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内涵_政治论文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内涵_政治论文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正确理解论文,时期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近一个时期以来的一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为了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在实处,首先要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有个正确的理解;否则,不是“落实”变成“落空”,就是可能发生偏差。为此,就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含义,谈谈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的体会。

什么是政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政治是个历史范畴,不同阶级,不同时代,政治有不同的内容和解释;即使是同一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政治的内容也有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从其根源来讲,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的基本观念,无产阶级政治,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和之后,其含义和内容有很大的变化。

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政治含义和内容不是别的,只能是阶级关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后来列宁则说,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关系。[(2)]毛泽东同志也认为:“政治不论是革命的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3)]还需要指出,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4)]我们说政治的核心是政权问题,对无产阶级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夺取政权;二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巩固政权仍然是政治的重要内容。没有无产阶级政权,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一切,不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这都是必须牢记的关于政治的基本真理。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的主要内容就不是阶级斗争了,而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都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作了肯定的回答。

1920年11月,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如何理解政治呢?要是用旧观点来理解政治,就要犯很大的严重的错误。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但是(请特别注意这个‘但是’——引者)我们的斗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粉碎资产阶级制度遗留下来的东西,粉碎整个资产阶级一再想消灭苏维埃政权的尝试。到目前为止,这个任务吸引了我们最大的注意力,妨碍了我们转向另一个方面的任务——建设任务。”又说:老式的宣传已毫无用处,因为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说明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宣传工作应该建立在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之上。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5)]。

从列宁的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时期政治不仅仅是阶级斗争,而且包括经济建设;不仅如此,经济建设本身就是政治,而且是“主要的政治”。列宁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应有的新的政治观点。为什么经济建设本身也是政治呢?列宁认为,它是“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的更高形式”,“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6)]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1月写的《工作方法十六条》中也说:“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是过去政治的基本内容,但是,在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这个政权同人民的关系,就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关系了……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关系”[(7)]照他看来,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基本内容也已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内部的关系——也就是他所阐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同志关于政治的这种观点,是和他认为建设已成为主要任务和中心任务的观点相联系的。

列宁关于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时期主要政治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更是反复论述。1979年3月,他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8)]同年10月,邓小平同志又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9)]

经济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的政治”,“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本思想,我们应该切实地把握住;否则,就是没有社会主义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观点,或者说,不懂得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理解和落实江泽民同志“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基本问题。

我们说,在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本身就是政治,“主要的政治”,“最大的政治”,这是不是混淆了政治和经济的界限呢?或者说,是不是取消了通常意义上的政治呢?没有。这只是说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政治观念应该有所变化。或者说,政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政治,是阶级关系、政党关系、集团关系等等;广义的政治,是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经济。这种区分,革命时期并不重要,而在建设时期就很重要了。不论列宁还是邓小平,在他们承认经济建设本身就是政治的时候,都没有忽视狭义的政治,或通常意义上的政治。当他们把政治和经济并用或对举时,就是在狭义或通常意义上使用政治概念的。因为所谓“主要的政治”、“最大的政治”等等,是讲其重要性,十分清楚,“主要”既不等于“唯一”,也不等于“全部”,同样,“最大”也不是“一切”。对此,邓小平同志明确说过:“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10)]但是,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时期政治时,又必须掌握“主要”和“最大”,这也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政治——狭义的,或通常意义上的政治,在社会主义时期,究竟占什么地位,具有何种作用?从总体上说,它同经济相比不占首位,不具有“统帅”作用,但它具有重大的保证作用——这“保证作用”,包括方向指导、思想保障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的同时,不仅明确提出,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还反复论述了“四项必要保证”(或“四个保证”)。他说:“我想,有四个方面的事情,四个方面的工作和斗争要伴随着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走。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或者叫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即,第一,体制改革;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第四,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11)]这“四项基本原则”和“四项必要保证”,大体上相当于我们过去说的通常意义上的政治,而内容又比较丰富、深刻,它除了我们说的阶级斗争(比如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思想教育等,还包括“体制改革”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江泽民同志根据当前形势和干部思想上存在的某些问题,把政治具体化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并着重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除了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样‘两个基本点’。这也是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十分显然,江泽民同志讲的政治和邓小平同志讲的政治,其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讨论至此,或许有人要问,列宁不是说过:“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吗?并说:“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对的,这是列宁的一个著名论断,也是我国思想政论界长期以来经常引用并为大家广为熟知的一个论断,大凡论述“政治挂帅”或政治重要性的著作文章,几乎没有不引用列宁这个论断作为经典根据的(包括笔者本人长期也是这样做的)。这里,仿佛用得着黑格尔的一个著名观点: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就是说,我们虽然熟知列宁这个论断,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的论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联系这个论断的前后文(以及列宁同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的整个情况),不难看出,所谓“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就是说一个阶级(包括无产阶级,特别是无产阶级)首先要取得政权,并且要保持住政权,才能进行建设;否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列宁解释说:“因为问题只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12)]这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如果把列宁这个论断绝对化、普遍化,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都是“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这便不是列宁的愿意,而勿宁说是“断章取义”,是绝大的错误。

经济建设是“主要政治”和“最大政治”,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即在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第一位的任务,而其他工作,包括政权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等,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换句话说,所有这些工作也都以经济建设为基础,都决定于经济建设。一句话,经济建设及其好坏决定一切。经济建设的这种地位,没有其它任何一项工作可以代替或与之并列,当然更不允许颠倒。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所在,是社会主义的实质所在。

我们说在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狭义的或通常意义上的)不占首位,不具有“统帅”作用,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实际上,它具有重大的保证作用,这是绝不能忽视的。有无这种保证的作用,同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1988年1月,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建设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讲四个坚持,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13)]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强调:“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14)]1989年政治风波前后,邓小平同志又一再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方面,对青年和广大人民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因此,谁如果认为邓小平同志不重视政治,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那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

江泽民同志在反复论述“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时,提出要从六个方面注意,这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增强了现实的可操作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发挥,我们要好好地领会和贯彻。讲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不动摇;讲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是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讲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就是坚持马列主义的观点,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讲政治,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是要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讲政治,必须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划清是非、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界限,坚持不懈地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讲政治,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就是要深谋远虑,见微知著,把握事物的本质,判明利害,趋利避害,把握发展趋势,奋发有为,决不能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显然,只有这样,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要求,实现我们跨世纪的宏伟纲领。

总之,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有机整体和系统工程。在江泽民同志“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指示精神下,让我们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更加全面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1页。

(2)《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406页。

(3)《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66页。

(4)《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25页。

(5)《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406—407页。

(6)《列宁选集》第2版第34卷第157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53页。

(8)(9)(10)(1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194、249、250、403、404页。

(12)《列宁全集》第2版第40卷第280页。

(13)(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第48页。

标签:;  ;  ;  ;  ;  ;  ;  ;  ;  ;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的内涵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