的“新遏制”。最近俄美外长会晤,克里斯托弗不得不承认俄美关系的“蜜月”已经结束,现在该过正常生活了。

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出现如此一系列变化并非偶然,这种变化和调整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第一,俄罗斯国内政局的变化和内外政策的调整,是导致俄美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1993年12月俄新议会产生后,俄政坛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反对派实力壮大,以日里诺夫斯基为首的自由民党异军突起,该党在国家杜马党派竞选中出乎意料地压倒俄罗斯选择、名列榜首,在下院总议席中占第二位,成为议会中最有影响的反对派,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和不安;俄共等左派力量重振旗鼓,地位回升,成为议会中第三大党;俄罗斯农业党、俄罗斯妇女、俄罗斯民主党也进入议会,它们正与俄共形成议会中的中派力量和建设性的反对派。民主派内部剧烈分化,矛盾加深,未能实现控制和操纵议会的美梦,整个民主派在下院中所得席位不足40%,支持叶利钦的阵营中分裂为以美达尔为首的“俄罗斯选择”和以沙赫赖以首的俄罗斯统一和谐党两大派别,原先支持民主改革的“民主俄罗斯”、“亚博卢”联盟也和叶利钦拉开了距离,决意要成为“民主的反对派”。议会选举后政府也进行了大改组,组成了温和改革派占主导地位的新班子。新内阁中,为叶利钦所赏识的、主张激进改革的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和副总理费奥多罗夫退出政府。代表稳健改革势力的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议会选举后公开表示不再采取任何“休克疗法”的经济措施,宣布“浪漫主义的市场改革阶段”已经结束。继而国家杜马作出大赦决定,赦免8·19事件和10月事件的参加者, 对此,总统虽极力反对但无效果。叶利钦在政治基础受到削弱的情况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吸收反对派力量的一些政策主张。对内外政策进行调整。经济政策方面,采取“务实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注重社会保障,以渐进的方式推行改革。军事上,提出“新军事学说”,据此俄武装力量取得了在境外驻军的合法权力。此外还宣布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否定“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要求俄军“必须同时准备实施防御和进攻作战”,“必要时进攻作战还包括对外国领土的反击。”〔7〕对外政策上奉行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 推行“大国外交”,突出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主张俄外交的独立性。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俄罗斯不沦为二等国家,企图重振大俄罗斯的强烈愿望,这一方面必然使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美国拉开距离,另一方面使美国越来越感到难以左右俄罗斯局势的发展,担心俄重新对西方构成挑战和威胁,二者交叉感染,必然加剧两国因利益不同而触发的矛盾和分歧。

第二,俄罗斯在苏解体后奉行的“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使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促成了俄对民族利益的关注和对外政策的调整,这是俄美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寄希望于在西方的援助和指导下能够逾越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足而迅速过渡到“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为此,俄罗斯在经济改革、削减战略核武器、从波罗的海三国撤军、制裁伊拉克等许多重要问题上,向美国作出了重大让步,结果实际换来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援助,西方的经援承诺多是口惠而实不至。1992年西方七国财长承诺的240亿美元授俄计划除其中150亿美元作为俄推迟偿还的外债基金外,其它援助资金多半只停留在协议上,至今没有真正兑现。俄一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西方所应允的援助有1/10是真正给予俄罗斯的,那就不错了。即使退一步说,援助全部到位,对陷入深渊的俄罗斯经济也是杯水车薪。对西方的卑躬屈膝,并没有缓解俄罗斯的经济困难,这使俄罗斯上下大失所望,俄民众对一个强国变成昔日敌人的援助对象感到痛心。不仅如此,美国等西方国家还保留了一些对俄罗斯歧视性政策,限制与俄罗斯的贸易,极力阻挠俄进入世界武器市场,如禁止俄向印度出售导弹技术、迫使俄中止了与印度签订的80%的合同,阻止俄向伊朗出售核反应堆等。在国际事务中尽管俄表示要作西方可以信赖的伙伴,但美国等西方国家根本不把俄罗斯放在眼里,把他看成是小兄弟,竭力贬低俄的国际地位,遏制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作用。叶利钦参加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但在讨论重要的经济问题时却没有他的份。在波黑问题上,北约不与俄磋商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发出最后通牒,昔日华约中的盟友,一个个离莫斯科而去,要求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一个泱泱大国不能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只能充当配角,看西方眼色行事,这不仅激怒了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而且也使当权者意识到俄罗斯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认识和世界地位的认识太迟了,他们认识到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同美国站在一边未必对俄有利,因此转而奉行独立的“多方位”外交政策。而华盛顿认为俄罗斯应该对他言听计从,做它的小伙伴。这样双方期望破灭,失望频生,自然会使两国在相互关系及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发生摩擦和碰撞。

二、俄美关系的前景

目前的俄美关系给人两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印象:一是俄美已结成“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苏联解体后,历次俄美首脑会晤都强调俄美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莫斯科宣言宣布俄美两国进入了“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二是俄美关系中分歧不断,矛盾丛生,可能导致全面对抗。那么,今后俄美之间将建立起如同俄美首脑所宣称的关系?还是将走向对抗?亦或是别的什么状况呢?

