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徽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徽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谢丹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摘 要: 以“徽骆驼”为象征的徽商,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辉煌,并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即徽商精神。徽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伦理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开放创新精神,对促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念和手段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徽商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路径

徽州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徽州地域文化独特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以“徽骆驼”为象征的徽商,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创造了“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奇迹,徽商精神承载着该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并通过徽州人民不断地积累和凝练表现出来的所特有的精神内核。徽商精神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大力挖掘徽商精神的时代价值,探索其内涵中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探讨让当代徽商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在二者的结合中让新时代大学生进一步认同徽商精神,让徽商精神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徽州与徽商精神

徽州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作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中孕育的徽商精神更是一脉相承,拥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也正是徽州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和思想环境孕育出了如此灿烂的徽商精神。

作为教师来说,对于认真练习、努力配合的学生,每节课会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指出学生应予改进的问题,并给出努力方向,这包括弹奏方法的改进、练习方法的建议,更重要是音乐处理上的引导,教师应尽量在每一堂课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走入音乐之门,步上音乐之路。

从徽州的社会基础来看,徽州作为一个移民为主的社会,其文化中既包含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以从贾经商为特色的进取精神,在移民徽州的人群中不乏世家大族,也有许多因为避难或者社会变革等原因而移居徽州的,这些人的到来为徽州文明注入了更多鲜活的色彩,使得徽州人更多了一种开放性的品格,希望“走出去”,徽谣有道:“前世不修、身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其中既有生活维艰的无奈,更有创新创业的豪情,徽州人通过做官和行商逐渐在中华大地各处开辟新的事业,而二者都需要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从徽州的经济基础来看,徽商作为徽州文化的支撑,是明清两代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其对于子孙的教育投资颇为重视,很多徽商在经商致富后斥巨资用于兴办书院和学校,希望子孙后辈能够懂得知识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期望子弟能够踏入仕途。

以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新安理学为主要指导思想,受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思想影响极大,同时把儒家的经典学说融入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倡导“天理为义,人欲为利”,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中心[1],培养仁义礼智信的顺民,在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我们尽可不必直接吸收,但对于其中儒家的学说理念如重视孝道,朋友之间讲求信义等也可以应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把徽商精神和当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及其道德评价能力。

从徽州的思想基础来看,朱熹所创的新安理学是徽州文化的精神支柱,而血缘和地缘浓厚的宗族关系也形成了徽州地区浓郁的乡土观念,徽州人重视亲情,勤俭持家,更加重视对子弟的道德教育,其中很多内容和方法也可以为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二 徽商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徽州文化中所采取的用理念教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从而感化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徽州人提出高尚的人格培养需要从幼童做起,通过对受教育者从小的道德教化,坚持“禁于未发”,并且主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安于小成而不求上进,这种教育方法使徽州社会更为稳定,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4]这些教育理念都对当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发,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不仅要在学习时给予指点,更需要在学习后给予评定,对学生的疑惑给予引导和解答。

(一) 徽商精神重视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

例如,笔者在讲授选修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时,就采用让学生实地体验酒坊中葡萄酒制作的生产过程,以一个个探究问题为教学主线逐步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从采购水果进行保鲜储藏开始,到加入酵母菌菌种于发酵罐中,以及促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控制发酵时间,最终进行葡萄酒品质的检测。整个探究

(二) 徽商精神倡导诚信精神

杰克沉着脸,也不说话,一个人在屋里忙活。他将墙上的的液晶电视搬到窗口处,把窗帘拉开。又在床头安装上一个摄像头一样的东西。接着又接上电线,插上电源。苏穆武和老伴在院子里看着,有些莫名其妙。苏母不解地:这个杰克在干什么?我进去问问!苏穆武斥责她:你拉倒吧,擅自进去,他又好说你侵犯领地了!

(三) 徽州精神引领开放之风的首创精神

从徽州人的思想教育方法上来看,既采用了中国传统社会通用的一些教育方法,比如用儒家和理学的传统思想来教化,也采用了其他教育途径,如将理论认知和实践行动相结合,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来实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创新,这些方法同样值得当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借鉴。

商道即人道,经商与为人相统一。徽商在经营过程中能做到诚意敬业、以诚待人、诚实守信。[2]胡雪岩曾将“戒欺”二字朝内而不是朝外挂在胡庆余堂,旨在告诉人们:“戒欺”是企业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招牌广告。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胡雪岩的商业伦理智慧中受益。徽商们十分重视对职业风尚的培养,讲求在经商时应当“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的诚信待人的原则,重视自身的商业信誉,讲求以信义服人,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重义轻利,不取不义之财,在开拓事业时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徽骆驼精神”也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代表,是徽州精神的精华所在。在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同样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要有诚信意识,讲求质量、注重信誉,要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更要有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无不与徽商精神不谋而合,从而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 徽商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 创新教育方法

这是徽州文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雄踞商界三百年,无徽不成镇,正是得益于徽商“思变创新”的精神引领。徽商善于把握市场信息,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在经营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实现了经营策略和经营机制的创新,突破了中国传统社会所存在的狭隘的地域观念,勇于开拓全国性市场,并且对多种经营形式灵活运用,形成了徽商特有的“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独特风骨。创新精神同样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党的十九大同样强调了树立创新观念的重要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形式和方法上要具有创新的理念,在内容上也要借鉴徽商精神,鼓励当代高校大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勇于开拓进取。

(二) 更新教育理念

徽州文化重视对子弟的思想教导,进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更注重推陈出新,强调对职业道德风尚的培养,培养子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取其精华,丰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挥徽商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供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分享,能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各高校要借力MOOC,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扬长避短,汇集各高校优质英语课程教学资源,构建MOOC网络平台、英语学科专题网站以及资源库等为媒介的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群,建设一站式跨库检索平台,以发挥各高校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实现校际之间资源高度共享,解决现存的“数字孤岛”[3]问题,提高学生的受益面,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三) 坚持知行合一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行合一是徽州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同样是受益于徽商在外打拼的实际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可以被应用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徽州人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应知其理,做其事。道德的理念不应仅限于背诵和学习,更应在实践行为中履行所学的思想,如果只知其理,不终其事甚至言行相悖,必然无益于社会。在对高校的学生教育过程中同样要讲究知行合一,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着重解释知识需要运用,认识需要与行为相统一的辩证关系,真正让实践去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四) 注重家庭教育

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十分重要,徽州人重视家庭教育,认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必不可少,同时重视发挥乡镇上典型模范的示范作用,建立祠堂等,多种途径地对思想文化进行宣传,在全乡全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的环境氛围,真正做到了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需要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家庭作为最早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作为子女的首任教师,有责任与学校相结合,共同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作出指导和监督,另外社会也需要对相关领域加强监督,同时加强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共同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保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安全性,对高校学生的意志品质、理想信念的确立形成系统性的影响,建立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 结语

徽商精神是徽州文化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徽商精神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样需要不断的吸取和借鉴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有益养分,推陈出新,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内涵,对待徽商精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地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徽商精神与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相适应,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体现时代性,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刘立夫,李玲.“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01):129-133.

[2] 李少玉.徽商经营文化研究综述[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03):16-19.

[3] 许经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J].湖湘论坛,2018,31(03):96-103+2.

[4] 卢书月.徽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本文引用格式: 谢丹.徽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74):261-26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109

基金项目: 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徽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SK2018A1008)。

作者简介: 谢丹,女,汉族,安徽黄山人,大学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徽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