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论文_张义玲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论文_张义玲

湖北工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1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产业的组成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应用不但决定着项目投资的结果,更重要的问题是当其完工后直接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和人们的财产以及安全紧密相连。而其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应用的整个过程也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重要过程,直接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引起必要的重视,而要做到这点,则需要重点进行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管理控制,同时,还要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而科学的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应用措施,结合各参建单位做好相关的质量管理以及监督,从而保证好整个工程的建筑施工。在整个过程中,还要结合相关的监督、设计等措施,并与监理配合好,做到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应用的有效管理控制,进而使得项目的品质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此,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优化施工工序和具体操作流程。同时,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协调现场各项工作,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而实现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筑工程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2.1建筑基桩施工技术

2.1.1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要点

当使用灌注桩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项目特点以及成桩使用的方式等进行分析,需要平整施工现场的土层表面。在开设成桩孔的时候,如果使用人工挖孔,需要在平整的现场考虑到土料的运输方式,需要对桩孔壁混凝土进行安全控制。当成孔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查。如果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挖成孔,需要注意作业面的排水、沟槽以及泥浆池的设置。

2.1.2预制桩的施工技术要点

目前,建筑预制桩可以分为混凝土桩和钢桩两类,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桩和钢桩的沉桩需要根据设计要求以及项目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选择不同的沉桩方式,例如锤击打入法、射水沉桩法、振动沉桩法等。当使用锤击打入法和振动沉桩法的时候,需要对基础地基以及作业面周围的土体结构变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果使用射水沉桩法,针对敞口混凝土桩以及敞口钢管桩进行内部注水以及喷射水的施工方式;针对混凝土桩以及H型钢桩,需要采用外部施工喷射水的方式进行施工。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最小断面尺寸在1米以上的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混凝土经常出现开裂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外界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表面以及内部存在温度差,进而出现裂缝。在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材料进行科学控制。对于需要添加添加剂的混凝土,要将添加剂的用量控制在5%之内,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应用质量。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以及分层浇筑技术进行,全面分层浇筑技术主要是在混凝土长度超过厚度三倍时使用的技术,根据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分层。分段分层浇筑技术主要在混凝土面积较大,但是混凝土厚度较小的施工部分进行应用。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开裂的现象,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处理。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20摄氏度之内,保养时间在15天左右。

2.3钢筋结构和抗震施工技术

钢筋是建筑工程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钢筋的应用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钢筋技术,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性能和稳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抗震施工技术也是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对该技术有全面的了解,熟知各种抗震施工类型的承载限度、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受力点。除此之外,还要对地震的破坏力有一定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对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形态进行有效的调整,包括对建筑结构的变化点、解耦股转换层的刚度等也要做出一定的优化处理。最后,剪力墙是提高建筑工程抗震力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要注重建筑工程剪力墙的科学设计,把握好其弯曲变形力度,减少建筑移位,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

2.4电气以及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涉及到大量的电气接地施工以及防水施工。必须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应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确保电气接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并且提高建筑工程自身的安全性。对于防水施工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不同的施工部位,包括洗手间以及浴室等部位。所以要选择的建筑原材料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这样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提高施工技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做好处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有着较好的防水性。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3.1构建并完善技术施工与管理相关制度

任何工程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严格制度的前提保障,建筑工程同样也例外,无论是造价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都应该具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对所有人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各项管理制度中,奖惩制度尤为重要,其可以对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员工应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反之则应该接受一定的惩处,不断强化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对每个员工的行为举止进行严格的规范,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

3.2完善组织规划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应该加强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管理组织规划,并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和状况,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其中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安排以及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的安排等方面。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且保证考察结果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除此之外,也要明确建筑工程的具体状况,以及工期安排,重点的工作环节和技术,这样才能够做好组织规划工作,有效地预防风险。

3.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因其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工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严格把关,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对于能够长期工作的人员予以优先录用。另外,企业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传授一些施工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总结上阶段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员工及时改正,调整工作方法。最后,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施工安全也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目的。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岗前培训,保证员工持证上岗。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实时的监管,而建筑企业也要完善安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工作,引导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并将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

4结论

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直接相关。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再加上经济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建筑企业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要提高创新能力,研发新的施工技术;同时注重对施工的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覃雄.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36):10-11.

[2]陶瑞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7(12):68+74.

[3]郭玉芳.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7(22):266+271.

论文作者:张义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论文_张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