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临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袁俊兰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十堰 442000

【摘 要】目的:评价神经内科临床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评价样本均是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医院神经内科当中接收的脑卒中患者中选择,共计4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每一组的处理,参照组(n=24)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而康复组(n=24)选择相关康复护理措施,然后对其康复效果做以客观评价。结果:康复组无论是在NIHSS 评分还是在治疗结局上都与参照组表现出充分的护理优势,且拥有P<0.05的突出探析价值。结论:在神经内科中脑卒中患者选择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干预之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同时治疗结局,借鉴价值可观。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在数据不断统计中,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当属中老年人,同时呈现以非常高的致残几率与死亡几率。另外,急性脑卒中这种病情在发作上更为突然,并且很多都是肢体出现偏瘫,这种严重的郑重表现深深影响了他们原本正常的行为生活,为此基于康复效果改善的理念下,也降低他们的身心痛苦原则下,进行康复性治疗的时候康复护理被引进其中[1]。我医院选择了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统计共有48例样本,一半选择了常规护理干预,一半选择了康复护理措施,后者康复效果更好,具体内容整理见:

1评价资料、方法

1.1评价的基础资料

评价样本都是选择我院的神经内科,一共48例脑卒中患者,选择接收的时间也是控制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每一组的处理,参照组(n=24):11例是男性,13例是女性,最大年龄限值达到76岁,最小年龄限值达到44岁,中位年龄(56.3±5.9)岁。康复组(n=24):12例是男性,12例是女性,最大年龄限值达到75岁,最小年龄限值达到45岁,中位年龄(57.0±3.4)岁。这些基础资料的项目进行检验体现出了P>0.05处理情况,不存在探析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选择了常规护理措施,重点就是对用药情况进行督导,以及生活方面上的干预,定时换掉卧床休息的被单等等,保证病房拥有整洁的消毒环境[2]。

康复组选择了康复护理措施,第一,心理干预,进行护理的工作人员不但要监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基础的生命体征,同时也应该监督患者的心理状况,假如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需要给予有效性疏导,且告诉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应该最大限值来达到患者对生活上的需要,否则会影响康复情况。第二,肢体训练,督导患者康复训练的进行情况,其中训练的大小强度要慢慢的去增加,与针灸的康复性治疗进行配合,这样有助于快速实现康复,另外在患者处于软瘫期的时刻,给患者按摩能够利于淋巴或者是血液的回流,进而刺激者他们的感觉神经,令运动功能有望尽早康复。第三,吞咽障碍相关训练,交代患者多吃一些流食类食物,或者是半流食的食物,协助患者慢慢恢复其吞咽功能,科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待其能实现吞咽动作后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更多次空吞咽训练,也还可以运用棉签对存在不同味道、香味的食物进行蘸取后,将其放置进他们的口腔中,这样一来又刺激了患者味觉功能[3]。

1.3观察指标

观察他们的治疗结局与NIHSS 评分情况,其中NIHSS 评分越低,体现患者存在越为正常的神经功能。

1.4统计学处理

48例评价样本的护理数据都要正确录入SPSS19.0内,以%、n体现治疗结局,进行X2处理;以均数±标准差来体现NIHSS 评分,进行t处理。最后呈现以P<0.05统计情况,拥有充分的探析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局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达到75.00%(18/24)与康复组95.83%(23/24)呈现出突出的比较优劣性,后一组总有效率更突出、更高,P<0.05,拥有充分的探析意义。见表1处理:

表1 治疗结局统计

 

2.2NIHSS 评分

参照组NIHSS 评分(18.45±2.37)分,而康复组是(12.56±1.75)分。很明显前一组NIHSS 评分相对来讲更高,为此神经功能相比没有康复组更为正常一些,护理优势突出显示,拥有充分的探析意义(t=9.7943,P=0.0000)。

3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无疑存在很高致残率,并且对患者在生存上的质量产生重重的影响,依照数据调查呈现,国内脑卒中人员总量在7000000以上,在每一年中都会陆续升高。其最为常见的几种症状就是,a突然跌倒、b肢体麻木、c较大的血液波动、d嗜睡[4]。在各位学者的精心研究下,都证实,康复训练可以很好的协助患者恢复其生活功能、神经功能,可以改善其生活方面的品质,也间接将其家属承受的一些精神上压力减缓。与常规护理对照,形成更为鲜明的临床特点与优势。

此评价中,康复组总有效率95.83%、NIHSS 评分(12.56±1.75)分与参照组的75.00%、(18.45±2.37)分形成足够的康复优势,另外,P<0.05,和张莎莎[5]所描写的大致上是一样的,体现出康复护理应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选择康复护理之后的临床结局远远好于常规护理结局,不但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总有效率,这两方面效果突出,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倪晓倩.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z2):121-122.

[2]万燕娃,杨琦清,陈中英,等.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8):9-10.

[3]王小霞.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5):187-188.

[4]杨沙.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3):194-195.

[5]张莎莎.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饮食保健,2018(21):154-155.

论文作者:袁俊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临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袁俊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