从目前和长远看,俄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不容乐观。按通常的理解,“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最起码应是相互信任的、平等的、全面合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俄美之间难以形成。

第一,俄美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是有限的。俄美“战略伙伴关系”是以俄罗斯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以俄罗斯的内外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为前提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原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俄美关系中的不对等性。而俄罗斯终究是个大国。俄罗斯的“帝国综合症”根深蒂固,地缘政治的概念,使它不能长期容忍“降格”与西方相处,更不会听任西方的摆布。目前俄罗斯国内政局的变化和日益强硬的对外政策也表明俄不会甘心久居他人之下。《俄罗斯报》曾在一篇评价叶利钦访美的文章中说:“在俄罗斯放弃‘现实社会主义’之后,只是它的那些与意识形态搅和在一起的战略利益收缩了”〔8〕,然而, “俄罗斯的许多对外政策利益终将和美国的利益相对立。”〔9〕。

第二,俄推行“大国外交”,必然使它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同美国拉开距离,加剧因利益不同而触发的矛盾和分歧。种种迹象表明美俄目前和今后至少在这样几个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一是围绕东欧国家的归属和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问题上将会出现矛盾和分歧,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提出后,尽管俄通过反复权衡,讨价还价后表示愿意加入,但其用意无非是与其孤立在外,不如介入其中,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使之变为符合俄安全利益的机制,从北约内部遏制其东进战略。由于双方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迥异,“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今后一段时期内,俄仍然视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为抵御北约的天然屏障和缓冲地带,肯定不会放弃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所以俄的加入不仅没有使美俄在这一些区上的矛盾消失,而且使美、俄、西欧三家争夺未来安全格局主导权的斗争变得更加短兵相接。二是美俄将围绕争夺解决波黑问题的主导权而展开争夺。美国热衷于取消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对南联盟塞尔维亚的严厉制裁,俄则表示反对,今后双方在此问题上的争夺会继续。三是在武器出口问题上,美国反对俄向伊朗等国出售武器,而俄罗斯认为,美国是要垄断世界武器市场,削弱莫斯科争夺世界市场的能力。最近俄不顾美国的反对,准备继续向伊朗出售价值8─1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 今后双方在武器出口问题上会不断产生摩擦。总之,俄美分歧几乎包括了国际政治中所有最重要的问题,分歧不断已成为俄美关系的定式。

第三,俄政局的不可预测性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目前俄罗斯政坛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仍在进行,斗争形势变幻莫测,结果如何难以料定。今后民主派和反对派谁将占上风?叶利钦对未来的改革取何态度?这些都仍是不解之迷。特别是日里诺夫斯基的崛起,为俄政局的未来发展增添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议会选举中,以日里诺夫斯基为代表的自由民主党异军突起,利用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摆脱经济困境的迫切愿望,提出一套建立强大俄罗斯的主张,在相当一部分人中间有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日里诺夫斯基还准备参加1996年总统竞选。如今自由民主党已成为议会下院中的第二大党。成为俄政治生活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它对俄内外政策的影响今后势必加强。总之对俄罗斯今后的政局及内外政策谁也说不准,这种不可预测性制约着俄美关系的发展。

第四,双方存有的不信任感和怀疑情绪也影响着双方关系的发展。从俄罗斯方面来说,冷战虽了,但俄罗斯人反美情绪难解,俄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十分强烈,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当前俄罗斯民间的反美情绪比冷战时还要高。这种不信任和怀疑情绪不仅表现在极右势力和民族主义阶层,还相当程度地在以叶利钦为首的改革派中显现。一些人认为,美国对俄的政策动机与其说是希望得到俄罗斯这个盟友,不如说是出于对其核武器和政治前途的担忧。美国方面对叶利钦能否把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私有化撑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存有极大疑虑,认为俄事实上已放弃“休克疗法”,因而感到建立稳定的俄罗斯民主国家的近期前景欠佳。〔10〕。所以美国开始执行从支持叶利钦一个人到扶植对西方温和的改革派阶层,从优先、合作到既合作又防范并偏重防范的对俄政策。这种彼此不放心的心态不能不影响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当然也不能认为俄美关系会在近期内恶化、破裂,甚至走向全面对抗。就目前而言,维护和发展俄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唯一一个能摧毁美国的大国,所以俄罗斯在美国的外交事务中仍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仍寄希望于俄罗斯向西方民主制度转变,而发展对俄关系是对俄国内施加影响的最重要手段。对俄罗斯来说,发展对美关系也仍很重要,俄罗斯一心想做“政治大国”,然而这与它“经济矮子”的地位极为矛盾,俄罗斯经济困难需要西方的援助和支持;叶利钦在政治上也仍需要借美国的支持来巩固其在国内的地位;并且俄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同西方存在一种认同感。因此在近期内,俄美关系不会破裂,会进一步发展。但俄美因各自的战略意图大相径庭,其根本矛盾无法协调,在今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将充满斗争。既是对手又是伙伴,既争夺又合作仍将是近期俄美关系的主线。而且,随着将来俄罗斯日益强大,斗争和合作两方面中,斗争的一面将日益成为主导面。从长远来看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利益终将与美国利益相对立。

注释:

〔1〕〔3〕殳祥娣,《俄罗斯外交初具面目》,《世界知识》,1993年第14期。

〔2〕〔10〕李力;《美国重新打量俄罗斯》,《世界知识》, 1994年第11期。

〔4〕陈杰军《从美苏到美俄——俄美戴维营首脑会晤》, 《世界知识》1992年第5期。

〔5〕陈启民《俄罗斯渴望重振大国地位》,《半月谈》1994年第7期。

〔6〕何大隆《美国重新认识俄罗斯》,《瞭望》1994年第15期。

〔7〕锐兵《不甘沦落的大国——俄罗斯新军事学说出台》, 《世界知识》,1994年第4期。

〔8〕〔9〕宏治《不对等的平衡——俄美伙伴关系浅析》,《世界知识》,1994年第14期。

标签:;  ;  ;  ;  ;  ;  

俄美关系的变化与展望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