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小家电产品;应用
1、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1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1.1与物理学的紧密联系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物理学中,三极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制造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0世纪后期,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固体电子学极大地推动了电气工程技术的进步。
1.1.2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的客观大环境。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和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各种高新科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科技中的各种分析方法的进步、设计理念和工具的创新等等,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1.2 IEC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标准化
世界上PLC厂家众多,PLC产品繁杂,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IEC61131使它们的语法与语义得到一致的定义,从而使每个控制系统厂商生产的产品编程接口标准化,如此就不会出现奇怪和纷杂的方言定义。IEC6113l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各大控制系统的厂商也将采纳其方式,这样就使结构化的编程方式管理更加简易,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代码的使用效率,缩短程序编程的周期。
1.3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简易
微软的Windows NT、Windows CE和Internet Explore等技术正在慢慢变成主流,语言与规范成为工业控制中的标准平台。而且PC、网络技术以及PC的人机界面以其灵活和易于集成的优点,已经普及于企业的管理中,这就大大方便了自动化
2、电气自动化在小家电生产中的应用
2.1几种监控方式在小家电中的应用
2.1.1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不但运行维护方便,而且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也不高,同时系统设计也很容易,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所以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1.2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和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使得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大都用于小系统监控,而在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中却不适用。
2.1.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同时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2.2低成本工业自动化将逐渐成为主流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的更加完备导致各个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而小家电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尽量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逐渐完善企业的服务体系等都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手段。鉴于PC控制器的高度可靠性和操作及维护的简便性,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用PC控制的方案,而以工业PC作为主要基础的工控机将会取代现有的IPC成为主要的控制系统,这对于实现低成本工业控制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3电气自动化将逐步实现安全生产和专业操作
目前,我国小家电生产商要清晰地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所带来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大趋势;要对客户充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现有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开发设计成本来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安全生产方案。另外,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具体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必要时要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只有在以专业知识为指导的基础上,操作人员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系统的安装、维护等操作,如果出现突然的运行故障,或者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或维护系统,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往往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生产过程安全化和操作人员专业化都是我国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各小家电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
2.4电气自动化在小家电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我国小家电生产企业在CIMS、自动控制、机器人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基于微机环境的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与开发平台”开发了以工艺知识库为核心的、以交互式设计模式为基础的综合智能化CAPP开发平台与应用框架(CAPP Framework),推出了金叶CAPP、同方CAPP等系列产品,具有支持工艺知识建模、动态知识获取、各类工艺的设计与信息管理、产品工艺信息共享等功能,并提供工艺知识库管理、工艺卡片格式定义等应用支持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系统开放性好,易于扩充和维护。产品已在全国的企业,特别是CIMS示范工程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另外,还研制了自动控制装置及系列产品、红外光电式安全保护装置等。以上这些产品的开发应用还只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在生产中的一个侧面,不足以反映其全貌。
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冲击下,应从各个方面进行新一轮技术重组。形势是严峻的,同时也充满着机遇。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与我国新锐的科学技术成果相结合,并且投入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中去。研发更多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应用于我国的国计民生中,以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其次,优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以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的统一化、系统结构通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节约冗杂时间和费用。最后,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同时,应注意电气自动化市场的产业化、生产的安全化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结束语
家电制造行业的科技手段发展迅速,企业为了改善自身的生产状况,也在不断引进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电气自动化的优势特征,将电气自动化和广泛采用的网络信息科技密切结合,把握电气自动化的推广前景。小家电企业要善于改进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展示出电气自动化的优势,降低家电制作成本,提高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崔进.电气自动化在小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2.
[2]张振华.创新——电气自动化深化改革的灵魂[J].科技与生活,2010.
论文作者:李金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小家电论文; 方式论文; 产品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