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精选微写点论文_周丽

借助文本,精选微写点论文_周丽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 646000

“随课微写”是“随课微习作”的简称,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微型写作的教学与训练,是跟随课文进行多次数、小片段的写作,是伴随阅读教学进行的一种具有减压性写作训练教学的课程与教学模式。随课微写中的“随课”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在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情境中,相机完成当堂写作。“微习作”是指当堂小练笔,简短习作,通常在50~200字,并且动笔时间较短,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较轻松地完成。随课微写由于写作练习的选点小、时间少、篇幅短,写作难度低,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捕捉“微写点”使“随课微写作”真正有效展开呢?

文本,是学生借以学习积累语言的凭借。细读每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也许是结构,也许是表达,也许是遣词造句等。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对应的主题充分挖掘习作点,引领学生及时运用写作方法,学习写法。

一、选取文章的明显结构练微写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构段形式、段落结构很有特色,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仿写中掌握。如:《赵州桥》一文,描写“赵州桥的美观”部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有效引领学生感悟体会“总—分”的写作方式,让学生从以下几句话任选一句话,围绕意思试着用文中先总后分的结构,练习写话:“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秋天的田野(果园)美丽极了!”“听说体育课换上语文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这样,孩子们热炒热卖,写作内容马上生成,很有成就感。

二、选取典型的语言形式练微写

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还要巧妙地创设“练点”,让学生灵动写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把第二自然段的这些排比句“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为训练突破口,让学生也试着用排比的手法写一段话。又如,《穷人》,作者充分运用省略号和问号来刻画桑娜在抱回两个孤儿后复杂的内心活动,学完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经历,让学生进行微写作。这样就有了微写作的创作内容,训练点是进行排比句、心理活动的训练。

三、选取文本的意犹未尽练微写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在许多课文中作者有意留下了空白,文本的似尽非尽、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等待读者去发现、去填补。我们可以在体会原文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使人物的内心、动作、语言灵动起来,使细节描写逼真起来,进而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秋天的雨》一课,文中写到“苹果、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读到这里,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个柿子、苹果,想办法用语言打动顾客的心,争取让顾客去摘。

四、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练微写

“对话”“反复”等涉及具体写作技巧的地方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迁移写话。比如对话描写中,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的位置变化,课文《惊弓之鸟》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学生试着把提示语放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微写作;又如《开国大典》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反复的用法,在学生弄懂这一写法以及它的作用后,让学生也用上反复的写法练习微写。

五、体验作者的情感意图练微写

我们小学教材中许多文章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学生读懂之后,需要他们宣泄或倾诉,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需要,抓情感宣泄为微写点,让他们尽情释放。 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当学生们都在为宙斯的残忍而感到义愤填膺,为普罗米修斯的大无畏感到五体投地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微写点: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能不能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呢?如此设计“随课微写”点,通过创想创写,既是一种阅读还原,更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文本,以“随课微写”为桥梁,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一定会让每个同学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让作文不再难。

论文作者:周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借助文本,精选微写点论文_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